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在太空中生活,女航天員如何克服生理問題?航天女英雄犧牲太大了

2024-08-23科學

自從人類對

宇宙

的廣闊有了認知之後,人類的征途就不僅限於地球了,而是遠方的星辰大海。

想要完成太空旅行或者星際移民,就需要有人作為先驅去探索和實驗。

因此一代又一代的航天員被選拔出來,他們肩負著為人類開辟宇宙航線的偉大使命。

最初,能夠進入太空的都是航天員大部份都是男性,

隨著載人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人們對於星際移民的需求,女航天員漸漸開始參與其中。

男女之間的身體有著較大的差異,

所以

女航天員

在太空中生活,就必須要克服生理問題。

那麽,這些航天女英雄們究竟是如何克服生理問題的呢?參與過太空飛行是否會影響到她們的健康呢?

女航天員克服生理問題

男女航天員之間最顯著的差異就是女性有月經的存在

,並且參與過太空飛行之後,女航天員回歸家庭,

其懷孕生子是否會受影響,都是比大家所擔心的。

最初,許多人不支持女航天員參與太空飛行,就是指出女性有

「經期」

存在,

如果在飛行途中偶遇經期,會非常難處理。

不過,這些現在都不算什麽問題了。因為諸多女航天員在太空當中生活之後,

就表示

太空

的微重力環境對於月經的影響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這麽嚴重

,所以這並不能成為將女性「排斥」在航天隊伍外的理由。

2000年2月,美國女航天員

貝克

在【婦產科研究】雜誌上發表文章表示:

「微重力對月經沒有明顯的影響,女航天員在太空來月經跟在地面上完全一樣。」

盡管如此,為了避免意外發生,

許多國家還是會在女航天員飛入太空之前,讓其服用避孕藥,以防止在飛行途中出現「月經到來」的情況。

避孕藥

確實可以抑制女性體內的激素變化,使得月經推遲,但是對於身體的傷害也是很大的。

短效避孕藥雖然不如緊急避孕藥傷身,但是「是藥三分毒」,

長期服用會造成體內激素紊亂等問題,後期很難調理過來。

許多科學家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就是微重力可能還是會使女性在經期時出現「經血逆流」的情況。

如果經血逆流進入了腹腔和盆腔,那麽就會引發一系列並行癥,比如說痛經和

子宮內膜異位

等等。

從這可以看出,不論是服用避孕藥還是潛在存在的風險,航天女英雄為了在太空中生活做出的犧牲確實太大了,

這種明知道對身體有害卻不得不做的事情,單是聽起來就讓人感到心疼。

這或許就是「英雄」的含義吧,

女航天員

為了人類的偉大事業,甘願獻身,犧牲太大了,盡顯巾幗不讓須眉的本色!

除了月經以外,備受關註的就是女航天員的懷孕問題,這一問題可以分幾種情況來討論。

首先就是有人擔心女航天員不知道自己「懷孕」,然後進入了太空。

這種擔心是沒必要的,因為航天員的審查是很嚴格的,

女航天員

會定期做婦科體檢,如果出現懷孕的問題,就會立即進行「換人」。

其次就是許多人擔心,女航天員在重返地球之後,懷孕生子的生理功能會受到影響。從現有的事例來看,

她們在返回地球之後其生殖系統並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絕大部份都順利地懷孕生子了。

比如女航天員康達科娃在太空停留了174天。她的丈夫是曾經三上太空的著名航天員柳明。夫妻倆長期的太空飛行沒有影響到他們的生育,他們已有一個8歲的女兒。

值得一提的是,

還是有不少國家為了避免女性的生育功能受到長期太空飛行的影響下出現意外變化

,選拔女航天員時會優先選擇已婚已育的女性。

總而言之,選拔的標準各國都不相同,具體還需要視情況而定。

為什麽載人航天需要女性參與?

既然,女航天員在太空中生活還是有不少困難,並且有些困難目前無法克服,

需要借助藥物,她們也需要做出犧牲,那麽為什麽還要送女性進入太空呢?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為未來的星際移民做準備。要知道,

以目前人類的技術來說,未來如果選擇移居到其它的行星,那可能就是單程旅行了,畢竟路途當中耗費的時間太長了。

因此,人類如果在未來於其他星球上

建造基地

,並且使文明一直延續下去,那麽「繁衍」就是繞不開的話題。

人類是透過

有性繁殖

的方式孕育後代的,所以男性和女性都一樣重要。

為了能夠讓未來的星際基地變得繁榮並且生生不息,

就要依靠無數的航天員去「切身實驗」,這樣科學家才能分析出來星際移民是否可行。

倘若,女性的生殖系統會被太空環境影響,那麽星際移民對人類而言就不是希望,而是自斷後路了。

要進行研究分析,肯定就需要有人去親自嘗試,在這種要求之下,女航天員成為了必要的選擇。

此外,

女航天員

其實是有著不少優勢所在的。大家可能直觀地認為女性的力氣不如男性,

所以女航天員是不如男航天員的,但是如果真的要分析,就需要從許多方面來看。

比如說在心血管功能上

,男女的差異就很大。綜合來看,

男航天員更容易發生心律不齊的情況,並且在返回地球時,還會有相關的後遺癥。

比如說

心肌梗塞

等疾病,男性的患病機率都比女性更高。

此外,

女航天員在鎂代謝方面也會更強一些

作為一種關鍵的元素,對人體非常重要,科學家透過比對發現,

女航天員體內的鎂喪失明顯少於男性。

而這一情況使得女航天員在太空中擁有更加完善的修復機制,即使機體出現一定問題也能及時「修復」。

科學家認為,女航天員的這種優勢得益於雌激素。雌激素透過復雜的血管機制使女性體內得以保留更多的鎂。所以,就雌激素和體內鎂的代謝而言,女性更適合於長期航天飛行。

當然,女性本身的細心和耐心對於長期枯燥的航天工作來說也非常重要。

當太空人團體當中有女性參與,男航天員之間發生矛盾的機率就會降低,因為每當「火藥味兒」出現的時候,

女航天員總能用合適的勸解方式巧妙化解危機。

女航天員選拔同樣嚴格

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航天任務,

女航天員也需要經過層層選拔,標準與男性同樣嚴苛

,並不存在特殊照顧這種事情。隨著神舟十三號的順利升空,其中的

女航天員

王亞平

成為了不少人心中的「女神」,

大家都認為她既聰明又漂亮,還有著堅韌的意誌,簡直就是榜樣女性。

如果大家看過王亞平的訓練錄像就會發現,

女航天員

的訓練同樣很艱苦日復一日的重負荷和高強度訓練是家常便飯

。並且女航天員從來不會因為自己是女性就降低自我要求,

反而一直以男航天員的訓練標準為標桿,甚至經常會加練,只是為了彌補自己身體機能上的短板。

正如人類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

瓦連金娜·捷列什科娃

的感慨:

「宇宙對我們女性既不多情,也不寬厚。」太空嚴酷的環境不會因為女性的到來而改變,也不會專為女性而降低門檻。

所以,希望大家也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去討論性別是否會為

女航天員

開後門。

進入太空之後,許多事情都是未知的,不具備先天優勢的情況下,女航天員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確保出色地完成任務。

目前,

雖然女航天員的總數不如男性多,但是已經占有了一定的比例。

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的「鏗鏘玫瑰」飛入太空,在人類的航天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前人的「自我犧牲與奉獻」會為更多人換來安全的答案。

航天員為什麽是英雄?

我們常常將航天員們稱之為英雄,是因為他們替我們去經歷了風險。

太空

中的環境異常復雜,且對脆弱的人體可謂是相當的不友好,不論是寒冷的溫度還是各種射線,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以放射線為例,平日我們聽到「

核放射線

」時往往都會非常排斥,因為這種人類肉眼看不到的東西,真的可以將人殺死。

開始可能沒有什麽感覺,而到後來就會異常的痛苦,並且一般來說是無藥可救的。

比如說

車諾比事件

當中,那些直面核放射線的消防員最後皮膚完全潰爛,完全看不出人形。

太空中的放射線

卻比這還要恐怖的多,大家在地球磁場的保護之下可能沒什麽感覺,

但是進入太空生活的航天員就不一樣了,他們可以說時時在面臨放射線。

因此,出艙活動時,都需要穿上厚重的航天服,來盡量地減輕傷害。

就更不用說「失重」對人體的影響了,在太空環境當中人大多時候都是「飄著」的。

也許這在我們看來很有趣,就像是會飛了一樣,但是對長期生活的航天員來說卻是非常痛苦的。

他們會在這種影響下感到頭暈,甚至下肢都會出現「退化」的傾向

這也是為什麽,航天員返回地球時都要乘坐輪椅,

因為長期在微重力環境下生活,腿部已經很難使得上力氣了

。這麽多的困難險阻卻阻止不了這些英雄們熱忱的心,

他們就是為了全人類以身試險的先驅,被稱為英雄無可厚非。

太空生活不簡單

隨著載人航天科技的發展,航天員們在太空當中逗留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神舟十三號

為例,這三位航天員預計要在太空之中生活六個月之久,此次春晚電視台還特意與其連線。

讓全國的觀眾都看到了,中國航天員們度過的「

太空中國年

」。

將今時今日的畫面與楊利偉初次代表中國進入太空的畫面作對比,

就能看出航天員們的太空生活變得愈加豐富多彩了。

他們不僅會在飛船當中相互幫助,打理頭發,還有專門的「健身裝置」,用來鍛煉身體。

甚至說,在太空中追劇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從這些變化來看,更讓人對於未來的太空遨遊計劃心生期待,畢竟飛船舷窗之外的風景,與我們在地球任何一處看到的都不同。

沒有人不期待可以親自到太空中走一遭,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相信大家的夢想都是「星辰大海」。

航天員們的多彩太空生活,體現出人類科技還是在不斷進步的。

相信在這樣的趨勢下,總有一天,我們的目標都能實作。

屆時,星際旅行說走就走,

這個「世界」究竟有多大,想必那時我們才能體會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