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英文「free」,象征自由。
早在2012年的暑假,杭州三位即将出国留学的高三学生,因为喜欢音乐,一拍即合,组织了一场音乐会,取名「FREE浮力音乐节」。摇摆、咆哮、翻滚……年轻的高中生们拿起乐器,组建乐队,在热烈的音乐里释放青春。
浮力音乐节现场 马沛东/摄
就像野草般生生不息,浮力音乐节全靠一代又一代的杭城高中生们默契接力,在年复一年的举办中,见证一届又一届少年的成长。
7月18日,夜幕降临,第十三届浮力音乐节的舞台上,音乐如期响起,这是属于杭城高中生们的仲夏夜之梦。
奏响的旋律,舞动的双臂,夏日狂欢背后,关于少年和梦想,音乐与自由。
浮力音乐节现场 马沛东/摄
高中生乐队
7月18日下午4点,杭城暑气未散。66LIVEHOUSE音乐现场,一场音乐的热浪正在酝酿——再过一个小时,第十三届浮力音乐节在这里开启。等待入场的观众排起了长队。当天600张门票销售一空,再加上亲友团、后援团,进场观众人数,达到七八百人。
门口等待入场的观众 浮力音乐节团队提供
这一晚,是属于高中生的主场。
Anti-lie乐队来自杭州第二中学(滨江校区),酸式盐乐队来自杭州学军中学,Lihua’s乐队来自杭州第十四中学,爆炒田鸡乐队来自杭州第九中学,Zoo乐队来自杭州第二中学(钱江校区),心潮乐队来自杭州高级中学(钱江校区),超前乐队来自杭州第四中学,派乐队来自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Glory乐队来自萧山中学,王信予同学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剑桥高中。
除了杭州市本级之外,拾一乐队来自余杭高级中学,M-Dreather来自嘉兴第一中学,YOreRU乐队来自桐乡高级中学,还有花葬乐队,来自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乐队的名字,藏着年轻人的小心思,还略带一点天马行空。
浮力音乐节现场 马沛东/摄
比如Lihua’s乐队,这个名字的灵感来自高中英语中常出现的主人公「李华」,取这个名字,是希望大家可以充分发扬自己的热爱,带着炽热的理想,成为不被定义的、自己期待的闪耀的人。
除了14支高中乐队和两位独立表演者之外,浮力音乐节的幕后团队,同样来自杭城多所重高。
浮力音乐节现场 马沛东/摄
演出效果出乎意料。
「非常震撼,大家都很认真地享受音乐。」 负责今年浮力音乐节策划的孙恺昕来自杭州第十四中学(凤起校区),不久前刚结束高考。演出前,心情紧张忐忑,但现场带给他很多惊喜——音乐里包含年轻人的梦想,因为热爱在舞台上表演,有乐队成员激动到泪流满面;音乐创造了情感共鸣,当有乐队演唱起【海阔天空】时,台下的中年观众舞动手机,伴着旋律重回青春时代。
「快要结束的时候,有将近50位同学,前后搭着肩,在场地内开起了‘小火车’,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前后跳动。」从一开始的几个人,到后面绕场一圈,音乐带来的快乐,在陌生人之间弥漫。为了音乐节,孙恺昕和团队默默做着很多工作,也碰到一些无可奈何,但过程中收获到的,如潮的好评和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坚定地支持,还有看到高中生热烈、自由且多才多艺,让孙恺昕动容。
浮力音乐节现场 马沛东/摄
13年的接力
浮力音乐节,可以说是全国最老牌的高中生音乐节之一。2012年,举办的第一年,【钱江晚报】就用近一个整版的报道关注。那一年,7支乐队参加演出,除了一支嘉宾乐队和一支大学生乐队,另外5支乐队来自杭州高级中学、杭州第二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等高中,还有两支乐队是混搭的,1000张门票很快卖光。
今年,浮力音乐节已经走到第十三届,组织策划的幕后团队,也在一代代杭城高中生手中完成了接力。
浮力音乐节现场合影 由浮力音乐节团队提供
来自杭州第二中学(滨江校区)的沈弘毅,负责今年浮力音乐节的宣传。浮力音乐节的微信公众号,也是她负责运营维护。
沈弘毅从小接触音乐,会乐器,爱唱歌,初中毕业时还自创过两首校园歌曲。进入杭二中后,她加入学校年华合唱团,担任高音部部长。
但懂音乐和策划音乐会,是完全两码事。
今年1月首考结束后,沈弘毅受邀进入浮力音乐节幕后团队。从那时开始,她慢慢了解这场音乐节的历史——杭城高中生用一年一度的狂欢夜,致敬每一个拼搏不放弃、坚持梦想热爱的少年。
梦想很热烈,但真正落实到一场活动,有太多挑战。
从合作伙伴的邀请、场地的租赁到赞助商的签约,策划过程中繁琐、枯燥的内容远超想象。
「比如筹办活动要审批,报批要提供每一位参与者的身份信息和材料。」听起来简单的一件事,却琐碎繁杂,十多支乐队100多位成员,很多都是住校的,只有把信息传递准确,把要求说清道明,才能缩短收集材料的时间,确保审批不被延误。而乐队招募、场地确定、节目安排……每一步都考验着这群高中生的综合能力,「有一首曲子很多乐队都报名表演,但从演出效果出发,我们只能说服其他乐队更改节目。」
直到演出当晚,考虑到曲目风格和乐器换场方便性,节目顺序仍在微调。「需要很强的统筹能力,也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
浮力公号后台常常有成百上千的新消息提示,大小模考的前夜仍有事项要安排落实……讨论、协商、争吵、安慰,几乎所有浮力策划团的工作人员都能在聊天历史中检索出几十乃至上百小时的语音会议记录,这片网络上演着高中生理想主义、也见证着高中生踏入成人社会的现实蜕变。
浮力音乐节现场 马沛东/摄
热爱与梦想
有人说,浮力音乐节就像一场视听盛宴,每一个音符都充满魅力,令人心潮澎湃。而音乐节背后的故事,是一群年轻人用热爱抵挡万难。
来自桐乡高级中学的YOreRU乐队,100天前彼此素不相识,因为要参加音乐节而组在一起,成员分散在三个年级,排练时间就不好凑;有上海的同学为了参与到浮力音乐节,多次往返杭州、上海;有乐队在外面租用练习室,因为平时忙于学业,只能在周末凌晨4点排练;还有同学为了演出,特地从英国赶回杭州……
浮力音乐节现场 马沛东/摄
记得浮力音乐节第一年举办时,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感受到了一群高中生的无奈——组乐队经常要排练,很花时间,爸妈怕耽误学习,不支持,有一位乐队主唱为了攒钱买吉他,整整一年没吃中饭。
「现在好多了,我们有了更多元的升学途径,乐队中有好几位都是走艺考或者艺术留学的;像我们杭二中学校也挺支持,本身就有丰富的社团,能组十多支乐队,学校里也提供排练室。」
乐队成员表演 马沛东/摄
身为高三生,在学习之余要抽出时间应付音乐节的大小事,压力在所难免,但在沈弘毅看来,这却是放松调节的一种方式,「专注于高考不一定代表高效学习,只做一件事,人会格外焦虑、紧张乃至低效。与其纠结,不如好好规划时间,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参与其中。」
接手了浮力音乐节的相关工作后,她发现自己更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平时住校不使用电子产品,专心学习,周末回家全心扑在音乐节上,「最高效的一次,一个周末完成了7篇乐队推文。」
父母观察发现,沈弘毅确实能做到将学习与活动清晰分开,高三成绩稳中有升,也打消了顾虑。今年高考,她发挥出色,9月份即将赴浙江大学求学。
音乐节结束,沈爸爸转发了浮力音乐节的微信推文,并在朋友圈留言:女儿和朋友们暑假组织音乐节,付出了高考前的每一个周末,近百条的公众号,因为热爱,所以无怨无悔……
浮力音乐节现场 马沛东/摄
第十三场浮力音乐节已经闭幕,孙恺昕、沈弘毅和小伙伴们的脚步,却并未停止。
今年浮力音乐节有50多支高中生乐队报名,最远的来自黑龙江,其中还有不少来自上海。于是年轻人们一合计,8月21日将在上海组织一场——这是浮力音乐节第一次走出杭州。
这个暑假,浮力音乐节的参演乐队,还将组成一个公益表演团队,送音乐下乡,首站设在了湖州的一处文化礼堂,希望通过给乡村孩子普及不常见的乐种、乐器乃至升学路径,把丰富的音乐资源种入孩子们期待与好奇的土壤。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