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娱乐

朱一龙演技到底怎么样?

2020-12-20娱乐

看完电影【峰爆】之后,可以肯定的回答这个问题了。朱一龙的演技能做到:人保戏。

首先,关于「戏保人、人保戏」,借用演员陶虹的解释来说明。

以电影【峰爆】中的洪翼舟这个角色的塑造,来说明朱一龙的专业能力。

【峰爆】里与洪翼舟这个角色做对比的,有两个角色。

一个是洪赟兵,老铁道兵,早些专业能力突出、性格刚强,现在已经被时代远远的落下,但是他本身并不甘心。所以,从他一出场,从他用现金买东西,救人的时候企图与消防队员争高低,在地下溶腔里企图横越空腔但失败……每一步都能看到他不服输的内心,想掌控自己、掌控环境的企图,同时与环境、与自己已经衰老的肌体的矛盾。所以,洪赟兵是一个身上「有戏」的人。

还有丁雅珺,从头到尾,她只有一个想法「保住隧道、保住大桥」,所以开头她处理属下矛盾,是因为这个「欲望」,后面她会为了这个「欲望」与与灾害斗争。

注意,对于丁雅珺来说,「救灾」和「保住隧道」,这两个欲望并不等同。当「救灾」这个欲望与「保住隧道」这个欲望产生冲突的时候,丁雅珺因为「保住隧道」这个「欲望」会与同事产生矛盾。

但是,故事到了后期,为了人民群众,她又舍弃了这个贯穿她十年生命的「欲望」,让角色在心理上产生了弧光。所以,这也是一个「有戏」的角色。

但是,洪翼舟的角色就很「微妙」,这个角色身上并不是那么「有戏」。因为洪翼舟这个角色不存在「显性」的「主动」的「欲望」。唯一显性「欲望」是「救人、救灾」,但这属于被动欲望,属于灾害大背景下每个角色都有的欲望。

并且作为「个人」,洪翼舟不像丁雅珺那样被等同于救灾主体。甚至也不如洪赟兵,洪赟兵自身就是「灾难受害者」,洪赟兵的主动欲望「求生、救人」和被动欲望「救灾」是无法分离的。这种设置让洪翼舟这个角色在影片绝大部分内容里,与「救灾」这个大背景关联并不紧密。

也就是说,洪翼舟与环境没有主动冲突。他的冲突完全来源于他与自身「内心」的矛盾。洪翼舟的心里一直有两个「洞」: 因为母亲死产生的愧疚和对父亲认可的期待。

然而这种基于角色内心的个人欲望,在「救灾」这种宏大的叙事背景下,又显得那么的「不合时宜」。

洪翼舟如何克服自己内心的空洞,去水里救人或者与父亲通力合作,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如果过于强调他内心的弱点,过于强调他克服自己内心弱点所付出的努力,就会让这个角色显得「无力」,甚至做作。

如果对自己内心的弱点过于轻描淡写,又会让洪翼舟这个角色变成工具人,只是被情节推着来回跑动。会显得洪翼舟缺乏主动性,不是一个生动的「活人」。

朱一龙则很好的把握了这个「度」。让观众可以感受到洪翼舟所有的行为,都是他主动的选择。洪翼舟内心的坚毅,敢于面对真实自我的顽强,都被很完整的展示出来。

甚至他通过在水潭前痛哭,而显示出的内心那个12岁的男孩,让一直闪现在记忆画面里,与母亲一遍一遍落水的童年的那个男孩子,不再孤单的活在记忆里,而与当下洪翼舟产生了「链接」。也让洪氏父子这条线的故事变得前后有序,变得完整。

洪翼舟所表现出来与父亲的和解过程,甚至保证了这隐藏在电影故事里的那第2条主线:铁道兵的继承,得以体现出来。

如果说,丁雅珺和她的团队展示出来的是后铁道兵时代的中铁建队伍,仍然是以人民为本的团队精神。那么,老铁道兵与中铁建人的这个「精神神承继」动作的完成,则是由洪氏父子来完成的。

洪氏父子通过从飞机上决定去牛冠山送炸药、雨中攀岩这两段戏,而完成了精神世界上的承继。其中,老洪做了儿子的脚点之后安心的离去。后面洪翼舟的表现对于这条线完整呈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一龙用怒吼表达了洪翼舟的痛苦。

用力竭后放弃求生的隐忍,体现了「后铁道兵」时代的铁建人,依然是为了任务的完成,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

就像地下溶洞里,老洪对小洪说的那句话:没设备人在,小洪听进去了,也做到了。朱一龙能够做到用质朴但有力的表演,表达台词以外的情感和情绪。

在影片结尾,脱险后的洪翼舟,用力拽下脖子上的平安扣,掷向父亲长眠的青山。这个过程中洪翼舟表现出来的坚毅和沉稳,与影片开头那个略显冲动的洪翼舟相比,能够让观众很清楚地看到角色在内心的成长。

在经历了这样艰难的过程之后,如果是活生生的人,角色必然会发生某种变化。朱一龙给出了他的理解。朱一龙只用这样简短的镜头,就表达了洪翼舟的心理成长结果。他完全掌握了电影这种题材的表达艺术。

如果说,大男主吴邪、林楠笙还不太能让我肯定地敢保证朱一龙能做到「人保戏」,面孔俊俏的都市剧男主陈一鸣也让我有点犹疑,那么洪翼舟是让我真的完全信任朱一龙的专业能力了。

如果大家对朱一龙的演技还有怀疑,那么可以回忆一下,很多类似题材的影视剧,为什么会出现配角比主角精彩的现象。

当编剧和导演不太敢把「矛盾」、「缺点」加到「应该完美」的主角身上的时候,主角会缺乏剧本赋予的「戏剧性」。这种情况下,如果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又不到位的话,观众就会看到「淡而无味」的「完美」主角。

而朱一龙则可以基于剧本,挖掘出各种各样的活生生的「人」来。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可以让观众「共情」的人。我愿意将朱一龙的这种专业技能称之为:塑造角色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