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南京博物院非遺絨花的歷史淵源和工藝流程是什麽樣子的?

2024-08-01旅行

南京絨花制作始於唐代,武則天時,南京絨花便作為揚州絨花列為皇室貢品。在明朝時期,南京絨花出現了專門的作坊,生產具有一定的規模,這與當時南京雲錦業的發展有一定的關系。生產雲錦業的過程會產生大量的蠶絲下腳料,這為絨花制作工藝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後來到了清代,南京絨花曾作為貢品進奉朝廷。當時的南京官府專門設有七作二房。康熙、乾隆時期,南京絨花生產達到鼎盛期,產品銷往各地。

制作絨花的工具主要有剪刀、鑷子、鉗子、刷子和木質搓板,輔助性工具有煮絨器具、晾曬器具、燒銅絲器具等。其中,勾條和打尖均使用剪刀,刷子一般用豬鬃毛做成。絨花的制作材料主要有蠶絲、黃銅絲(宮廷使用白銀拉絲)、鉛絲,輔助材料有染料、菜籽、松香油、皺紋色紙、皮紙、白乳膠(傳統為糯米膠)、料珠(各種顏色)、水晶珠、木炭等。

絨花的制作工序分為9道工序,分別為煉絲、染色、晾曬、勾條、燙絨、打尖、傳花、粘花、包裝。

1、煉絲。將整支蠶絲扒松後,放入冷水中浸泡一天,之後用堿水將其煮熟,時間不宜太長,以防煮得過爛。煮熟後的蠶絲稱為「熟絨」,具有柔和、堅挺、不易倒毛的特點。黃銅絲要用木炭的文火燒至退火軟化。

2、染色和晾曬。根據要制作的絨花產品的色彩需要進行染色,色絲一般多達幾十種色彩。將染色後的絲絨套在竹竿上在陽光下晾曬,期間必須經常翻動,並使其保持繃直。

3、勾條。又稱」下料」,根據產品制作需要,把各種顏色的熟絨按照一定長度和寬度分劈成的絨帶,將其排勻後同定在某一器物上,然後用豬鬃毛刷子逐條刷平、刷勻。取一根黃銅絲將其對折,一端撚成少許螺旋狀分叉從正面夾住排勻的絨帶,再將另一端合並撚成螺旋狀,按照所需要的規格用剪刀將熟絨剪斷,兩手同時反方向撚搓絞緊,再用木質搓板進一步加工成均勻而滾圓的絨條,這道工序就是絨花藝人俗稱的「滾絨」。絨條是制作絨花的主體材料,也是制作過程中基本的部件。

4、燙絨和打尖。根據需要將圓形絨條川烙鐵或熨鬥燙成扁平狀,用來制作花朵的葉子、鳥的翅膀、尾巴、羽毛等部件。然後按不同產品的需要,用剪刀對圓形絨條進行剪加工,使圓柱體狀的絨條變成鈍角、銳角、半圓、球體、橢圓體等適合形狀。

5、傳花和粘花。用鑷子將打尖過的不同色彩、規格的絨條進行造型組合,制成立體狀的鳥獸魚蟲、花卉等。然後再將獨立的絨條和其它配件,如絨鳥的嘴巴、冠、眼睛、尾巴、腿、腳等,配合鉛絲、有色皮紙、料珠、水晶珠、菜籽等輔助材料,用白色乳粘在相應部位上,制作出需要的產品。

以上所有的制作工藝完成後,根據產品的創意設計,需要裝配玻璃框、竹籃、鳥窩、花盆等配件的,可以進行組裝。一朵絨花的背後不僅容納了中國人的高級審美,更承接著傳統手工藝人的傳承創新精神,重新湧動著東方美學,再次深深根植於年輕人心中。絨花在年輕力量的澆灌下,有了新時代的創新,未來,也必將會花開不敗,馥郁長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