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娱乐

当我们怀念过去的偶像和书影音作品时,是在感慨文艺作品的变迁,还是回忆起了那个时代的自己?

2024-02-01娱乐

在心理学里「怀旧」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和人的心理发展息息相关。

因为当我们谈起过去时,不只是重复一遍以前的事情,更多其实是在谈论过去对现在的影响,还包括了我们对过去的理解和演绎。记忆不是一成不变的,每次被加工和提取的时候都会被重写。

最早的「怀旧」是孩子的幻想:

幻想就是可以以白日梦的形式,暂时把自己和现实分离开,无视现实的问题,只服从自己快乐的原则

就像婴儿如果吃不到奶,有时也可以通过幻想,还原自己之前吃奶的场景,而不必立刻需要母亲在。(不过如果孩子的玩具太过拟真,那孩子会既不需要幻想也不需要面对现实,对孩子的发育非常不利)

人的记忆有两种: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主要是那些平时可以调出来的记忆 ,有时是完整——生动、形象、前后一致的故事(比如一个人的自传);

也有时是片段式的语音、字词或者某个感觉的片段。这部分记忆是可以管理的,如果有问题也能及时调整。

内隐记忆:也叫「程序记忆」 这部分需要的时候不一定调得出来,它们就像程序一样可以自动引领人们去做或者感觉到什么

触发内隐记忆的可能是:

一些刺激:比如从小缺乏回应的人,容易把「安静」当成抛弃之类的危险信号;

一种情绪、心境:比如抑郁症的人可能会因为情绪低落,一下子把人生之前的各种不顺都回顾一遍;

一种状态:很多人有了孩子之后会无意识地想起自己小时候,从而对孩子更加关心或者忽视。

不过内隐记忆的缺点是,如果没有新的东西加入,就会不断重复原来的程序。而且越是曾救人于危难的程序就越难被重写。

我们平时的「怀旧」也是外显和内隐记忆同时被触发的反应

它不仅是发生、存在于过去,更多和我们现在的状态有关,重点也主要是我们如何重写、整合和过去有关的那个片段。

整理对过去的感觉,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现在怎么了,以后要怎么样。这些片段背后也会反映了我们和其他人的关系如何,自己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经典的书、影、音里总有些能让人常看常新的东西。

而我们「怀旧」的东西,都是根植于过去自己经典的、重要的体验——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是来自自己重要的体验

人的成长也是伴随着不断的「怀旧」和告别的

从最早的和父母互动,简单的认同自己是谁(爸妈喜欢或者讨厌的人),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一开始更多是符合主流价值的「老师」「科学家」什么的)。到后来逐渐对自己的理解更加全面、立体。

也伴随着不断的失去和哀伤:

从只是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到能放下一些自己的感受,关注和对方的关系,那个人对自己的影响。逐渐从里面更了解别人是怎么样的。

怀旧的过程让人的记忆也会变得变得完整和真实 。即使记忆里需要的人不在了,也能更有现实感,记住丧失带来的不愉快,还能更充实的投入到新的人或事里。

很多父母也因为缺乏对过去的「怀旧」,本应该照顾下一代,但是由于自己缺乏足够的成长,导致优先考虑的是用孩子满足自己幼稚的欲望,从而让孩子发展缺乏必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