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打破認知局限,中國科學家在高效能有機熱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4-07-26科學

感謝網友 的線索投遞!

7 月 26 日訊息,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於 7 月 24 日釋出新聞稿,宣布中國科學家在高效能有機熱電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計畫背景

上世紀 70 年代,摻雜聚乙炔的科學發現顛覆了「塑膠不能導電」的傳統認知,掀起了光電分子材料的研究熱潮,孕育了有機發光二極體電子產業,催生了有機光伏和有機場效應晶體管等前沿研究方向,同時帶動了有機熱電領域的起步。

其中,聚合物體系的熱電研究不但可以深化甚至改變人們對軟物質體系熱電轉換機制的認知,還有望滿足物聯網與可穿戴電子對貼附式能源的迫切需求,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

但是,相對於已有的熱電材料體系, 聚合物熱電材料長期面臨熱電優值(ZT)低的瓶頸 ,無法滿足溫差發電與固態制冷套用的核心指標需求,直接制約了領域的快速發展。

計畫簡介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朱道本 / 狄重安研究團隊與張德清課題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趙立東課題組及國內外其他六個研究團隊合作,提出並構建了聚合物多周期異質結(PMHJ)熱電材料。

該型別分子組裝體具有周期有序的奈米結構,其中兩種聚合物厚度均小於 10 奈米,相鄰界面約為 2 個分子層且具有體相異質特征。

研究團隊利用 PDPPSe-12 和 PBTTT 兩種聚合物,結合分子交聯方法,構築了具有不同結構特征的 PMHJ 薄膜,揭示了其熱導率的尺寸效應和界面漫反射效應。

PMHJ 結構的設計思想與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表征結果

研究發現,當每種聚合物的厚度接近共軛骨架的「聲子」平均自由徑時,界面散射明顯增強,薄膜的晶格熱導率降低 70% 以上,達到 0.1 W m-1 K-1。

溶液塗層大面積 PMHJ 薄膜和柔性發電

PMHJ 薄膜的重建界面

此外,摻雜態(6,4,4)PMHJ 薄膜展現出優異的電輸運性質,功率因子高達 628 μW m-1 K-2,368 K 下的熱電優值為 1.28,達到商品化材料的室溫區熱電效能水平,帶動塑膠基熱電材料步入 ZT>1.0 時代。

計畫意義

上述研究打破了現有高效能聚合物熱電材料不依賴熱輸運調控的認知局限, 為塑膠基熱電材料領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新路徑。

附上參考地址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連結(包括不限於超連結、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於傳遞更多資訊,節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