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二戰」後,美國實實在在地幫助過拉美發展,當年巴西的工業、阿根廷的畜牲業、委內瑞拉的石油,都是美國幫助發展起來的。美國曾經的戰略是「美洲是美國的美洲」,把拉美建成自己的後花園。
但是,隨著古巴在蘇聯支持下社會主義革命成功,後來委內瑞拉也走向「石油國有化」,一股「偏社會主義」的思潮席卷拉美。美國成了「新殖民主義」的象征,各國紛紛開始針對美國。美國不願背這口「鍋」,也就撤出了拉美。
美國撤出拉美的另一個原因,是美國發現西太平洋經濟發展迅猛,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經濟迅速崛起。美國原本在「二戰」後,原本扶持這幾國只為對抗「共產主義擴張」。但後來才發現,這一地區經濟上也頗有「搞頭」,於是,美國開始重點轉向「亞太」。很多人只看到美國扶持日本和四小龍是為了「封鎖」中國,形成第一島鏈。實際上這種認識是「民族主義化」的。美國不會為了「軍事目的」把以上國家扶進「已開發國家」,而且那也不是單靠美國的扶持就能做到的。
如果說美國對拉美的失望,更多是在文化上。拉美國家民族在移民前,歐洲工業革命才開始,啟蒙運動未開始,導致拉美民族在文化行程上缺失。直到現在,拉美多數國家的「農奴」制色彩仍然很嚴重(很象美國「南北戰爭」前的南方社會),大地主、大莊園主、大壟斷資本家掌握政治,貧富差距很大,政治相當腐敗。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拉美各國政府都多數解決不了財政問題,長期向美國尋求援助和借貸。但卻毫無成效。致美國長期陷入拉美的「欠債」危機。這也使得美國下決心脫離拉美。
隨著美國離開,拉美經濟下滑,貧困面更大。但是,美國是不會回去了。美國不僅認為歐亞大陸在戰略上更重要,這邊也更好掙錢,文化上也更好打交道(除了少數國家)。說白了,拉美國家已經沒戲了。但那也怨不得別人,自己的文化落後,只有靠自己去變改,靠不了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