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娱乐

为什么很多人对朱一龙的演技和台词这么苛刻?

2020-08-07娱乐

实话实说就有点难听了…… 因为他们不懂表演

翻了翻这个问题下,有个回答里「如果他去挑战某个综艺就很不明智」给我看笑了。因为能说出这样的话,看来是真的不懂。

电影、电视剧、舞台剧,你看的多了自然能看出区别来。

我不敢说自己多专业,其实我也不专业。但兴趣爱好在这,也看过些相关的书籍公开课和论文学过些理论知识,比起大放厥词的人,好歹专业一点点。

这些年我也去看了看大众意义上的「演技好」叫什么,十个人有八个人在说「哭戏好」,剩下俩用大喊大叫验证「台词好」。

挺……降智的。

刚好昨天看了张颂文的一节电影课,讲的是「 为什么面无表情地表演却能被奉为经典 」。有兴趣可以看看学学。这个系列很好,除了需要为知识付费没啥毛病。

然后咱们说那个总被人拿来说的「台词」问题。

我其实一直不太理解什么叫「台词好」。如果是字正腔圆、大喊大叫——那个应该去当主持人,演戏是不能这么演的。还是上面那个视频,跟张颂文说的差不多:一个演员要明白此时导演需要观众的注意力放在哪里。演员的工作其实是要 明确导演/编剧的表达意图,然后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它该在的地方,让观众的思维跟着作品走,引导他们按导演/编剧所预设的 思考浅层的故事逻辑,和深层的思想内核

至于追求表象的「抢戏」,如果一场戏下来观众的感觉不是「这个角色很真」而是「这个演员演技很好」,那不对,那是下乘的表演。 这种东西适合做愚弄观众的噱头 ,比如上述靠这个赚取收视率的综艺。

去年年底刚好有幸去上海看了一出话剧,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主角海尔茂是由我很喜欢的话剧演员+配音员沈磊老师饰演的。这出话剧很有意思,整部剧都是在一个大约二十平方的小舞台上完成的,没有换景,场景的切换、剧情的推进全靠舞台光效和演员完成,角色没有戏的时候,演员甚至要完成一些布置舞台的舞美工作。

这个难度是很高的,七八个主演几乎始终都在台上,却需要表演不同人物、不同场景下的不同情节。娜拉和林丹太太讲自己背着丈夫救他的经过,是不能被海尔茂听到的,而海尔茂跟她们就在同一个舞台上,在用阴影分割出来的「书房」里看书。这要求的是演员的「静」,在灯光的配合下,海尔茂需要把他的存在感降到最低。而当下一个场景切换,故事从娜拉移到海尔茂的身上时,又需要演员的「动」,要靠表演的张力迅速把戏抢过来,才能让观众因惯性停留在娜拉身上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海尔茂身上来。

高明的表演不是说你有100就做100,而是你要明白什么时候做100,什么时候做60,什么时候做10。该给10的时候给到10,该给60的时候给到60,该给100的时候给到100,这才是好演员。

说起话剧来,我就想起另一位话剧出身的演员,这两年好像被打上了「戏骨」的标签,为了避免麻烦不点名了,用代号A代替。我去看了A近年的一些电视剧作品,发现一个问题:水土不服。

话剧演多了的演员,如果水平不够,是很难迅速调整好演电视剧的状态的。为什么呢? 因为话剧是站在舞台上表演 。观众对舞台的注意力是平均开的, 没有中近特去强调演员细节的状态 ,甚至演员的表情后排的观众都看不到。这怎么演?靠声音、靠肢体。舞台上更接近方法派,演员一直在明确告诉观众他在「演」戏。

来咱们随便贴一段剧本。

萍(急躁地):凤,你以为我这么自私自利么?你不应该这么想我。——哼,我怕,我怕什么?(管不住自己)这些年,我做出这许多的……哼,我的心都死了,我恨极了我自己。现在我的心刚刚有点生气了,我能放开胆子喜欢一个女人,我反而怕人家骂?哼,让大家说吧,周家大少爷看上他家里面的女下人,怕什么,我喜欢她。

我问你你生活里见过这么说话的人吗?见到这样说话的人你估计觉得他有病。

这是话剧的特殊性,多数时候, 在话剧舞台是夸张的,台词夸张、声音夸张、肢体夸张,因为在舞台上很难有细节的辅助 。——不是说不需要细节,但大多数观众不会关注这些细节。你把这套东西搁大银幕上,来个怼脸特写吗?

(这也是我总吐槽某综艺的原因,评委是按话剧的标准点评的,放到观众面前却是电视剧的呈现方式……不是说这样不能玩,但这个策划从头到尾就充斥着「不懂表演」。)

好演员是很容易调整过来的,你看陈明昊,人家常驻话剧不代表人家演不好电视剧。他演得了大开大合,也演得了春风化雨。A不太行,他那个肢体看得我烦燥,给中近景的时候细节又不够丰富,空。幸好是电视剧,要是电影就真成灾难了。

所以真的,别把那种大喊大叫的表演方式都当成高端的表演:有的确实牛逼,有的确实傻逼。

那么电视剧电影里,什么表演叫高明呢?

电视剧和电影也是两种不同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从塑造上说,电视剧篇幅更长,有足够的时间讲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一个角色的前世今生;而电影则需要在100分钟内完成三幕式,留给演员的空间并不多,还要分一大半给导演。从表现上说,电视剧表达一个剧情可以平铺直叙,而电影则必须删繁就简、简洁有力。

题目说的是朱一龙嘛,今天就重点说电视剧吧,电影等以后有机会再说。

电视剧难点在哪里呢,在于长。动辄几十集的剧本, 演员需要厘清每一场戏对应角色的人生阶段、对应的客观环境、对应的事件逻辑,最后整理出一个符合规定情境的状态出来

近年的例子可以举一个【甄嬛传】。如果有看这部的花絮应该知道,这部电视剧基本上是混着拍的,也就是说上午可能还在「嬛嬛四郎」,下午就拍「无比恶心」了。孙俪在这部电视剧里的表现非常出色,我记得她在采访里说,是事先用不同颜色的标签纸标记好不同阶段的甄嬛,开拍的时候再根据标签纸定位时间线。

在快节奏的拍摄进度里,找到恰当的角色状态 ,是电视剧拍摄的难点之一。或许电视剧的要求没有电影那么极致,但演员的状态必须得「对」。

这个在朱一龙身上也有体现。【知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知否进组当天拍的是「其苦不堪说」的走廊戏,杀青拍的是「你这个小骗子」的道观戏,都快把齐衡倒转过来了。【知否】对于朱一龙的难度,就像他自己说的,他出场很少,且每次都是带着矛盾出场的; 繁重的叙事任务挤压了角色逻辑的空间 ,在完成相应场次的表演之外,朱一龙要做的还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去丰富角色的逻辑。

所谓的「信念感」,是他要相信这个角色,他要清楚这个角色在这个阶段为什么是这个状态。只有捋清楚这一点,他才能圆融地表演,才能在福至心灵的瞬间给出下意识的反应。

我想朱一龙早就填补好了齐衡的一生。对明兰从憧憬到执念到释然,对朝堂从天真到妥协到聪明地抗争,对自己从拿不起到放不下再到放下,齐衡在200分钟之外,也生动的活着。

我对表演最初的认知,来自于一部并不算优秀的电影叫【我要出名】。这部电影里刘青云饰演一个落魄的影帝。他遇到女主的时候,女主正在出演一个只有一句台词的妓女。一句对嫖客的「去不去」反复NG,他去告诉女主,生硬地念台词是不对的。你要想清楚这个角色,她为什么出来卖身,可能她迫切地需要这笔钱,因为她家里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宝宝。

这个妓女可能只有一个镜头一句台词,但她一个角色——没有小角色,她有完整的一生。

表演是一座冰山,拿给观众看的在海面上,演员掌握的在海面下,海面下的冰山决定了呈现给观众的丰富度和丰满度。不聪明的观众只能看到海面上,那么他比较两个演员追求的只有「形似」,这样的审美是低劣的。

每个观众都一定要有独立的审美标准,并不断提升。 观众的审美决定了市场,而在当代,市场决定了文化产品的质量。这是作为观众的责任。

而你去看朱一龙在【重启】里初到杨家坟,和胖子对拳那场戏。你能在他的表情里看出他的前半生,那是一句「必须通知考古队」掩盖不住的。

用台词塑造角色,太低级了。他不惜得演,我也不惜得看。

篇幅太长了,一不小心就有些了这么多还越写越偏离大纲,这次就到这吧。关于表演我还有很多想说的,以后有机会慢慢讲。

话说回来,你说朱一龙的演技登峰造极了吗?他没有。他其实是有一些问题的,而且他的时间不多,有些问题需要尽快突破。但他的问题不是这些浮于表面的技法,而是更深层次的感知、表达、创作无意识的问题,而 这些不是对他「苛刻」的那群人有能力谈论的

看到他最近的采访,其实他明白「瓶颈」在哪里,而且早就开始突破了,我就不替他操这个闲心了。

最后还是声明一下,本答案点名的演员和作品,均为正向描述,目的仅为借鉴参考和举例。2020年了,再拿这个叫「碰瓷」,我觉得有问题的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