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古代王府的平面圖是怎麽樣的?

2022-02-23科學

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恭王府,曾先後作為和珅、慶親王永璘的宅邸。1851年宅邸賞賜給恭親王奕訢,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

恭王府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地區前海西街17號,規模宏大,占地約6萬平方米,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份,擁有各式建築群落30多處,布局講究,氣派非凡。恭王府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行程,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訊,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

恭王府府邸建築清晰地分為東路建築、中路建築、西路建築,各路建築嚴謹地按照軸線對稱方式由南向北貫穿於整個住宅與院落,布局分明。

中路建築主要有銀安殿和嘉樂堂兩大建築。

銀安殿,俗稱銀鑾殿,是王府中的主體建築,也是王府的正殿,主要用於舉辦府內重大禮節性的活動,只有重大事件或節日才會使用。1921年,因主人燒香不慎失火,大殿同東西配殿一起焚毀,但此殿高大的氣魄仍然可以讓我們感受到當年威嚴肅穆的王府氣派。銀安殿面闊五間,歇山頂,正殿用綠色琉璃瓦。其建築上的彩繪不能使用皇帝專用的和璽彩畫,但可以用旋子彩畫中等級最高的,如金琢墨石碾玉,龍錦枋心,套殿可用墨線小點金,大殿井口天花可用坐龍。

嘉樂堂位於銀安殿後面,是恭王府中路建築的最後一進正廳,前出廊,五開間,硬山頂。大門正上方懸「嘉樂堂」匾額。

東路建築的前院是多福軒,後進院是樂道堂。

前院多福軒是穿堂客廳,次廳主要作用是接待客人、親戚或來回稟事物的下屬,還可以存放皇帝送來的禮物等。當時廳內四周掛滿福壽字匾,屋內擺設都是根據歷史照片,按照原來情況布置的 ,陳列著許多有關恭王府的歷史照片。

後進院落正房名「樂道堂」,是東路建築中最大的一間。在恭親王時代,這裏是他日常居所。恭親王奕訢皇子在此時,道光帝曾賜予「樂道堂」匾額,所以此處或許也是因此而得名。

西路建築與庭院相對中路與東路更為雅致,主體建築為葆光室和錫晉齋。

葆光室位於府邸西路,在和珅與慶王時期為客廳,在恭親王時期是秘密客廳,接待王爺至親所用。其中最精致的是葆光室,其裏外屋檐都是繪制彩畫,最讓人驚嘆的是中外屋檐的彩繪,都是當時全國最高水平的彩畫技術師繪制,同樣內檐的彩畫也是美輪美奐,「府裏面廊檐下的金色圖案都是鍍的真金」。早在清朝,這裏是道光皇帝祭奠先人之後的休憩地。這次重新修建之後,主要用於展示恭王府遺留下的古物。葆光室的匾額是鹹豐帝臨幸恭王府時,為恭親王奕訢禦題,意義深遠。

錫晉齋是恭王府建築中的經典之作,最有歷史記憶的當屬錫晉齋。平面凸字形,廳內東、西、北三面為兩層的仙樓,樓上樓下均以雕飾精美的楠木隔斷分隔。史冊記載,錫晉齋用楠木建造是和珅的第十三條罪狀。據稱,當年和珅派下屬太監去學習借鑒故宮的建築,要求工匠模仿寧壽宮的建築布局建造,地磚用珍貴的火山巖打磨出金黃的紋理,再配以金絲楠精雕,效果非常華麗,遠超出臣子可以具備的建築規格。光緒六年,恭親王奕訢從成新王府得到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名家書法作品——晉代大文人陸機手書的【平復帖】,非常珍視,即藏於此,逐將此處命名「錫晉齋」

後罩樓在府邸和花園的銜接處,是貫連東、中、西三路建築的二層後罩樓。整棟樓長度約一百八十多米,立面房間有一百零八間,俗稱「九十九間半」,取道教「屆滿即盈」之意。東名「瞻霽樓」,西稱「寶約樓」,特別有氣派。後罩樓的西邊有國內唯一的室內景觀園林,利用五間房營造的「小迷宮」。後罩樓前檐出廊,後檐墻上每開間都設有一窗,上層有形式各異的什錦窗,視窗樣式各不相同,有圓形、方形、桃形、石榴形、卷書形、銀錠形,還有以蝙蝠、磬和魚構成的「福慶有余」等。視窗磚雕精細,古樸典雅,與其北側花園的風格和諧統一,融為一體。樓中間偏西一間的下層有過道門,通向府後的花園。據說,和紳家寶物數不勝數,為了記住各類寶物在哪,可謂絞盡腦汁,他給每間屋子都做了記號,那就是每扇窗戶的形狀都不一樣。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