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中成藥為什麽不把主要有效的化學成分標出來?

2022-12-18科學

筆者按:筆者學化學出身,略懂藥物,包括天然藥物,但並不懂醫,無法給出醫療建議,醫療方面也說不到位。過年期間略得閑,隨手寫幾句。文末補充了幾句話,中醫粉也好,中醫黑也罷,皆可選擇性讀之用之,但拒絕人身攻擊。

很多中藥的主要有效化學成分目前已經基本清楚,中國藥典裏對大部份中藥的有效化學成分和鑒定方法也寫得很清楚,試舉幾例:

麻黃:麻黃堿(麻黃素)

苦杏仁:苦杏仁苷

顛茄:莨菪堿、阿托品等

丹參:丹參酮

川芎:川芎嗪

柴胡:柴胡皂苷

延胡索(元胡):延胡索乙素

金銀花:異綠原酸、木犀草苷等

黃芩:黃芩苷

連翹:連翹酯苷

穿心蓮:穿心蓮內酯等

黃連:小檗堿(黃連素)

常山:常山堿乙

青蒿:青蒿素、青蒿酸等

三尖杉:三尖杉酯堿、高三尖杉酯堿等

蟾酥:華蟾素等

斑蝥:斑蝥素

即使制造中成藥,也沒有必要抱殘守缺,如果某種藥材的有效化學成分已經清楚,用有效化學成分直接代替原藥材入藥,是完全可行的,例如一些清熱解毒中成藥原來使用黃芩,現在直接改用有效成分黃芩苷入藥,是很常見的事情,舉幾個實際例子:清開靈制劑用黃芩苷直接代替黃芩入藥;部份廠商的銀黃、雙黃連類等制劑也是用黃芩苷代替黃芩入藥;復方黃連素片是傳統成藥「香連丸」的改進劑型,保留木香、吳茱萸等藥材成分,但黃連直接用有效成分黃連素(小檗堿)代替,實際可使用人工合成的小檗堿鹽酸鹽,既節省藥材用量,保護生態(從植物中提取黃連素破壞自然生態,而且「三廢」嚴重,汙染環境),相對純粹的化藥鹽酸小檗堿片,實際口服單劑鹽酸小檗堿量又減少了許多(至少從200mg減少到120mg),療效亦好。

如果某種中藥的有效成分已經提取出單體成分,並證實有效,就可以直接制成化藥,甚至還可以進行結構改進,例如鹽酸小檗堿、磷酸川芎嗪(2,3,5,6-四甲基吡嗪的磷酸鹽,現在有口服劑型和註射劑型)、炎琥寧(脫羥去氫穿心蓮內酯琥珀酸單酯鉀鈉鹽)、去甲斑蝥素等,雙氫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等更是中藥有效成分結構改進的眾所周知例子。

——————————

談談廢醫驗藥:

筆者支持廢醫驗藥這種研究方式,廢醫驗藥是一種針對中醫藥的研究方式,而且是目前很有效的研究方式,因為適合西醫目前還原論—靶點—針對性藥物的主流研究範式,並無不可取之處。

如果廢醫驗藥,那麽可以先從西醫疾病出發,在中醫文獻中找相似「證型」或者疾病,然後找到有效方劑,透過實驗提取有效成分,最好是結構明確的單體成分,例如前面提到的麻黃堿、柴胡皂苷、延胡索乙素、川芎嗪、丹參酮、穿心蓮內酯、小檗堿、青蒿素、斑蝥素等,將有效成分制成單方或者復方,再針對西醫疾病進行試驗,當然可以是雙盲對照試驗,驗證成分的有效性,如果必要,還可以對有效成分進行結構改進,例如青蒿素到蒿甲醚等,這種研究方式下,中醫理論基本不起作用。實際上青蒿素走的就是這條路線。

很多中藥方劑實際確實只有少量幾種有效成分,大多都是無用成分,廢醫驗藥研究方法簡單有效,但對於某些復雜組方中藥方劑,有效成分和藥理已經屬於復雜系統,基於還原論—靶點—針對性藥物範式的廢醫驗藥研究方式就不一定有效了。 廢醫驗藥並不代表中醫藥不可能有其它的現代化研究方式,特別是針對復雜模糊系統的研究方式,例如結合現代傳感器資訊融合以及AI、模式辨識等進行「證型」辨識的建模和半精確化,再進行「驗醫驗藥」,這也正是目前中醫現代化研究的一個熱點和重要方向。

談談中醫中藥的雙盲對照試驗:

中醫中藥做雙盲沒問題,很多中藥方劑都做過雙盲,例如三金片(非OTC的版本說明書上有,OTC版本說明書上則沒有),但中藥方劑並不直接對應西醫疾病,按照傳統中醫理論得到的中藥方劑對應中醫的「證型」,做雙盲應該按照中醫「證型」做雙盲,需要事先做中醫診斷,但問題是中醫「證型」的辨證目前較為依賴中醫師的經驗,還有待進一步精確化。如果一定要按西醫疾病對中藥做雙盲,那一般就只能如同前述「廢醫驗藥」。

正規中成藥,說明書上的適用範圍,應該寫中醫證型,或者符合中醫證型的西醫疾病,例如感冒中成藥(不加西藥的,例如雙黃連、清開靈等)說明書上需要說明適用於「風寒」感冒或者「風熱」感冒,丹參制劑(復方丹參片等)說明書上寫的是適合「氣滯血瘀胸痹」證型心絞痛,三金片說明書(非OTC版本)寫的是適合「下焦濕熱」證型慢性前列腺炎。如果隨便說某種中成藥甚至「神藥」直接適合某種西醫疾病,不分證型,則要十分註意,因為這與中醫基礎理論不符。就是在新冠疫情中爭議很大的連花清瘟(以麻杏石甘湯和銀翹散兩經典古方為基礎的方劑),說明書上也只能寫可用於新冠引起的發熱、咳嗽、乏力等癥狀,不能直接寫可以治療新冠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