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王宝强的戏剧形象,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盲井】至【一个人的武林】。王有点类似于张卫健,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千人一面」。
不同于「千人千面」梁家辉式的演员,梁往往从注重挖掘角色自身的性格特征,将自己变成剧情人物。而张、王则选择让剧情人物贴近演员的个人特质,而这种个人特质,可能源自于演员自身的性格,以及他们的演艺经历。
尽管从喜剧题材上看,张王两人参演电视剧以及电影,横跨正剧、功夫剧、古侠剧、喜剧等多个领域,并且演绎的人物也多种多样,但其戏剧角色都共享一种核心的特质。
比如张卫健有一种「对待名利时,无厘头的混不吝」+「强调自我和个人尊严」+「极重情义,愿意为亲友自我牺牲」等个人特质,张在接戏的时候,也主动挑选符合这类特质的角色,这就使得「齐天大圣孙悟空」、「机灵小不懂」、「少年张三丰」等角色,尽管单从戏剧形象上看相隔甚远,但张往往从上述性格特征来把握角色的共性,这就导致这些戏剧角色看起来有一种「相似」的感觉,也会有观众说他演什么都像张卫健。
譬如孙悟空和张三丰,都有面临反派欺辱时的倔强,和当欺辱累及亲友时的悲悯,并且悲悯往往可以压倒精神上的自尊,从而营造出极强的戏剧冲突。有两个瞬间,大家可以回想一下:第一,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对满天神佛的桀骜不驯,和当告知祸及猴孙时的悲恸曲从。第二,张三丰初次遇到逍遥王的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当神僧师父惨遭逍遥王凌辱时,悲痛欲绝的求饶。
回到王宝强,从最初的【盲井】懵懂的打工乡村男孩,到【天下无贼】的傻根,看起来特征是「傻」,它似乎是一种未历世事的青涩懵懂,表现方式也可以是对陌生人的轻信、顺从或者对未来的迷茫、恐惧,但在这些表象之下,透露的是一种「执拗」底色。
我个人认为,这种「执拗」底色是王宝强在【唐人街探案】之前,最令观众印象深刻的独门法宝。无论是【天下无贼】对于「拿现金回家更安全」的执着,还是【士兵突击】里为了「当好兵」的信念,甚至愿意在演习中牺牲的行为,甚至是【一个人的武林】中,对于「既分高下,也决生死」武林信念的偏执狂热,无不透露这一点。
这种围绕个人特质来挑角色的演绎方式,推到极端就是成龙、周星驰等演员,历数两人的演艺经纪,从警察到厨师,从外卖员到特工,虽然人物角色的职业千变万化,但性格特征总有一种共同的核心。
当然,这不表示说两人的戏路窄,或者不求突破,如【重案组】中成龙即完全抛弃喜剧功夫的套路,保留惩奸除恶、奋不顾身的好市民形象,但其沉郁的性格,面对犯罪分子不时流露出的无力绝望,明显不同于【A计划】的警察。
当然,可能有人说【重案组】也不是成龙主动挑选的角色。但这种「沉郁无力」,延续到了【新警察故事】,甚至表现得更为明显,而以往的」总能绝境逢生,甚至会以一种喜剧色彩浓重的方式击败反派Boss」的情节,也不再是作为圆满大结局的happy ending。
而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也在【长江七号】中尽付东流,只保留【喜剧之王】小人物也要「努力!奋斗」的奋斗精神,当然角色的转换,从完全展现个人为主,到以父亲的身份关注孩子的成长,这种社会角色的转变,无疑会影响到特质的展现方式。
注意,这种对以往「千人一面」人物塑造方法的转变,往往伴随着告别绝对主角,成为不推动主线剧情的边缘角色为代价。当然也会杀敌一千,自损一万。毕竟观众来买票,就是为了看你的「个人特质在不同场景下的千人一面」。
「幸运」地是,王并未走上周、成的老路,在【hello,树先生】彻底洗掉「执拗」底色后,王成功探索出一种能应用于喜剧功夫题材的个人特质,正式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就是【唐探】了。王成功地向「执拗」底色上,增加了爱占小便宜、胆小怕事、好色的市di井pi烟liu火mang气。这种转变在【泰囧】中已经被徐峥挖掘出来,到了【唐探】中锻至大乘。喜剧色彩,往往以角色从「无知的贪婪」出发,莫名其妙搞砸主角的大事,再甩锅给主角的方式呈现出来。那么如何理解这种转变?怎样看待其背后的心路历程?转变如何体现在王宝强的选角与影视剧的剧本之中?唐探三部曲又是如何一步步锻造王宝强的新特质的?咱要去吃饭了,有时间再填坑。⸜₍๑•⌔•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