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金庸想塑造一个自己武侠体系中的完人,进而树立一尊贯穿射雕三部曲乃至整个金庸武侠中的精神图腾。
这就要求他必须在道德上是完美无暇的,因为武侠世界里令人追捧的从来都不是武,而是侠,而放眼整个侠文化,最高的道德标准正是出自郭靖之口: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并不完全赞同部分回答中的历史唯一论,因为即便不修改历史,金庸或者说郭靖自己也有无数条退路可以让他活下来。
首先,神雕后期的郭靖在实战上大概率就是五绝之首,是在万军丛中脱身后敌将还要感谢不杀之恩的存在,什么样的围城战他突不出去?
其次,在身份上,郭靖是蒙古金刀驸马,领撒马尔罕之战首功,还是托雷的结义兄弟,论辈分忽必烈得毕恭毕敬叫声叔叔,作为蒙古大汗亲爹和亲爷爷的救命恩人,郭靖就算被俘也没人敢动他和他家人一分一毫,甚至看在他的面子上蒙古兵就算进了襄阳城也得封刀紧腰带,当年成吉思汗画的宋王大饼忽必烈可以假装年纪小不知道,但要想在中国立稳脚跟,郭靖就不能动。
除此之外,城破之后郭靖的选择实在太多,既可以开展地下斗争领导丐帮和武林各派继续抗蒙,也可以领着家眷直接润回桃花岛归隐,千万别说如果这样郭靖的名声就毁了,人家杨过小龙女才帮襄阳解了一次围就回古墓了,这么多年还是一口一个神雕侠叫着,并且按照书中设定,这么多年来郭靖在襄阳城中的身份一直是客卿,并没有受领任何正式的朝廷官职,这样一来从道德和法律上郭靖都没有义务殉国。
当时看到倚天中灭绝师太口述郭黄二人殉城时,总会感慨如果在射雕结尾时二人知道了自己的终局,是否还会做一样的选择?
郭靖与黄蓉向大汗遗体行过礼后,辞别拖雷,即日南归。两人一路上但见骷髅白骨散处长草之间,不禁感慨不已,心想两人鸳盟虽谐,可称无憾,但世人苦难方深,不知何日方得太平。正是: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射雕英雄传】金庸直到我忽然发现,他有无数条退路,但依然选择从城头跃下,因为那是他侠路的归途。
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苍苍的丘陵树木,说道:「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当年耕田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治国安民的才略,我们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说只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最后成功失败,他也看不透了。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守不住,谈到后来,也总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神雕侠侣】金庸从此,他便是襄阳,襄阳便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