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讀到或聽到描述疼痛的句子就會感同身受是怎麽回事?如何克服?

2014-08-31科學

關於題主說的第一條,樓上已經有人說過與共情能力太強有關,而我認為可能不僅如此!剛好有看過此類的文獻,其神經機制也有人做過研究。

===================學術模式開啟的分割線=================================

這種現象在學術上稱為替代性觸覺(vicarious experiences of touch)。早有研究發現,人在看到他人經受疼痛可以啟用其與疼痛經驗有關的神經區域,這些神經區域通常是在個人經受疼痛時啟用的,可以說是疼痛感知的神經基礎(觸覺也會有此現象)。但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種替代性感覺是內隱的,也就是說觀察者只會感覺有點異樣,但不會像他看到的人那樣感到疼痛。然而有很小一部份人在看到他人的觸覺經歷(包括痛覺)時會有非常明顯的感覺(就想題主那樣)。此類人學術上稱為映像觸覺聯覺者(mirror-touch synesthesia)。

大概有1.6%的個體會發展成為映像聯覺者。他們又可以分為兩種,比較常見的一種觸發的聯覺是映像的,比如說,你看到別人左臉被打了,你的右臉會有感覺;還有一種較少見的是,解剖方向上的對映,比如你看到別人左臉被打,你左臉有感覺。在已有的報告中,這兩種聯覺經驗都是自動產生的,並且絕有永續性,往往童年時期就已經存在。

有一種常見的解釋是,發展型映像觸覺聯覺可能是一種非典型性的皮層興奮易化功能,這些皮層區域恰好是產生常規體感對映的部份。也就是說,對於正常人來說的有部份腦區在我們看到他人被碰觸時是會興奮的,可是對於映像觸覺聯覺者來說這部份腦區過於容易興奮了,所以才會導致他們在看到他人被碰觸時會產生明顯的軀體觸覺感受。

Blakemore等(2005)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的研究中報告看第一例發展型觸覺聯覺者。Blakemore及其同事用fMRI研究了映像觸覺聯覺者C和12名正常被試在觀看一個有關「個體被碰觸」的視訊時腦內的啟用情況,以此來研究使C產生聯覺體驗的神經系統。在對照組中,當觀看某人被碰觸的視訊時,被試的一個腦網路區域被啟用(包括初級和次級軀體感覺區,初級運動區和顳上溝)。在被試真的被碰觸時相似的腦區域也會啟用,表明在觀察到他人被碰觸時,我們腦內所啟用的區域與我們真實被碰觸時啟用的區域是相似的,即映像觸覺系統(the mirror-touch system)。C也啟用了相似的區域網路,不過在這些區域往往表現出活動過強的功能特征(包括初級和刺激軀體感覺皮層)。所以研究者提出,C在觀察到他人被碰觸時自己也有明顯的被碰觸的體驗是由於正常的軀體映像神經元過度啟用的功能特征。

不過此問題還有些不清晰的地方。在最近一組fMRI研究中(Holle et al., 2011),有證據表明即使在觀察假人臉部被碰觸時映像觸覺聯覺者也會有軀體感覺區的過度啟用(與對照組相比)。但這種刺激並不會引起聯覺式的觸覺。與對照組相比,聯覺者的軀體感覺網路啟用的調控似乎有所不同。

有研究使用了幹預範式,比較了真實的碰觸(碰觸自己的面部)和碰觸資訊(看到他人面部被碰觸)。此研究的對照組中,行為證據表明,當自己與他人的相似性更高時,視覺-觸覺的聯覺反應也越大,例如外貌或政治選擇上的相似性。有一種可能的解釋是,並不完美的自我-他人調控機制可能會解除對映像觸覺聯覺者正常軀體感覺區映像神經元的抑制。也就是說,映像觸覺聯覺者對自我和他人概念的區分比普通人模糊許多。對普通人而言,與自己有更高相似性的個體(比如同鄉,同民族,甚至同樣價值觀或同樣喜好),我們較容易將其納入自我概念。而映像觸覺聯覺者很可能是比普通人更容易將他人納入自我概念。

以上猜測在最近已被證實,是個非常有趣的研究。Maister(2013)等人發現,觀察他人被碰觸不僅可以使映像觸覺聯覺者產生外顯的觸覺聯覺反應,還可以改變腦內對自我的表征。這個研究利用「合成面孔錯覺」測查了發展型映像觸覺聯覺者的自我表征。在典型的合成面孔錯覺中,給被試呈現了一系列混合面孔的圖片(morphed faces),包括各種比例的被試自己的面孔或者陌生人的面孔,並要求指出這幅圖片多大程度上像自己的面孔。然後被試看了一個錄像,錄像裏另一個人被碰觸到,這裏看到的人的面孔與剛才進行自我面孔比例的面孔是相符合的。然後在讓被試判斷此圖片與自我面孔的相似度。這種觀察並感受碰觸的同步過程使得被試報告的自我面孔相似比例提高了,即經過觀察混合面孔被碰觸的視訊,被試更容易將此圖片判斷為與自己很相似。也可以解釋為,被試更容易將他人納入到自我表征中去,從而模糊了自己與他人的界線。對於映像觸覺聯覺者來說,這種對於自我與他人界線的模糊可以表現在他們更容易認為這個碰觸是發生在自己臉上的,這意味著,簡單地觀察到他人被碰觸可以引發映像觸覺聯覺者自我表征的改變。

=================學術模式關閉的分割線===================================

可以發現題主與上述的映像觸覺聯覺者還不太一樣,以上研究主要是針對的是「觀察」他人被碰觸後的反應,而題主說的主要是文字資訊的刺激。還有,題主看到這樣的文字時是某些特定部位(比如肩胛骨)有反應,而並不是說,書上寫砍了某人的手,你就手腕疼。我想,可能先需要確定下,題主在看到畫面資訊時,比如電影裏他人受傷害的場景,你會不會與被害者有同樣精細的感覺。像是,電影裏某人手被砍,你覺得手腕好疼這樣的情況。如果有類似的感覺,那你應該就是屬於以上1.6%的人群了。你看到書中的殘暴畫面會難受,可能是因為不是直接的畫面刺激,所以只是體會到了被害者心理的難受,而並沒有特定部位的「感同身受」。

不過聽題主的描述,我覺得很可能你的情況並沒有觸覺聯覺者的那麽誇張,畢竟那種人是看到別人被碰觸(並不是傷害)都會感同身受的。所以題主應該寬慰下自己啦,還有那麽一群人比你嚴重得多呢。

題主問該怎麽辦,從我理解的心理咨詢原理來看,森田療法可能比較適合你。從上面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這種現象是神經系統本身的特性,就像一個人的氣質型別一樣,是天生的。如果你的這種特性沒有嚴重幹擾到你的生活(無非就是不要看內容殘忍的小說和電影嘛~~),那最好以平常心來看待,你沒有什麽不對勁的,只是個體差異而已(一般人也會有的反應,只是你的更劇烈)。如果你覺得對生活有影響,讓你非常困擾,可按說的,去精神科~~

不過我覺得題主的很多問題,比如第二條裏的,那種難受有可能是自我強化的結果。因為你本身是比較敏感的,所以對不舒服的感覺的意識會更強烈,而這又讓你把註意力更多放在這樣的感覺上,反復體會這樣的感覺(可能是無意識的),這就是一種自我強化。就像曾經抑郁的我不斷想到不好的經歷,去寫去看憂傷的文字,然後再反復回味,讓自己更敏感更抑郁,一度認為自己患有抑郁癥的。而我現在,並沒有經過什麽治療,也過去了。還是那句話,可以去了解下森田療法,不要把註意力放在這些不好的感覺上。

最後,建議題主可以把這種特質發展成一種能力,樓上說的那樣,也許你有藝術家或作家的潛質哦,祝好運~

===============14年10月20日更新=================

因為在評論區裏看到一些評論稱自己身上的這種情況為「病」,我想,如果這能算病的話,應該要比我們生活中所謂的「強迫癥」、「拖延癥」等輕多了。個人更傾向於稱之為個體差異,就像氣質型別裏的內外向之分一樣。這些個體差異不一定有明確的好壞之分,可能會給你生活上帶來點困擾,但也有可能讓你感受到不一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