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杜拜出現殺菌級超高溫,地球氣候全面崩壞?分析:描述有誤解

2024-07-20科學

7月19日,隨著大陸高壓和副熱帶高壓同時發力,今天中國的高溫天氣再次呈現出多中心鼎力的趨勢。從6小時氣溫排行榜上可見,內蒙古、浙江、福建多地最高氣溫都沖到40度以上,浙江麗水41.1度力壓內蒙古西部的額濟納旗和拐子湖,省會/直轄市中福州40.8度,直接是今天全國最熱的省會/直轄市。

一、杜拜出現殺菌級超高溫

而在全球範圍內,最近一些地方的炎熱也令人吃驚——2024年6月,全球高溫範圍廣,強度大。西亞、中亞、南亞、東南亞、東亞、北美南部、南歐、非洲北部等地的大部份地區出現了日最高氣溫35度以上的高溫天氣,部份地區最高氣溫達到38~40度,西亞、南亞等地部份地區最高氣溫有41~45度,局地達46~50度。

在剛剛過去7月18日,歷史性高溫的高溫席卷歐洲,數百個記錄被打破,比如北馬其頓出現了43度,創下全國歷史新高,希臘的亞歷山德羅波利斯高達41.1度,為當地觀測記錄最高,同時,希臘、土耳其數十個站點打破了夜間最低氣溫最高記錄,斯洛維尼亞出現了全國級別的夜溫紀錄,一個站點夜間最低氣溫高達25.8度,羅馬尼亞有站點出現了27度的最低氣溫,對於歐洲國家來說,這樣的氣溫相當不尋常。

最近,網上流傳著一張杜拜氣溫升至「62.2度」的驚人圖片,許多網友紛紛驚呼地球氣候是不是已經崩潰了。這不禁讓人們對氣候變遷的嚴重性產生了恐慌。然而,仔細分析後會發現,這種擔憂實際上源於對氣象數據的誤解。

二、地球氣候全面崩壞?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圖片中提到的「62.2度」並不是杜拜的實測氣溫,而是「酷熱指數」,也就是一種結合氣溫和空氣濕度進行換算的「體感溫度」,用於衡量人體對溫度的感受。酷熱指數是一個綜合指標,它不僅考慮了空氣溫度,還將相對濕度納入計算,這樣更能反映人們在高溫環境中的實際感受。

酷熱指數的計算公式比較復雜,但其基本原理是:同一氣溫下,濕度越高,人體感覺到的酷熱程度也越高。比如,當氣溫為36度時,相對濕度為40%的情況下,酷熱指數為38度;而相對濕度為70%時,酷熱指數則可以達到52度。這種體感溫度的提升,是由於濕度高時人體散熱困難,導致感受到的溫度更加酷熱。

那麽,杜拜7月16日下午的實測氣溫是多少呢?數據顯示,當天下午杜拜的實測氣溫為42.8度,空氣相對濕度為46%。換算得到的酷熱指數正是62.2度。對於杜拜來說,40多度的高溫在夏季是日常現象,並不罕見。

從全球範圍來看,酷熱指數62.2度並不是最高紀錄,7月18日,波斯灣沿岸有站點也出現了60度以上的超高酷熱指數,2003年,沙烏地阿拉伯曾經出現過酷熱指數高達81度的極致酷熱現象。中國南方的不少城市在夏季下午的酷熱指數也能達到45~55度。也就是說,雖然杜拜的高溫令人難以忍受,但並沒有突破世界紀錄。

杜拜的夏季氣溫通常非常高,40多度的氣溫並不罕見。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地球氣候已經崩潰。酷熱指數只是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高溫和濕度共同作用下的人體感受。

對於中東地區來說,高溫天氣還與副熱帶高壓有密切關系。副熱帶高壓是一種大氣環流系統,它常常在夏季控制北半球多個地區地區,導致長時間的晴熱天氣。副熱帶高壓的存在使得熱空氣難以擴散,進一步導致地面溫度的升高,在中國南方地區,它也是造成多地持續炎熱的罪魁禍首。

在中國,7月是高溫天氣的高發期,特別是在南方地區。今年夏天,中國多個城市的酷熱指數在下午時段都能達到45到55度。盡管這些數位看起來令人擔憂,但它們仍在可控範圍內,並未達到歷史記錄的極端值。

高溫天氣有幾個顯著特點。首先,持續時間長。今年夏天的高溫天氣已經持續了數周,特別是在南方一些城市,居民已經習慣了高溫預警的常態化。其次,高溫範圍廣。高溫不僅局限於幾個城市,而是覆蓋了大部份南方地區,甚至北方一些城市也出現了激烈的高溫天氣。南方多地的高溫天氣還伴隨著較高的濕度,這使得人體感受更加不適。濕度高的情況下,汗液難以蒸發,人體散熱效果變差,體感溫度顯著上升。這也是為什麽在相同氣溫下,不同濕度條件下的酷熱指數會有顯著差異的原因。

雖然今年夏天的高溫天氣已經帶來了不少不便,但從全球氣候變遷的角度看,這一現象並不意味著地球氣候已經崩潰。透過科學的分析和解釋,我們可以更理性地看待這些氣象現象,而不是被一些誇張的報道所誤導。未來,隨著氣候變遷的持續,我們可能會面臨更多極端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