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石家莊都有什麽好玩的地方?

2023-09-20旅行
  • 石家莊:
  • 石家莊:1947年置石家莊市名,1968年成為省會
  • 博物館
  • 河北省博物館:主體建築建於1968年,磚混結構,外觀仿照人民大會堂廊柱式建築,共用56根圓柱,建築平面呈現「中」字型,東西各有一個天井,主樓上下兩層共有18個展廳。
  • 長信宮燈:高48厘米。1968年滿城陵山一號漢墓出土,河北省博物館、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收藏。科學性強。燈采用分鑄法制作而成,由頭、身、右臂、燈座、燈盤、燈罩等六部份組成,可以任意拆卸。宮女身體中空,煙灰經右臂進入體內,從而保持室內清潔,是集實用與環保於一體的最早實物研究資料。燈上刻有「長信尚浴」、「陽信家」等銘文9處共65字,所以得名。為研究燈的使用和流傳情況,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構思巧妙,藝術性高。燈的形象為跪地執燈的年輕宮女,通體鎏金,宮女頭上梳髻,戴頭巾,身穿長衣,跣足,衣袖寬大。她左手持燈盤,右臂上舉,袖口下垂成燈罩。燈盤可以轉動,燈盤上的兩片弧形屏板可以推動開合,用以調節燈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是集實用性、藝術性於一體的珍貴文物珍品。存世稀少。從目前公開發表的考古資料看,同類器型且采用鎏金工藝的漢代宮女造型宮燈,僅見此一件,彌足珍貴。
  • 漢劉勝.竇綰夫妻金縷玉衣:長188厘米。1968年滿城陵山一號漢墓出土,河北省博物館、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收藏。科學性強。玉衣從玉片的鋸片、鉆孔、拋光、金絲的拔制及玉衣的整體編綴,都采用當時較為先進的制作工藝。鋸片采用了「砂鋸法」和具有較高效率的輪軸切割機械;鉆孔采用「砂鉆法」,有的小孔直徑僅1公釐,足見其工藝之高超;拋光采用了「砂輪」和「布輪」等先進的打磨工具;金絲采用「抽拔」工藝制作而成,在加工過程中采用了退火的熱處理工藝,有的金絲橫斷面直徑僅為公釐至公釐,足見當時拔絲工藝水平之高;玉衣編綴根據不同部位采用了交叉式、套聯式、並聯式和結聯式等不同編綴方法,具有較強的科學性。構思巧妙,結構合理。玉衣是用金絲將玉片編綴而成。玉片為岫巖玉制作。上衣呈綠色,玉質瑩潤。下身為灰白和淡黃色。整體主要分為頭罩、上衣、手套、褲筒和鞋等五部份。共用不同形狀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其外觀和人體形狀相同,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的殮服。存世相對稀少。玉衣雖然在江蘇等地也有出土,但作為中國考古發掘中最早發現並保持如此完整的玉衣,並不多見。
  • 博山爐:1968年於河北省滿城縣陵山出土。高26厘米,足徑9.7厘米。器型似豆形,蓋肖博山,通體錯金。座把呈透雕三龍出水狀,龍首頂托爐盤。爐盤裝飾以錯金流雲紋。盤上部鑄出峻峭起伏的山巒,山間神獸出沒、虎豹奔走,小猴蹲踞在高層峰巒或騎在獸身上,獵人巡獵於山石間。二三株小樹點綴其間,刻劃出了一幅秀麗山景和生動的狩獵場面。「這件國寶實際上是作為香薰、薰爐用的,象征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因而得名。」(河北就靠滿城漢墓來撐場面的。。)
  • 鎏金銀蟠龍紋銅壺
  • 透雕雙龍高鈕谷紋白玉壁
  • 中山王鐵足大鼎
  • 四龍四風方案座
  • 虎噬鹿器座
  • 河北美術館
  • 石家莊博物館
  • 紙質門票
  • 農耕與民俗展
  • 2層有些文物展
  • 河北省民俗博物館:主體建築為仿清園林式建築,風格清雅別致,簡明樸素,建築總面積5000余平方米,其中展廳6個,面積為2000余平方米,另有文物庫房、辦公樓等。館區的綠化和建築渾然一體,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優美舒適的參觀環境。館藏文物93192件,其中古代文物藏品50657件,現當代傳統工藝美術珍品42535件。館內固定陳列四個分別是【民間扇面收藏】【武強年畫藝術】【清代家具陳設】和【名青工以珍品】。展覽以大量的民俗文物和照片為基礎,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形象地占勢燕趙民俗風情,成為人們認識、了解河北的視窗。同時舉辦了多個獨具特色的臨時展覽,滿足了公眾對更多科學文化知識的需求。景區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育才街181號
  • 河北省科技館
  • 河北省圖書館
  • 石家莊圖書館
  • 石家莊解放紀念館
  • 地球科學博物館
  • 宗教
  • 毗盧寺:釋迦殿內塑釋迦牟尼像一尊,四壁繪有佛教題材的壁畫,毗盧殿內塑毗盧佛及菩薩像,四壁滿繪佛、道、儒三教壁畫,為明代原物。壁畫線條流暢,技法嫻熟,是研究美術史、宗教史的寶貴實物資料。
  • 毗廬殿:「五花八角」是個令人流連忘返的所在。殿內四壁布滿明代水陸畫,瀝粉貼金,筆法嫻熟,生動而鮮艷,各組人物均有榜題。提醒各位去時註意找找南壁的一組元代色目人地方官吏宣讀告示的壁畫,很有意思。遍布大殿四周總面積達122平方米的壁畫通體采用「瀝粉貼金」的工藝,描繪出了滿天神佛駕臨的水陸道場。所謂瀝粉貼金,指的是用顏料粉與膠調和成糊狀,再像是蛋糕上用鮮奶油裱花一般擠出塑性,最後表面貼上金箔,使得原本繪於平面的壁畫具有雕塑般的立體感。
  • 諦音寺
  • 虛雲禪寺:前身為名剎重勝寺,始建於後周,近年重修
  • 三官廟
  • 元廣寺
  • 火神廟
  • 真像寺:位於石家莊橋西區南簡良村,據傳該寺建於漢武元年,初名引龍寺,北魏熙平二年改名真像寺,寺內有碑文記載建於唐·顯慶元年,有張元帥者建佛殿三楹,後殿三楹,講經堂五楹並左右兩廊。如果記載屬實,唐時寺院建制並不宏大,只屬於中等寺院。原寺院占地四十余畝,殿宇五重,偏殿兩座,土墻圍繞,分別為天王殿三間,大雄寶殿五間,觀音殿三間,金剛殿三間,法堂五間,大雄寶殿左右兩側有伽藍·祖師兩偏殿,天王殿左右時鐘鼓樓。據說舊時在正定大佛寺大雄寶殿樓閣上可以看見二十余裏外的真像寺大雄寶殿,可見真像寺大殿如此宏大。建寺也超出了碑文中的唐代規模。簡良村在明代嘉靖年間遭遇洪水,簡良村一分為三,分別為東西南三簡良村。真像寺廟會據清代縣誌中記載為懷鹿縣著名廟會,真像寺廟會俗稱三簡良廟會,聞名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場面宏大,形成了規模極大的物資交流市場。正太鐵路此時要為廟會加開一趟火車,可見規模影響之大。寺院在解放前即已破敗,鐘鼓樓已毀,大雄寶殿被該修為炮樓,解放後後殿在響應【改寺興學】中被改為學校,後-革,寺院蕩然無存。在恢復重建過程中在寺院遺址中發現漢白玉佛像四件,據專家考證佛像為北齊時期的,文物價值極高,佐證了真像寺悠久的歷史,為河北佛教界不可多得的佛教文物。景區地址:河北省石家莊橋西區南三簡路
  • 振頭關帝廟:
  • 崇寧真君廟牌樓:位於石家莊市振頭村內。據牌樓上額橫匾浮雕上記載,此牌樓為嘉靖二十年所建,作為關帝廟的一旌表。牌樓為四柱三間三樓琉璃頂,明間為歇山頂,兩次間為鉆山頂,皆單檐,檐下為五踩鬥拱。木額枋前後有八個題字,前為「浩然正氣」,背面為「山西夫子」,下額枋為琉璃面磚鑲嵌,正面額枋是琉璃雕字「義勇武安王」,背面為「崇寧真君廟」。額枋之間用琉璃燒制的人物山水影像鑲嵌,牌樓四周用石雕荷葉欄板,獅子頭望柱圍繞前後正中開門,牌樓下部用四根方石柱支撐,石柱南北陰刻楹聯。方石柱南北用圓木柱,方石柱斜撐。在牌樓四角的護柱上有四組石雕獅子,每組兩尊,一上一下。牌樓平面柱為「一」字式。該牌樓造型別致,結構簡潔,彩畫豐富多彩,是石家莊市區僅存的一座明代牌樓,1993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清真寺街:
  • 石家莊清真寺:在正太鐵路與大石橋修建完成的1907年當年,已經有20多戶回民聚集在了大石橋西北,他們租賃了一小塊土地,建成了5間平房的石家莊清真寺。後來隨著石家莊回民的不斷增加,清真寺不斷擴建,1995年大修後成為了現在的面貌。
  • 古跡
  • 趙佗公園
  • 趙佗先人墓:由於年代久遠,趙佗先人墓遭到嚴重毀壞,現僅存主墓一座。墓呈南北走向,長50公尺,寬7公尺,墓頂南北隆起,呈馬鞍狀,有清代墓碑一方,上書「西漢南粵王趙佗先人之墓」。1956年9月被列為石家莊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7月被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文帝派人修建。原有72座墓冢,蔚為壯觀,「獲鹿八景」中「煙樹蒼茫鎖趙陵」就形象地反映了昔日趙佗先人墓的景色。由於年代久遠,趙佗先人墓遭到嚴重毀壞,現僅存主墓一座。
  • 永安橋:新華區永安路,虛雲禪寺西。明萬歷年間(公元1573-1619年)所建,橋面長20公尺,寬4.5公尺,橋體為青石砌券而成的單孔鬥拱橋。為石家莊市區現存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石橋。橋南十米處原有建立於清代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的穿心閣一座,閣與橋之間東側原有一座鐘樓,現殘存三米高的掛鐘石座兩塊。當地素有"於底村三大寶,大寺、石橋、穿心閣(方音讀gao)"之說。橋東不遠處原有青石築起的一座堤壩,上築有一座高台,將河水分為兩股。高台之上建有關帝廟一座。每至夏季洪水暴發時,山洪註入太平河,由橋西洶湧而來,穿過永安石橋,至關帝廟時,將洪水分為兩支,這樣減弱了流勢,減少了水災。
  • 東垣故城/東垣古城遺址:位於石家莊市長安區東、西古城村。1956年第一次文物普查時發現。經2005年初步勘探,古城址為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2000公尺,南北寬1500公尺,面積約3平方公裏。城墻墻基寬約20公尺,四周城墻均有遺存。地表暴露有大量陶片以及磚瓦殘件。曾出土大量的燕趙刀幣和西漢半兩陶範。城址內的斷崖上暴露的文化層中含有豐富的陶質生活用品和建築構件的殘片。據【史記·趙氏家】、【史記正義】、【漢書·地理誌】等文獻記載:東垣古城曾是戰國時期中山國的重要城邑,後屬趙,秦置東垣縣,兩漢為真定縣,真定國治城屬常山郡。晉初(265年)將常山郡治所由元氏移至東垣。唐初真定縣與常山郡的治所一並遷往滹沱河以北。至此東垣古城失去其政治、經濟都會的地位並逐漸廢棄。東垣古城遺址作為戰國中山國的重要城邑,特別是作為漢代真定國都,是石家莊市僅次於中山靈壽古城的一處重要城址,對研究石家莊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價值。保護範圍:以北城墻外緣為基線向北10公尺至東古城學校,以西城墻外緣為基線向西5公尺至東古城住宅樓東墻,以東城墻外緣為基線向東5公尺至南高營住宅樓西墻,以南城墻外緣為基線向南5公尺至小道南邊。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範圍外緣為基線,向東100公尺至南高營村邊公路,向西100公尺至西古城觀音廟和石津北幹渠,向南190公尺至月季公園,向北200公尺至石太高速公路。
  • 尖嶺古墓:石家莊市裕華區尖嶺村。保護範圍:以漢墓封土外緣為基線,向東1公尺至東明服裝廠車間,向西6公尺至標牌廠倉庫,向南1公尺至宿舍樓,向北25公尺至標牌廠車間。
  • 尖嶺石造像(河北省保):位於槐中路與華清街交口西南角,興國寺內,唐代漢白玉石刻彌勒佛像。
  • 三聖古寺石造像(河北省保):東良廂三聖古寺位於石家莊市東良廂村,三聖寺建立的確切年代已無從查證。據考系北魏(公元385-420年)所建。三聖寺後殿裏有三尊石佛立像,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經省人大批準,升為省級文保單位。原來寺院規模很大,寺前立有石獅,寺內有鐘樓鼓樓。1981年僅存前後兩個殿,各為三間,系明代嘉靖年間重修。前殿已無佛像,被生產隊作為儲草室;後殿也被用來存放雜物;不過殿內的三尊石像仍立在原處。群眾稱左側一尊為太上老,右側一尊為阿難尊者,中間一尊最高,面相善良,群眾稱之為「自來佛」(經考證,東良廂的三聖寺佛像應為佛、法、僧三聖。亦有人認為應為:西方三聖,即彌陀,觀音和大勢至)。「自來佛」高約三米半,高肉髻,袒胸,披袈裟,大背光,似桃形,且背面刻滿了小佛像,共230個,並銘刻著造奉者的姓名。此佛像用青石雕刻制成。左右兩石佛像均用漢白玉雕成,高304厘米(連座),背寬72厘。此殿脊正中立一小型轉塔,背面刻有「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69年)「補修」字樣。現在中間立佛的面部、鼻部稍有破壞,兩手及臂部也失真壞;右側石像的鼻尖被砸掉,雙手齊腕折斷,但螺冠依然。左側佛像既無頭又沒雙手,據說此石像之頭埋在殿右地裏,曾有人發現過,又原地掩埋掉,不過現在還未曾找到。(此佛頭1985年找到並復原頭位。不過1993年三具佛頭均被人盜走,1994年請曲陽橋匠人修復,後不久又被人盜走)。因年代久遠失修,三尊石佛像的大三元手臂全已斷遺,右側的一尊曾失去頭部,後找到修復;另外的兩尊鼻子已被破壞,中間的一尊石像為白雲質灰巖所雕刻,石料青灰色,刻工細膩,頭稍大,約占身高的六分之一,全身高2公尺,下有1.2公尺高的石灰巖石刻底座。石像後又一形佛光屏障,上刻金龍鬧海和蓮花圖案,與石像一並用濃彩描繪,現僅存局部色彩。兩側的石佛像皆用漢白玉雕成,身高約2.6公尺,下有0.4公尺高的蓮形石座,全身各部比例勻稱,身著袈裟,內穿僧祈支,頭結螺髻。此外,在中間石佛像的背光後刻有12行小畫佛,最下面刻有:任丘凈貴侍時等字樣,底座上刻有唐僧取經的神話圖案。三尊佛像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及至1995年,由當地政府和信眾聯合發起,決定禮請臨濟祖庭上有下明老和尚駐裼並主持三聖古寺恢復重建工作。老和尚遂於當年8月率徒住裼於此。在老和尚和現任當家慧真法師的辛勤操勞下,1998年,莊嚴的大雄寶殿落成開光。2001年,東寮房,客堂,齋堂建成並投入使用。景區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東良廂村
  • 白佛村石造像:位於中國河北省石家莊市白佛村,為石家莊市郊區的一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型別為石刻,公布時間為1993年7月15日。白佛村石造像的歷史年代為北齊。興寧寺始建於北齊天保元年(550年)。寺內有一座白佛塑像,俗稱「白佛寺」,該村也因而得名白佛。今寺毀,石像獨存。
  • 近代
  • 正太飯店:與正太鐵路同時建成,是當時石家莊最豪華的場所,孫中山蔣介石都在這裏住過。1907年法國人建造,歐式建築風格。當時石家莊最豪華的飯店,接待過孫中山、蔣介石、宋教仁等多位國民政府軍政要員以及彭真等共產黨領導人。
  • 有講解員,免費帶領大家,幫助講解!
  • 東西四合樓院:2010年7月,百年四合樓院依照遷建保護方案,「搬家」至正太飯店南側。正太飯店,在公裏街和民族路口。
  • 石家莊解放紀念碑:位於石家莊火車站北側,建於1987年11月12日,這一天正是石家莊解放40周年紀念日。紀念碑由碑文台、解放者雕像、主碑三部份組成,其中最為引人註目的是高7.5公尺、全部由紫銅鑄成的解放者雕像,一名解放軍戰士騎在馬上,右手高高擎起一把衝鋒槍,正在歡呼勝利的到來,戰士騎的那匹馬,也仰頭嘶鳴不已,讓每一個看到的人無不動容。戰士的雕塑非常有力,象征了解放軍戰士攻無不克的勇敢形象。碑文台正面是當年戰役指揮者聶榮臻元帥親筆題寫的「石家莊解放紀念碑」八個鎦金大字。主碑是由七塊高低錯落的石板構成,碑下有石家莊解放史料陳列室,有許多解放戰爭的歷史資料在這裏展出,為人們了解這段歷史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舊址/河北錢幣博物館:中國人民銀行在這裏宣告成立,同日小灰樓內發行了中國第一套人民幣。每周二四六開放,中午休息。
  •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 白求恩墓:建築分為3層結構,地下為磚券,地面為五星造型,代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必勝,五星正中為墓座,墓座上建有一個地球模型,代表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
  • 柯棣華墓
  • 大石橋:位於火車站大橋路,1907年由正太鐵路員工倡議並捐資修建。1906年和1907年,蘆漢鐵路與正太鐵路相繼通車,給當地東西交通造成極大不便,傷亡事故時有發生,因當時管理鐵路的法國人不肯修橋,正太鐵路全線員工遂自籌資金,每人捐獻一天薪資修築而成。從此,方便了過往行人和車輛。該橋長150公尺,高7公尺,寬10公尺,辟23孔,石砌拱券。京漢、正太鐵路從橋下穿過。因為大石橋位於市中心的繁華鬧區,又毗鄰火車站、正太飯店等,因此成了革命誌士爭民主求解放開展革命鬥爭的重要場所,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辛亥革命時期燕晉聯軍大將吳祿貞在此被袁世凱派人所殺害;1925年中共地下黨員高克謙在大石橋被反動軍閥所殺,彭真同誌在此召開群眾大會隆重紀念革命烈士。日軍侵占石家莊後,鐵路改道東移,此橋改作他用。1947年1月,石家莊解放時,在橋下生俘國民黨三十二師師長劉英。大石橋是石家莊市最早的鐵路跨線橋,是舊石家莊象征性建築,具有歷史紀念意義。1987年石家莊解放40周年之際,按原貌修復了大石橋。建於1907年,全長150公尺,橋身全系石灰巖砌成,坡面平緩;橋頭兩側各有石獅雕塑二尊。
  • 石家莊日本憲兵司令部舊址:原為河北會館,木質樓梯、保存完好的磚雕、木質欄桿,已是當時最好的建築物之一。日軍攻占石家莊後,成為憲兵司令部。
  • 城市
  • 南花園步行街
  • 籍古齋:石家莊市中華北大街河北古玩城三樓13503118818
  • 席殊書屋:石家莊長安區中山東路269號東尚2樓(近先天下廣場)0311-89105566
  • 等閑書店:石家莊建設南大街37號(四中路交口路東加油站北側樓裏)13739748965
  • 呈明書店:24小時營業,有店章郵戳。
  • 石家莊老火車站
  • 石家莊火車站:模仿趙州橋造型
  • 鐵路文化公園:利用白龍化工廠搬遷後騰出場地建設,是一所以鐵路文化為主題的新建公園。
  • 棉一花園:周六書市
  • 太平河
  • 河北師大附中
  • 河北師大
  • 華北制藥廠辦公樓(河北省保):位於石家莊市長安區的華北制藥廠辦公樓,是前蘇聯援建的生產抗生素的大型聯合企業。南北相互呼應的兩座辦公大樓分別呈「凹」、「凸」字形,大樓的功能分區為,南樓為辦公樓共5層,北樓中間5層辦公,兩側各4層為生產車間。米黃色的外墻看上去莊重古樸。樓的大門為對稱的兩座圓拱門,門兩邊各聳立著一根大柱子,柱子上端雕刻金色花紋,兩根柱子頂部以半月形金色拱狀結構相連,整個大門近兩層樓高,至今仍沿用當年的鐵柵欄大門,大門正上方有一個圓形大鐘,整個建築以大門為中心左右對稱。華藥辦公樓是1957年建成的,歷經幾十年的風雨滄桑,期間雖多次整修,但樓的整體結構沒有變。其建築風格典雅壯觀,是石家莊市區內保存規模最大、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俄式建築。半個多世紀以來,它見證了石家莊的工業發展與變遷,是石家莊的標誌性建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2008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華北制藥廠辦公樓為河北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 石門公園:石門公園是1997年為紀念石家莊解放50周年而建,占地4公頃,是一座融中外園林風格於一體,設計新穎、功能完備的文化休息公園。在設計手法上借鑒了東西方園林造園風格,自西門向東,形成中心廣場區,分布有迎賓雕塑、噴泉廣場、柱廊廣場、涉水池、圖騰柱廣場,以水景、雕塑小品和大面積高標準草坪為特色。東部為日本茶庭園,設有日本風格的木制茶室、石燈籠等,東北部為法國幾何園,以「凱旋門」為主體,配以法國浮雕,綠地采用規則的幾何圖案布局,西北部為留趣園,采用江南傳統文化風格;西南部為兒童活動區,設有無動力兒童綜合遊藝設施。公園圍墻為透空墻體,園景、模組屋內外融合,互為借用,形成獨特風貌。
  • 長安公園
  • 吳祿貞墓:吳祿貞,近代民主革命者。1911年武昌起義後,組織建立了燕晉聯軍,策劃北方新軍起義。墓地前部,是用磚石壘砌的長12公尺、寬6公尺的墓塔基石,台上矗立3座坐西向東的漢白玉墓塔。
  • 西山國家森林公園:石家莊市西邊,是華北平原和太行山交界處的第一座山,大平原陡然拔高成了山峰,陡峭得很,風光不錯。而且目前西山公園是免費的,上山有各種回廊,紫光閣,關公廟等等建築。在山頂上可以俯視真個石家莊。目前貌似適合自駕和騎車過去,公交路線在地鐵西王站出口乘坐公交304路。
  • 關帝廟
  • 槁城/槁城區
  • 大禦溫泉
  • 宮燈博物館
  • 台西遺址:屬商代中期遺址,集中提示了冀中平原商代文化面貌,共發現了七項「世界之最」(最早的鐵器、最早的鐵礦渣、最早的手術器械、最早的平紋縐絲紡織品、最早的脫膠麻織品、最早的酒曲實物、年代最久的釀酒作坊遺址)。
  • 鹿泉區/獲鹿縣(huái lu):隋代置鹿泉縣名,韓信射鹿得泉之意,1994年設縣級市,2014年並為石家莊市鹿泉區
  • 抱犢寨:海拔僅580公尺,萬嶺西來至此中斷
  • 封龍山
  • 封龍書院
  • 祀三公山碑
  • 白石神君碑
  • 封龍山石窟
  • 龍泉寺
  • 鹿泉縣城,地址:石家莊市獲鹿縣。年代:始設於隋,明成化十六年增築為磚城,嘉靖二十五年石砌北面,三十四年用石砌東、西甕城,清改石城。規模:周長三裏六分一步,高三丈一尺至二尺,開三門:東門迎恩,西門威遠,南門和薰。
  • 城池留存:存一段城墻(可能被拆除)。
  • 城門留存:存西門威遠門。
  • 文保級別:獲鹿縣文物保護單位(威遠門)。
  • 保護狀況:威遠門已修繕並重建城樓。
  • 漢朝為石邑縣,北齊並入井陘縣,隋朝析置鹿泉縣。唐朝天寶十五載(756年)詔令改名,取「擒獲安祿山」之意(當時該縣在安祿山控制區內)
  • 膏梁橋: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清代曾有維修。漢白玉質三孔拱橋,是「高遷八景「之一,有」膏梁早市鵲雀忙「的美譽。
  • 欒城/欒城區
  • 清明橋:始建於唐開元年間,明成化二年(1466)重建為三孔石拱橋。橋拱采用16道拱券縱向並列砌築,橋面兩側各施望柱18根,欄板17塊,浮雕各種動物圖案。
  • 欒武台遺址:秋晉中軍之帥欒書墓,西漢曾為廣川王所盜,欒城人為紀念欒書,在欒書墓前築欒武台。1954年欒武廟被拆毀,1957年在欒武台上建空軍雷達站,現為軍事駐地。
  • 柴武台古墓:西漢初大將柴武墓冢。封土台上建有淩雲閣一座、亭子兩座,並以古墓為主題修建了柴武台公園。
  • 正定:清1723年改真定府為正定府,1913年置正定縣名
  • 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九樓指四座城門樓、四座城角樓和陽和樓。四塔是指靈霄塔、多寶塔、須彌塔、澄靈塔。八大寺是指隆興寺、崇因寺、天寧寺、廣惠寺、開元寺、臨濟寺、洪濟寺、舍利寺。二十四座金牌坊指隆興寺摩尼殿內釋迦牟尼佛頭頂上方藻井四周鑲嵌的二十四座本雕牌坊。這些說法系過去一些文人墨客附會之談。一是把建築藝術相差懸殊的城角樓與陽和樓相提並論;二是把不同型別的藝術品(古建築與木雕)羅列在一起;三是只說了佛教建建築,未提及府文廟、縣文廟、城隍廟、玄真廟等古代建築。
  • 隆興寺
  • 龍藏寺碑:「楷書之祖」,隋586年,隸書向楷書過渡,被稱作楷書碑刻鼻祖
  • 摩尼殿:形制特殊,為中國現存宋代建築中罕見之例,宋1052年始建,平面十字形,重檐九脊頂,四面中間是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廈。殿內有宋代泥塑5尊,殿內後壁有懸塑的明代彩色背座觀音像。
  • 倒座觀音:「東方美神」五彩懸塑觀音
  • 轉輪藏閣:早期最大的,最早的轉輪藏,八角形木輪直徑7公尺,似水車轉動帶走流逝的歲月。
  • 銅鑄大佛:古代最高的銅鑄大佛
  • 銅鑄毗盧佛:毗盧佛殿位於寺廟中軸線最末端,殿內的毗盧佛構思巧妙,造型獨特,為明萬歷皇帝與其母親李太後禦制(不包括毗盧佛殿)。高6.42公尺,全部為青銅鑄造,由三層四身相連、面向四方的坐式毗盧佛和三層共雕飾一千尊小佛的圓鼓形蓮座摞置而成。三層蓮座的千葉蓮瓣上均鑄有一坐式小佛,表情、手印富於變化,通體共有大小佛像1072尊。形成「千佛繞毗盧」的格局。這尊皇家禦制的毗盧佛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銅鑄工藝,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也是隆興寺六最之一。
  • 雙龍照壁
  • 大悲閣菩薩:宋971年銅鑄,42臂千手千眼觀音,高22.28公尺。
  • 銅鑄千佛墩
  • 慈氏閣
  • 天王殿
  • 華北大學舊址:原為清代帝王行宮,是隆興寺的一部份。鹹豐八年(1858)改建為天主教堂。舊址由禮堂(原天主教堂)、棲賢樓(原神父樓)、學生宿舍樓(原修女樓)組成。
  • 古城墻
  • 南門
  • 西門
  • 北門
  • 臨濟寺(臨濟宗祖庭)
  • 衣缽塔/澄靈塔:始建於唐鹹通八年(867年),為收藏臨濟宗開創人義玄禪師衣缽而建。現狀保持金代大修後的外觀形式,為比較典型的金代密檐塔。塔身磚雕紋飾豐富。
  • 廣惠寺
  • 多寶塔/華塔:被梁思成譽為「海內孤例」。華塔又叫花塔,是一種形制特殊的佛塔,流行時代在唐宋遼金,總體分為上、下兩部份,下部為亭閣式塔身,上部為圓錐形塔冠,塔冠密布著各種精細浮雕,多為蓮花瓣、佛龕、佛像、菩薩、麗仕、神獸等佛教題材,表現的是佛教華嚴宗的蓮花藏世界。花塔全國僅十幾座,河北最多,除了最為繁復、精美的廣惠寺華塔,比較出名的還有淶水慶化寺花塔,尋訪它需要爬山,較費體力。造型獨特,結構富於變化。因塔身第三層以上八面八角的垂線有龍虎豹獅象及佛像等壁塑,形如花束,被稱為華塔,是中國古塔中的一種特有型別。
  • 天寧寺:主殿在後,塔與鐘樓在殿前左右對峙。這種布局是唐代寺院從以佛塔為中心向以殿閣為中心過渡的珍貴例項。鐘樓是中國現存唯一的唐代鐘樓,樓上所懸銅鐘以及一層板門也是唐代遺物。
  • 淩霄塔(木塔):唐代宗年間。始建於唐代,宋、金、明、清均有修繕。塔基為唐代所建,一至三層具有宋代特征,四至六層為金代遺物。二至四層塔體間出磚築冰盤沿一層的做法,在現存宋代磚塔中已屬孤例。
  • 開元寺
  • 磚塔/開元寺塔(唐代建築)
  • 鐘樓(唐代建築),中國現存的唯一唐代鐘樓。下層建築被認為是唐朝遺存,是中國「三座半」唐構中,唯一不在山西的「半座」。
  • 赑屃(最大赑屃)
  • 殘碑8.4*3.2*2.6m,記載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擁兵自重。
  • 正定文廟/正定府附郭縣正定縣學:(五代建築)年代:始建於明洪武初年,大成殿利用五代舊木構,現存建築為五代至清。大殿等級:單檐歇山,面闊五間,灰瓦。留存:存戟門、大成殿及東配殿。文保級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單檐歇山頂建築,面闊五間。從建築用材、結構及制作手法分析,大成殿建造年代當為晚唐至五代時期。
  • 正定府文廟/正定府學:年代:始建於宋熙寧三年,現存建築為元到清。大殿等級:單檐廡殿,面闊七間。留存:僅存戟門和二耳房。文保級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狀況:已修繕完好,規劃部份復建。利用狀況:民國為中山堂,原為縣婦幼保健醫院使用,現鎖門不開放。建立於宋熙寧三年(1070年),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擴建,現存戟門五間和東、西耳房各三間,戟門為元代遺存。戟門對研究中國木構建築的發展演變有重要作用。
  • 元代戟門
  • 正定府城,地址:石家莊市正定縣。年代:始建於北周,唐寶應元年拓建。明正統十四年擴建土城,隆慶五年改磚城,萬歷四年)竣。規模:周長二十四裏,高三丈二尺,開四門:東曰迎旭,南曰長樂,西曰鎮遠,北曰永安,兩道甕城(甕城和月城)。城池留存:大部城墻留存夯土,西門至東門城墻狀況較好。
  • 城門留存:東城門埋於國防工事之下又重新出土,南門存裏城門和甕城門,西存裏城門、甕城門,北存裏城門及月城門。
  • 建築留存:出土陽和樓遺址。
  • 文保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預備世界文化遺產(明清古城墻)。
  • 保護狀況:大多修繕完好,南城門重建甕城和城樓,南城墻恢復包磚,陽和樓重建並遺址展示。
  • 正定城墻:在預防水災和軍事防衛上起了重要作用。除現存城門外,大多數包磚已剝落,東門也已湮沒。但近年來在石家莊市和正定縣有關部門的積極努力下,城墻的修復工作一直在不斷推進。正定城墻正在逐漸舊貌換新顏,展現在世人面前。
  • 保存至今的明朝正定古城規模,甚至比「頂級古都」西安還剛好大了「一分」:西安城墻周長23裏9分,正定城墻剛好24裏。
  • 正定榮國府
  • 趙雲廟
  • 正定博物館
  • 縣史陳列展——古今正定光輝足跡展、造像廳
  • 遺址廳、石刻廳、非遺廳、陶瓷廳、正定名人廳
  • 元曲博物館
  • 西遊記宮
  • 陽和樓:重修
  • 唐代風洞碑/大唐清河郡王記功載政碑/大唐清河郡王紀功載政之頌碑:碑文保存了有關河北地區唐代的政治、軍事等方面的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碑文書法遒勁瀟灑,為歷代學家所稱道。
  • 冀字塔:新修的地標建築
  • 正定梁氏宗祠:明,河北省正定縣,8-0204-3-007。梁氏家族歷史上所建諸多建築之幸存者,現存大門和建於明代晚期的祠堂。不僅是研究該家族的重要實物,也為正定古建築發展序列增添了不同的建築類別和文化內涵。
  • 西洋仰韶文化遺址
  • 小客龍山文化遺址
  • 新城鋪商周遺址
  • 王氏家族墓地
  • 趙縣:三國魏232年封趙國,北齊551年置趙州,1913年改趙縣
  • 柏林寺:建於漢獻帝建安年間(196-220),古稱觀音院,是為燕趙之地著名叢林,慈恩宗開山僧玄奘法師在曾來此習【成實論】,晚唐禪宗巨匠從諗禪師在此駐錫弘法四十年,更使柏林禪寺聲名遠播,只是到了近代,此間殿宇傾圮,再無僧人居住,現在的整座柏林禪寺都為1987年之新建,造於元天歷三年(1330)的趙州塔是唯一例外,不過同樣經現代重修,站在很遠處都能感受到一種混凝土的氣息。河北省佛教協會所在地
  • 柏林寺塔:為紀念唐代著名高僧從諗真際禪師所建。建於元天歷三年九月(1330年),為八角七級密檐式磚塔。塔座系磚砌須彌式,仿木構,做出平座及鬥栱,再上以巨大的四層仰蓮承托塔身第一層。
  • 河北柏林禪寺的從諗禪師(亦被稱為趙州和尚),六祖慧能之後的第四代傳人。在【廣群芳譜·茶譜】中記載:「有僧到趙州從諗禪師處。師曰:‘新近曾到此間麽?’曰:‘曾到。’師曰:‘吃茶去。’又問僧。僧曰:‘不曾到。’師曰:‘吃茶去。’」
  • 趙州陀羅尼經幢:於北宋景祐五年(1038年)建,為中國現存石經幢中最高的一座。全部用石料疊砌而成,共7級,高約18公尺。本國現存最為高大的古代經幢立於趙縣縣城南大街與石塔路的相交路口,離開好遠就能已看到。唐代大剎開元寺的遺物,寺廢而幢存。這座全國現存時代最早、體量最大的石經幢,北宋石刻藝術精品,還是很值得來看一眼的。相信當您走到它近前時,您會為它的高大而精美深深震驚。各位還可以註意找找經幢上面的婦人啟門和佛傳故事。
  • 洨河
  • 趙州橋/安濟橋:趙縣古稱趙州,故安濟橋又稱趙州橋。中國現存最早的古代橋梁,隋大業年間(605~616年),由著名匠師李春所建,在世界橋梁史上是一項極其偉大的成就。
  • 永通橋:建於唐代。永通橋的結構、形制與安濟橋相近,是安濟橋的迷你版,同樣結構合理,同樣堅固穩定,同樣體現出古代中國人的工匠精神。小石橋之於大石橋,有點類似小雁塔之於大雁塔,來得更精美,更古拙可愛。值得一提的是橋欄、券面等上的雕刻,有花卉、人物、飛馬、魚藻各類圖案,古樸好看,基本都是原物,而安濟橋上的欄板雕刻如今要去陳列室才能看到了。建於金明昌年間(1190~1195年),其建築的藝術風格和結構形式與安濟橋近似,且小於安濟橋,故又稱小石橋。橋單跨敞肩拱,用一孔石拱橫跨清水河,橋上有正方形望柱22根,石欄板上有優美浮雕。
  • 趙縣文廟/趙州學:趙縣文廟始建於唐,舊址在河北省趙縣城內,現縣生產資料公司院內,現僅存大觀聖作之碑,是所有大觀碑中最完整的一處。
  • 大觀聖作之碑:刻於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是中國現存的大觀聖作之碑中保存最好的一通。碑文較同類文獻資料記載詳細,為研究北宋學校、科舉取士制度提供了可靠實物資料。
  • 古宋城址:戰國時越邑,是趙國北部邊陲的一個重要城邑,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城址四周的田野裏,分布著封土高大的幾十座墓冢。
  • 井徑(北站坐火車到井陘只要兩元),1962年置井陘縣
  • 井陘舊城城墻:東、南、西三面臨綿河,北依土山,有"簸箕城"之稱。唐代設天長鎮,北宋熙寧八年(1075年)移井陘縣治於此。後多次維修,現除城樓外,保存尚完整。
  • 蒼巖山:【臥虎藏龍】跳崖一幕於此拍攝
  • 樓橋殿
  • 公主祠
  • 福慶寺:始建於隋代,現存為明代風格。福慶寺是一處歷史久遠,布局獨特,環境幽雅的古建築群,分上中下三層布局。其代表建築橋樓殿是在高數十丈的峭壁之間建的一座長15公尺,寬9公尺的單孔孤券形石橋。
  • 於家石頭村:石頭房屋4000多間,石頭街道3700公尺。全村的六街七巷十八胡同,均以青石鋪就。整個村落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據了解,於家石頭村始於明朝成化年間,由政治家、民族英雄於謙的家族興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如今生活在該村的村民95%以上姓於,多為於謙家族的後裔。
  • 天長鎮:歷史文化名鎮,因礦區而廢用的舊縣城。天長古城的城墻,建於明代,目前東部和南部保存尚且完整,南部城門和甕城經過重修,東門尚有甕城殘留,西部和北部也可以清晰的看到城墻的殘留。此城是國內為數不多的保留了明代原貌的古城墻,非常珍貴。從空中俯瞰古城,城墻的輪廓清晰可見。整個城池三面環水,背靠高地,選址非常好。
  • 天長鎮大石橋:城關一帶連線綿河兩岸的重要橋梁通道,也是井陘境內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橋梁建築。據說,當年與北京盧溝橋齊名。
  • 井陘風景區
  • 仙台山
  • 秦皇古道
  • 石鼓寺
  • 井陘古驛道/井陘關:途經32個村莊,路面分為土路和石路兩類。分為南、北兩道,保存較好的古驛道有近2000公尺,多為明清時修築。
  • 天護彌羅尼經幢/天護陀羅尼經幢:建於唐開元十五年(727年),幢身基本保存完整,為現存最早的經幢實物。幢身下施覆蓮座、須彌座及方形石礎。
  • 路神廟
  • 靈巖寺
  • 井陘文廟/井陘縣學:地址:石家莊市井陘縣天長鎮。年代:始建於宋熙寧年間,現存為清。大殿等級:單檐歇山,面闊五間,黃綠瓦。留存:中路建築及西路明倫堂留存,大門二門改建,欞星門舊址有上世紀建築。依山而建,左廟右學格局完整。文保級別:第三批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狀況:已修繕完好。利用狀況:在井陘二中內。
  • 正太鐵路乏驢嶺鐵橋:因乏驢嶺村而得名。驢嶺村位於河北省井陘縣天長鎮,毗鄰山西。乏驢嶺,據傳仙人張果老騎驢經過此嶺時,驢子困乏不前而得名;有澗谷迂回、山嶺險峻、行進艱難之意。1903年,法國人勘測正太鐵路,設計單孔下承鋼桁梁結構的綿河乏驢嶺鐵橋。乏驢嶺鐵橋無橋墩支撐,僅靠兩端橋台一跨飛架於綿河之上。正太鐵路的窄軌小火車,透過鐵橋跨越湍急的河流,與乏驢嶺隧道相連,一路向東。抗戰時期百團大戰的見證者。1940年百團大戰中,聶榮臻指揮八路軍破襲正太鐵路,乏驢嶺鐵橋成為破襲的重點。八路軍乘大雨傾盆的良機,在午夜發起攻擊,用兩個連兵力攻碉堡炸鐵橋。因當時我軍炸藥短缺,僅炸壞橋頭部位,最後拆毀橋上鋼軌數段拋進河底,當地民兵又配合炸壞火車,才最終切斷日寇運輸線。橋頭當年戰鬥中留下的彈痕至今仍清晰可見。1947年我軍解放石家莊時,乏驢嶺鐵橋一度臨時啟用。1948年解放太原時,大批兵員和軍需物資亦透過乏驢嶺鐵橋運往前線。1949年1月乏驢嶺鐵橋鐵路運輸功能終止,隨即成為乏驢嶺村民出行的必經之路。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井陘縣城,地址:石家莊市井陘縣天長鎮。年代:始建於宋熙寧八年,明洪武九年重建,嘉靖九年南城被河水沖壞,後以石砌南城。明隆慶六年改砌石城,並在南門設甕城。後多次維修。規模:周長三裏二十步,高三丈五尺,開四門:東門會源、西門、東門、東南小南門。
  • 城池留存:大部城墻留存,南城墻面貌較好。
  • 城門留存:存南門及甕城、小南門、東門及甕城、西門部份遺留,西南角外古道有一小門。
  • 建築留存:存小南門觀音閣。
  • 文保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保護狀況:大多有待修繕,南門已修繕並重建城樓。
  • 背水之戰遺址
  • 千佛巖石窟
  • 井陘窯遺址:井陘窯是與定窯、邢窯齊名的河北三大白瓷窯址之一,創燒於隋代,有千余年的歷史。
  • 千佛崖石窟:素有「聖境大觀」之稱的千佛崖石窟始建於「北齊河清四年」,興於隋、唐,宋、明、清歷代均有修建,距今已有1500余年歷史。利用天然溶洞雕琢而成,共雕有1000余尊佛像。
  • 龍窩寺石窟:分為石雕佛像與石刻題記兩部份。佛像部份位於石崖石壁中部、高出今路面數米。佛像均雕於崖上長方形弧頂石龕中,大小共47尊。石刻部份位於石窟東北石壁上,尚存有明、清時名人題刻數幀。
  • 正豐礦工業建築群:包括段家樓和正豐礦兩個片區。1912年北洋政府總理兼陸軍總長段祺瑞吸收閻錫山等十余人集資,成立正豐煤礦股份有限公司。
  • 獅子火
  • 晉州
  • 魏征公園
  • 晉州市烈士陵園
  • 周家莊鄉人民公社/周家莊公社:全國唯一保存下來的人民公社
  • 新樂
  • 新樂文廟/新樂縣學)地址:石家莊市新樂市承安鎮。年代:始建於唐末,現存為明清。大殿等級:單檐歇山,面闊五間,灰瓦。留存:存大成殿及崇聖祠。文保級別:第三批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狀況:已修繕完好。利用狀況:現為承安鎮初級中學。
  • 伏羲台遺址:為商、周、漢時期古遺址,據傳是為祭祀人祖伏羲、女媧而建造。主體建築分布在一條中軸線上,建在高5公尺的夯土台上,並在台上築台逐層增高,形成高低錯落重點突出的平面布局。
  • 深澤
  • 深澤縣城,地址:石家莊市深澤縣。年代:明嘉靖四十一年增建北極台。規模:開東西南三門。
  • 城池留存:存北極台。
  • 建築留存:存北極台。
  • 文保級別: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 保護狀況:已修繕完好。
  • 無極
  • 無極城隍廟:聞雞起舞
  • 無極甄氏墓群:東漢至南北朝時期河北一帶的名門望族甄氏家族之墓地。無極縣較為完整墓地有兩處,一是縣城西12.5公裏史村西南的甄氏墓群,另一處是縣城東北11.5公裏南流村的甄氏墓地。
  • 靈壽:戰國中山國恒公的都城靈壽邑,西漢置靈壽縣
  • 沙子洞村
  • 幽居寺塔:幽居寺建立於東魏末年,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擴建,寺已不存,僅存此塔和碑、幢及石造像。塔為唐代風格磚塔,塔內現存帶有造像題記的天保七年北齊趙郡王高睿造像三尊。
  • 透雕石牌樓/靈壽石牌坊:建於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為明思宗朱由檢為了表彰當朝兵部左侍郎傅永淳的功績。通體以淡青色細石料精雕細琢而成,渾厚壯麗,古樸典雅。
  • 高邑
  • 趙氏宗祠/趙南星祠堂
  • 劉秀公園
  • 元氏:得名於趙國公子元(以此地為封邑)
  • 開化寺塔:始建於金代,明代成化年間重修。八角九級密檐式實心磚塔,造型優美,塔身上磚雕隱形拱形門、磚雕隱形花格窗、仰蓮座、鬥拱和磚雕花卉等建築構件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 封龍山石窟:現存兩處,一處在封龍山西麓的西石堂院,一處在封龍山東麓的東石堂院。東石堂院窟內造像己毀,西石堂院有窟三個。
  • 西張村遺址:出土了刻銘青銅器、玉器、車馬器等重要遺物,青銅器銘文揭示了周初軝國的地理位置,證實了周初始封邢侯之國的地域,以及邢國與北戎的關系。軝國不見於文獻,由於這些銅器的發現,才為人首次所知。
  • 常山郡故城:兩漢時期為常山郡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現存南城垣、東城垣南半部、西城垣南半部。
  • 行唐
  • 香蓮寺
  • 升仙橋
  • 封崇寺
  • 贊皇
  • 嶂石巖
  • 棋盤山:十裏杏花
  • 治平寺石塔/嘉應寺石塔,坐落在贊皇縣城東南嘉應寺村北的濟水之濱。治平寺始建於隋代,興盛於唐宋。據【贊皇縣誌】記載,在明成化年間這座寺院尚」殿宇成群」,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者侵華期間,毀於戰火之中,現僅存石塔(經憧)。據該寺現存明碑記載:「古剎啟自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唐天寶八年(公元749年)院心起大浮圖一座」。該石塔也有唐天寶十二年的題刻。治平寺始創於隋開皇三年(583年),興盛於唐宋。大石塔建於唐天寶八年(749年),造型美觀,雕琢精致,反映了盛唐時期的建築藝術風格。
  • 贊皇李氏墓群:北朝趙郡李氏家族墓地,是目前已發現少有的北朝大型家族墓地,共發現古墓葬9座。墓葬形制包括磚室墓和土洞墓兩種。墓群出土的隨葬品組合清晰,紀年明確,可謂北朝墓葬研究的標尺。
  • 平山:原名房山縣,唐肅宗至德元年以平定安祿山之意更名為平山縣,唐756年置平山縣名。
  • 西柏坡
  • 西柏坡紀念館:有假館,小心別上當
  • 西柏坡紀念碑
  •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院內完好地保存了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同誌舊居和七屆二中全會、九月會議會址以及軍委作戰室、和談會址等共13處。
  • 平山縣博物館/平山文廟/平山縣學:年代:始建於唐,現存建築為元到清(大成殿元構)。大殿等級:懸山頂,面闊五間,灰瓦綠邊。留存:中路建築留存完好,並有千年古柏。文保級別:第三批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狀況:已修繕完好。
  • 駝梁山-五嶽寨
  • 東方巨龜苑
  • 天桂山/天柱山:山體蒼勁粗礪,白石灰巖/白雲巖/碳酸鹽巖的喀斯特地貌,主峰海拔1270公尺。不知為何冠以「北方桂林」,雖巖性相同、但完全不同的氣質啊。
  • 青石觀,這是崇禎皇帝選定的歸隱行宮,崇禎死後太監出逃做了道士、改為青龍觀道院,又稱北武當。
  • 滾龍溝
  • 藤龍山藤海
  • 甘泉寺
  • 中山王墓:石家莊平山縣三汲鄉
  • 萬壽寺塔林:因大火萬壽禪寺焚毀,塔林獨存。塔林歷經後唐至清代,其形制體現了各時期的建築特點。
  • 滹沱河
  • 中山古城遺址:戰國時期中山國(前406後~前296年)的都城。分東西兩城。東城為宮殿區和手工業作坊區。西城北部和西城外為王陵區,南部為居住區。發掘的中山王墓,出土中山王鼎和中山王陵兆域銅圖版等大批精美文物。
  • 瑜伽山摩崖造像:河北省規模最大的宋代摩崖造像群,主要包括彌勒大佛龕、佛爺腦及菩薩洞,其中彌勒大佛像是河北省最大的摩崖造像。
  • 辛集(束鹿,漢朝為鄡qiāo縣,北齊改安國縣,隋朝改鹿城縣。唐朝天寶十五載詔令改名,取「束縛安祿山」之意)
  • 辛集國際皮革城
  • 辛集市烈士陵園


  • 石家莊:
  • 石家莊
  • 缸爐燒餅:以缸橫臥,內壁貼餅,外溫內烘是其獨特的制作方法,缸爐燒餅呈圓鼓形,色焦黃、味鮮美,香酥可口,別有風味
  • 白記缸爐燒餅
  • 金鳳扒雞
  • 黃瓜宴:河北省石家莊市燕春飯店的廚師,根據一則歷史傳說而創制的,現已是名聞遐邇的當地特色菜。整個宴席全以黃瓜為主料,分為八道冷拼,十二個熱炒。冷拼首菜名為「青龍臥雪」,兩條青龍盤臥於白雪(糖)之中,昂首翹尾,生動可愛。其余七道冷拼,風味各異,分為香甜、麻辣、清香、鹹香、酸甜、蔥油、酥脆,色彩和諧,搭配勻稱。十二個熱炒是珍珠海參、龍須瓜條、瓜絲魚、燴黃瓜雞托、金鉤翡翠、炸瓜棗、二龍戲珠、鳳尾瓜條、金錢瓜盅、雪山銀瓜、瓤汁錦瓜、金盅瓜衣,款款色彩鮮艷、味美可口,從以上列的這些名目就可以知道,制作者的構思是多麽巧妙,技藝是多麽的高超。
  • 小白龍過江(中華飯莊)
  • 抓炒全魚
  • 光華肉鴿
  • 石家莊熏肉:康熙年間,無極人李善魁因制作熏肉被封為禦廚。民國初年,李善魁後人再回民間開辦熏肉作坊,李氏熏肉得傳至今。石門一味的熏肉用三十余種名貴調料,經修整、腌漬、理湯、煮制、熏烤等十八道工序精制而成,完整保留了傳統的工藝和品質。
  • 罩火燒:石家莊這邊說法是石家莊車站建好後,很多壯勞力過來當裝卸工(鐵路交匯處,南北運輸的貨物要送到東西向,反過來也是就需要卸車裝車),因為這些人工作強度大,需要能高熱量耐消化的食物,但是有需要快一些,因為車次很快的,要馬上吃完就去幹活。高熱量能量的話,牛肉是最好的,這個不用解釋吧,耐消化還要快的話,北方也就是烙好的大餅了,直接可以吃。但是大餅不是新出鍋的很硬,吃不快,而牛肉單獨做也費時間。於是附近店家就把這兩樣結合起來,把幹硬的涼大餅切成塊用燒開的牛肉湯過擠下,然後放碗裏罩起來悶著端上去,到桌上揭開後大餅也熱了泡軟了,正好吃。
  • 甘家牛肉罩火燒
  • 老白家罩火燒
  • 新市北路上有一個直隸安家牛肉罩餅,保定來的,但是牛肉罩餅確實一絕,當然其他清真菜也不錯。
  • 牛肉板面:都號稱正宗安徽牛肉板面……不過我的經驗看,整個河北大地,大部份地區都有牛肉板面的身影,最多的三個城市是石家莊,保定和唐山。其他邯鄲也不少。這個就不再說了畢竟掛的是安徽牛肉板面,還是正宗安徽牛肉板面,或者正宗安徽太和縣牛肉板面。結果我同事出差專門慕名去太和縣,發現那裏沒有牛肉板面,都是羊肉板面,而且味道等等和牛肉板面差距非常大,不過安徽其他地方是有牛肉板面的。石家莊牛肉板面目前最出名的是五七路牛肉板面,我剛到石家莊的時候五七路那家牛肉板面還是個裏路邊攤,當然那是二十年前了。一大碗牛肉板面,加雞蛋,丸子,豆皮等等多加辣椒是我大學時候最享受的一頓午飯了。
  • 大鍋菜,流行於石家莊,保定,陽泉等地,叫法可能不同,內容也多少有些區別,不過做法等都一樣,一大碗八九種原料的大鍋菜配兩個饅頭菜七八塊錢。
  • 飯店
  • 中和軒飯莊(百年清真老店,中和軒蒸餃是特色)
  • 石家莊飯店(也叫紅星飯店,國營飯店老字號,特色是紅星包子和熏肉大餅,外賣口購買就好)。個人感覺包子很一般
  • 燕鳳樓酒店(老字號,國宴大師主廚,特色是烤鴨,包子,香腸,宮廷菜)。
  • 白老太太清真飯店,這裏也不錯的,地址在新石中路上吧,
  • 紅樓飯店,這個飯店歷史也很長了,獨家特設的開口露餡水餃可以嘗嘗,很有觀賞性的一道菜,下鍋前餃子是開口的,煮好後就閉合成普通餃子了。
  • 槁城
  • 宮面:系槁城傳統名特面食品,風味獨特。其配料考究,制作精細,營養豐富,具有條細心空、耐煮不糟、湯清面秀、嚼有口勁等特點。宮面原為手工掛面,生產始於唐貞觀年間,經無數次工藝改進,當時即已成為具有地方風味的名特食品。清代曾連年進貢朝廷,被列為宮廷禦膳佳品,遂稱之為宮面。
  • 宮酒
  • 宮燈
  • 鹿泉
  • 六街燒餅:鹿泉土生土長的人都知道:好吃的燒餅就在獲鹿鎮六街。六街在太平河南岸一條小街裏邊有好幾家做燒餅的。家家都很好吃。當然裏邊只有一家是正宗的,不過筆者也不太清楚到底是哪一家了,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家家的燒餅都很好吃,買回去放在家裏隔上一個月,吃起來還像新買的一樣,香,酥。我吃過很多外地的燒餅,都沒有六街燒餅地道,好多缸爐燒餅,買回去一會就咬不動了,最好時,剛出爐時吃。而六街的燒餅就不是這樣,我經常買回家給家裏的沒牙的老人吃。
  • 疙豆
  • 鹿泉香椿
  • 「田仙紅」石榴
  • 欒城
  • 熏雞
  • 肉子
  • 正定
  • 馬家鹵雞
  • 宋記八大碗/正定八大碗:四葷、四素。四葷以豬肉為主,四碗肉分別精選前膀肉、中肋肉、後臀肉、肘子肉,這四碗肉用的肉料不同,每一碗肉都有名字分別為扣肘、酥肉、扣肉、方肉。四素一般選料為蘿蔔、海帶、粉條、豆腐為主。八大碗不僅選料精良,做工更是講究。先將選好的豬肉放在大鍋中煮熟,煮熟後要趁熱在肉皮上抹上一層蜂蜜,然後放進油鍋中炸,直到肉皮成為黃紅色出鍋。等肉冷卻後,再按照四葷碗的要求切塊裝碗。八大碗對刀工要求較高,切肉講究方塊則四面見線,方方正正;切片則長短協調,薄厚一致。切素講究識菜下刀,錯落有致,寬窄有矩。將肉碗裝好後,上籠屜蒸。第一次蒸需要武火(大火)蒸一個時辰(2個小時),這次蒸不放任何佐料。大火蒸了兩個小時後,肉中的油大部份被蒸出來,將這些油倒出來,接著再蒸。第二次蒸要用文火(小火),還是不放任何佐料,這次需要蒸半個時辰(1個小時),到時間後再將蒸出的油倒掉。
  • 崩肝:是一道涼菜。肝臟切絲,高溫蒸煮油炸等復雜工序後,淋上香油即可食用。崩肝不糊不爛,鮮香撲鼻,顏色呈醬紅
  • 郝家排骨:是由宮廷四品禦廚郝時維創立,從宮廷到民間,從清朝到現代,歷經百年風雨,,後人一直傳承著祖上排骨烹飪秘方,專註於排骨產品的研發及發揚中華傳統烹飪技術,選用新鮮排骨,搭配各種天然中草料及特殊煮制工藝制作而成,其風味獨特,肉質爽滑,實屬人間美味,讓人回味悠長,至今已秘傳五代,現任掌門人郝金貴先生。
  • 趙縣
  • 雪花梨:果形長圓,色澤鮮雅,果面有淺褐色斑點,個頭碩大而皮薄,單果平均350克,大個兒有500多克。果肉潔白似雪,汁多味甜,質細脆嫩,有冰糖味和怡人的香氣。貯藏後,果皮漸呈金黃色。據科學化驗分析,雪花梨除含有較高的糖分,果酸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礦物質和碳水化合物。甜度普遍提高一至二度,含糖量達13.8%,比「天津鴨梨」高3%左右。
  • 雪梨幹
  • 石塔油酥燒餅
  • 驢肉宴
  • 井陘
  • 抿須兒:抿床架在開水鍋上,手持抿鋤將面塊下壓。抿須形似小蝌蚪,煮熟後撈出加料即可食用。聽上去和饸饹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兩者的口感是完全不同的,要親自嘗試過才知道哦。
  • 塊壘
  • 包皮兒面
  • 閑飯
  • 缸爐燒餅
  • 晉州
  • 晉州鹹驢肉
  • 新樂
  • 新樂西瓜
  • 新樂花生
  • 深澤
  • 燒餅裹肉
  • 西河肉糕
  • 無極
  • 無極饸饹:雜面的,最正宗,不過一般人吃不慣,雖然粗糧健康。
  • 無極烤羊肉
  • 烤全羊
  • 靈壽
  • 榆錢飯
  • 靈壽黑棗
  • 鍋貼餅子
  • 靈壽腌肉面:粗面條筋道,腌肉油炸鍋而且切薄片,肉皮酥,肉質肥而不膩
  • 高邑
  • 後哨營貓頭靴
  • 元氏
  • 元氏石榴
  • 元氏炸糕
  • 大紅袍柿
  • 行唐
  • 扒糕
  • 毛菊燜子
  • 行唐大棗:早在戰國時期【戰國策.魏策】中就有記載,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現有面積30多萬畝,主要分布在行唐山區丘陵13個鄉鎮,其中行唐墩子棗10萬畝,行唐長棗9萬畝,行唐大棗10萬畝,行唐玉女紅金絲棗1萬畝,經多年選育出了紅棗優良新品種玉城脆,現已推廣100多畝,目前行唐紅棗最高年產量1億多斤,常年產量8000多萬斤,好果率達90%以上,產值15億元,其產量占全省第三、全國第五。
  • 棗木杠:用大棗釀造的白酒。其實就是棗酒,當然這是一種白酒,而且度數比較高。那個酒非常香,開啟就是一股濃濃的棗香。喝進去後,也是濃濃的棗味道,還有一絲絲甜味,沒錯,這種酒是一種甜味酒。
  • 贊皇
  • 贊皇金絲棗:贊皇大棗。產於河北贊皇。長圓形,果頂稍凹入皮,呈褐色,外形美觀,白亮紫紅,肉厚皮薄,油大味甘,曬幹掰開,尺余長的蜜絲維連不斷。鮮棗甜脆可口,幹棗肉綿甘香,含糖量達62%-70%,每百克鮮棗含維生素300-600毫克,比同等重量的梨多140倍,比蘋果多69倍。1956年在長沙評棗會上被評為全國大棗之冠,贊皇大棗已在國家商標局進行了名為「金絲牌」在棗註冊,94年榮獲首屆全國林博會金獎,97年獲第三屆全國農博會名牌產品和首屆河北省農博會名牌產品稱號。贊皇縣已被河北省定為紅棗生產基地。
  • 贊皇核桃
  • 贊皇炸面筋
  • 贊皇和子飯
  • 贊皇罩火燒
  • 平山
  • 撈米飯
  • 大鍋菜
  • 平山綿核桃
  • 平山酸棗汁
  • 辛集
  • 特色一品鍋
  • 辛集鹹驢肉
  • 辛集皮毛


  • 石家莊市國保
  • 安濟橋
  • 永通橋
  • 廣惠寺華塔
  • 趙州陀羅尼經幢
  • 隆興寺
  •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
  • 開元寺
  • 淩霄塔
  • 中山古城遺址
  • 治平寺石塔
  • 正定文廟大成殿
  • 毗盧寺
  • 天護陀羅尼經幢
  • 井陘窯遺址
  • 臨濟寺澄靈塔
  • 幽居寺塔
  • 大觀聖作之碑
  • 大唐清河郡王紀功載政之頌碑
  • 台西遺址
  • 常山郡故城
  • 萬壽寺塔林
  • 柏林寺塔
  • 正定府文廟
  • 井陘古驛道
  • 福慶寺
  • 伏羲台遺址
  • 西張村遺址
  • 東垣古城遺址
  • 古宋城址
  • 無極甄氏墓群
  • 贊皇李氏墓群
  • 開化寺塔
  • 靈壽石牌坊
  • 正定城墻
  • 井陘舊城城墻
  • 封龍山石窟
  • 瑜伽山摩崖造像
  • 正豐礦工業建築群
  •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舊址
  • 正定梁氏宗祠:明,河北省正定縣,8-0204-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