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娱乐

网络用语「直接进行一个N的V」体现了什么语法?

2021-10-29娱乐

这里你是在说为什么会有「N的V」的格式吧?

比如相应的例子:「这本书的出版」、「任务的安排」、「工程师的设计」、「科学家的研究」等。这里我简要谈一下「这本书的出版」「任务的推安排」类似的结构推导:

1. 词有定类vs.词无定类

当我们谈到「N的V」的结构时,我们第一反映是为何「的」的后面可以跟一个动词,这里的「动词」是否发生了词类转换。这就涉及到了词类的问题。我们将词类划分为两大类:词汇范畴与功能范畴。大致对应于汉语中的实词与虚词。功能范畴是扩展词汇范畴的范畴(熊仲儒,2008) [1] 。如:

图1

对于图1来说,「哭」是一个词汇范畴,轻动词v是扩展词汇范畴的功能范畴。这样以来,「哭」的词性看起来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受到什么样的功能范畴的扩展。对于词汇范畴的划分主要策略有:词无定类、词有定类。

根据「词无定类」的观点,词类是由功能范畴的特征来决定,如「哭」是一个动词,因为它受到一个动词性的功能范畴的扩展。如果是受到名词性的功能范畴的扩展,它就是一个名词,如:

(1)a. 我深深的理解, 这哭 ,不仅仅是高兴、激动、同情的哭,而是有种更深层的内涵。

b. 他的研究者认为呢,就是说康奈尔大学的 这个研究 ,没有说服力,它 这研究 主要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

还有一种策略是「词有定类」,每个词在词库中都标明了确定的词类。为了确定的词类,就不能根据句法成分确定实词的子类。如朱德熙(1985)指出,汉语此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要做到「词有定类」,我们就必须尽可能的缩小兼类现象,最好是没有兼类。如果觉得作为形容词的「方便」也可以有动词用法,我们可以在词法或句法中处理:

图2

图2中的「方便」本来是一个形容词,是零形式的核心V将之转类为动词。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策略是「实词无类」,如高名凯认为,汉语的词只能分实词和虚词,实词不能再分类。

2. 「的」作为核心

在生成语法的视角下,核心即功能范畴。蔡维天(2015)指出,核心可以允准同形删略 [2] 。所谓的「形式允准」,是指:

α形式允准β,当且仅当

a)α为功能范畴;

b)α成分统制(c-command)β,β也成分统制(Chomsky,1981:36) [3]

蔡维天通过同形删略的方式指出,表示修饰性的「的」是一个核心,并将其表示为Mod如:

(2)阿Q见到了第一年的博士生,还没见到第二年的。

熊仲儒(2005)将「的」定义为限定范畴D的语音实现形式 [4] ,这里我们采信他的观点。则「的」字短语的推导可以表示如下:

图3

关于「的」字短语的处理,还有一部分学者采用附加语的处理方式(石定栩,2008;邓思颖,2006;李艳慧,2008) [5] [6] [7] ,这里不做具体阐述。

3. 「这本书的出版」的推导:

当我们想到「这本书的出版」时,我们下意识会想到这个短语跟「出版这本书」有关。结合上述关于「词类」的讨论,我们认为此处发生了 名物化 (Nominalization)的过程(Chomsky,2019) [8] 。熊仲儒(2005)指出,「的」字短语的补足语应当是一个nP。这样处理的好处是可以解决「张三的穷/来」中「穷/来」的范畴属性和整个名词短语的范畴属性不一致的问题。核心D有[+N]的属性,会向整个母亲节点渗透范畴特征,这样整个DP也具有[+N]的属性。n起到转类的作用。使得「穷/来」的范畴属性和整个名词短语保持一致。「穷/来」分别是形容词、动词,没错。在此处它们作为名词来使用,这也没错,因为它们此时受到轻名词n的扩展。根据熊仲儒(2004)功能范畴假设 [9]

功能范畴不仅激发移位,而且决定合并,包括论元的选择和题元的指派。

对于「这本书的出版」我们可以有如下推导(不一定正确,这里仅提供一种可能性,毕竟「NP的VP」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的热点话题):

图4

为了防止生成「的这本书出版」,我们假定「的」具有强EPP特征。EPP会要求主语位置出现成分(注意传统语法中的「主语」和生成语法的「主语」的区别)。为了消除「的」不可解读EPP特征,相应的成分需要移位到SpecDP的位置,从而生成「这本书的出版」。

综上,「N的V」这里主要是关于「 名物化 」的句法现象。

(PS:第一次用注释的方法作参考文献,可能看起来比较麻烦,谅解一下,啾咪~)

参考

  1. ^ 语音结构与名词短语内部功能范畴的句法位置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2008&filename=YWZG200806006&v=Bu%mmd2BeB5Omdi6hKlhkacHwtiBKwhPjAbq3dOOx3%mmd2B%mmd2F%mmd2Ft5BH6bNh8aShDPPcOIkfdBYw
  2. ^ 蔡维天.「的」不的,非常「的」——论名词组内虚词与区域限制的连动关系[J].中国语文,2015(04):315-328+383.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15&filename=YWZG201504004&v=SpiMYEAuHthjpe4rba9qGQ6R23dMGMRJGzJX9MLYdyOtcYl4c5zFJ3eYopmNFGhZ
  3. ^ Chomsky N. 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 Pisa lectures[M]. Walter de Gruyter, 1981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hl=zh-CN&lr=&id=l08tpkOOdNQC&oi=fnd&pg=PA1&dq=Lectures+on+government+and+binding:+The+Pisa+lectures&ots=TNtZbG1Oke&sig=5KWS8-Qp9cvCeTebLuC9_EQG9M
  4. ^ 熊仲儒.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J].当代语言学,2005(02):148-165+190.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2005&filename=DDYX200502006&v=93ifAuOnru6DYQiB6XDU0m851iOBoahgF%mmd2BjQisXWKExQRg4OkGulSiOoniiV6Sz2
  5. ^ 石定栩.「的」和「的」字结构[J].当代语言学,2008,10(04):298-307+379.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2008&filename=DDYX200804003&v=wptl5gt%mmd2BXEzwDuiF%mmd2BG8KC2d1GRerTdKHKEnxWyUafVzqx1UqKd1tMaWKBQqiRtQL
  6. ^ 邓思颖.以「的」为中心语的一些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6(03):205-212+285.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2006&filename=DDYX200603001&v=3nfwKlswNrlYw2gK%mmd2BfvNI4VFIz27ai60PH6twtfClFv1vP0sRWffDBOiAgRdvYbS
  7. ^ 李艳惠.短语结构与语类标记:「的」是中心词?[J].当代语言学,2008(02):97-108+189.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2008&filename=DDYX200802002&v=wptl5gt%mmd2BXEyMBU5KcfBaDIUlMe%mmd2B69QMo90hRv%mmd2FejDSlDQ3wWP09diL%mmd2FXIp26IYma
  8. ^ Chomsky, Noam. "REMARKS ON NOMINALIZATION". Studies on Semantics in Generative Grammar, Berlin, Boston: De Gruyter Mouton, 2019, pp. 11-61. https://doi.org/10.1515/9783110867589-003
  9. ^ 熊仲儒.母语说话者语感差异的语言学解释[J].语言科学,2004(03):69-78.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2004&filename=YYKE200403011&v=wdZryvy7xsnQSpFBj%mmd2F1hqHaFB%mmd2B8QXS2CX%mmd2FXAdEcUImCfpFSqDHndcldxBHDEBe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