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分子生物學會不會破壞民族認同?

2022-11-11科學

分子生物學會不會破壞民族認同?答案是:會!但問題不在於分子生物學本身,而在於我們的錯誤認知。

例如前些時候,分子生物學愛好者一直宣揚華夏漢人是O2(舊稱O3)、壯傣苗瑤百越及東南亞土著是O1(舊稱O1、O2)、鮮卑滿蒙是C北、匈奴是QR、契丹遼朝是N等等觀點。但實際上,在5000-3000年前(即黃帝至周朝初期),中原華夏核心文化區已經出土的 Y-DNA 就有 N、O1、O2、Q、C,所以N、O1、O2、Q、C本來就是華夏土著,是漢族的本源成份。雖然現代漢族是以O2為主體(約占55%),但O1(O1a+O1b)也約占漢族30% ,說O1是壯傣苗瑤百越中文化而來是不準確、也不負責任的,因為O1早在5000-3000年前就是中原土著。再例如漢末曹操家族已經確定就是O1b,難道說曹操不是漢人?再例如現在越南泰國占絕對多數的O1b-M95,早在2800年前的西周時期,山西絳縣已經出土多例古DNA樣本。可見,漢族中的O1不是壯泰苗瑤百越中文化而來,而是漢族的本源成份。

因為O1在長江以南高頻,在東南亞各國占絕對多數,所以分子生物學愛好者認為百越就是O1。但實際上,8900年前的貴州獨山人(鄰近廣西邊境)卻是O2,這是現今發現最早的南方土著,還有尼泊爾也發現了5500年前的O2,越南也發現了3800年前的O2。所以,百越土著並非都是O1,O2也是百越土著之一。越南和平文化時期的古DNA樣本證實,6000-8000年前的東南亞土著是C、D,而O1、O2則是後期才從中國南下,進入東南亞各國的。

同樣道理,在4000-6000年前,從河北蔚縣(河北省張家口市一帶)至內蒙夏家店、遼寧朝陽一帶,已經大量發現O2古DNA樣本。而戰國時期,這片廣大地區正是東胡人的居地。戰國晚期,燕國大將秦開大破東胡、辟地千裏(東胡人被驅逐到內蒙、東北),於是從河北張家口至遼寧遼陽一帶新建立五個郡(史稱遼東五郡),並在燕國北境修築長城、防範東胡人南下。所以,O2也必然是東胡人的本源成份,而東胡正是鮮卑、烏桓的祖先。到了東晉「五胡亂華」時期,盡管胡人大舉南下,但遺傳基因上並不能改變北漢的主要成份——O2。至於鮮卑人中的C北,只是東胡人遷居大興安嶺過程中融入的北亞土著而已,C北並不是鮮卑人的本源成份。所以,說鮮卑人是C北也是不準確的。而契丹遼朝、女真金朝都是在東胡舊地上發展起來的國家,國民中也必然存在大量的O2及少量的N,所以契丹人、女真人融入漢族,只會增加北漢O2的含量,不會有太大改變。

而匈奴人的主體、發源地,其實是內蒙河套地區、陰山山脈以南一帶(史稱「南匈奴」),這裏南下不遠就是夏朝的西邑(許多學者研究認為,西邑就是夏朝所在)。所以西漢司馬遷認為,商滅夏,夏朝太子北逃,成為匈奴人的祖先。而漠北匈奴王庭(史稱「北匈奴」)測出的QR,其實與南匈奴人是大相徑庭的。

從下圖可知,中國南漢、北漢的單倍群構成其實差異不大,只有微小差別,其中O系(O*+O1+O2)約占80% 。相比較其它國家及民族,漢人血脈相對更純。而除了漢族主體O2,其它的 N、O1、Q、C也是漢族的本源構成。實際上,所謂「壯泰苗瑤」等等少數民族,只是建國後的民族劃分,其實民國、清朝以前,他們都屬於漢人。例如清朝,全國只劃分五大族群——滿、漢、蒙、回、藏。所以孫中山建立民國時,倡議的就是「五族共和」。

而從全國統治來說,劃分民族成份是逆歷史潮流的,是歷代政策的倒退。中國歷朝歷代,國策一直都在消彌民族、地域差別,提倡「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所以戰國七雄才融合成一個大秦、大漢,所以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都融入了漢族。沒有其它民族認同,全體合成一個「中華民族」,國家才不易分裂,國家才會興盛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