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家居

拧毛巾是什么原理?

2014-02-10家居

「拧毛巾」,在大青山陈中华那里是必修的基本功,看很多人的比划,好像在空手拧太极短棒。

拧毛巾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功法,但若不知道它的来龙去脉,会感觉枯燥乏味,身疲力倦。因为盲目练,就不知所措。而无目的的瞎练,效果差,效率低,最终必然半途而废,并且认定此功法无效。

洪均生师爷在太极拳【三字经】中提到「如毛巾,反复拧。」是打了个比方,说太极拳的运动形式类似拧毛巾——用力方向相反,而作用点相同,这是一种矛盾劲,是太极拳的典型劲和运动形式,比较形象,容易理解。

他认为要松开也得这么反复绞揉。

有一次,他在拳场中教学生练拳,在实验的时候,很轻松就把学生打得跳起来了,看上去很神奇。要知道洪先生身高只有一米六多点,相貌慈祥,文质彬彬,身体也不健硕。

有一个旁观的人不知是出于好奇还是不服气,说想体验一下,洪先生就同意了。

他上来一把揪住洪先生的衣领,对洪先生说:「你打我试试。」

洪先生抬手限制揪衣服的手,身子略微一转,他就身子起来了,并随着转起圈来,像农民指挥牲口打场一样。若是发力,肯定就会摔出去。

洪先生停下,试验者心服口服,只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请教他是如何做到的。洪先生说:「搭毛巾把子。」

这是济南方言,里面的意味,我们外人领会不到,用普通话说可能就是搭毛巾。抬手搭毛巾,这是对外行的形象的说法,到底用的是采、挒、捋,咱当时不在场,不清楚,我猜用采的可能性大一点,因为没有伤人,这是合力大,分力小的用法,打出去舒服,不伤人。若用挒,一定会让对方痛苦,人家心服功夫也怀恨人品。

把拧毛巾当作功法练习,并不奇怪,也并不是像三换掌、拔井绳一样被人特意拔高,认作是了不起的功法。太极拳涉及到的每一个功法都应该反复练,没有哪一个更特殊,只有哪一个更典型,更普遍。

真正的基本功,洪先生只承认单手圈。

拧毛巾实际上就是把右转身捣碓的第一动、小擒打的第一动、猿猴献果的相同部分抽出来练,相当于洪先生的分类练法。我一般就练右转身捣碓第一动,它跟小擒打第一动相同,可以练掤靠,可以练各种打法。

如果明了这个功法的来历,练它的时候目的就明确了,练功的积极性就提高了,因为在拳的套路中练习,往往一带而过,感觉不到顺手不顺手,而单独挑出来练,就会知道它并不顺手,需要反复练习,直到顺手、「得dei劲儿」(高密方言,作者注)为止。

一些典型的功法,或者辅助功法,我也曾推广过,但多数人都是浅尝辄止,原因就是我说的,他们不知道所以然,所以像无头的苍蝇,练几下感觉没有意思,也没有效果,就不再练了,并会到处说这功法没有用。

无论哪种运动,都有辅助练功的部分,比如拳击要练跳绳,要打梨球。摔跤要抖大绳,太极拳要抖大杆……

跳绳其实与太极拳的划圈如出一辙,正圈反圈交叉圈。不仅仅练手臂,还练周身的协调,不仅仅练柔韧,还练各种能力。练太极拳的也可以跳跳绳,作为辅助功法。

我就经常练八卦掌的摇辘轳,也练立定转掌,还练形意拳的劈拳,最早还经常站它的三体式。

有一个背纤功法,我因为不明白它的意思,所以没有练。

我认为只有知道功法的目的意义才会有兴趣,才会有方向,才会一直练到感觉满意为止。

因此,我不赞成随意教人练一些功法,特别是不跟人家说明白它的目的、意义、用途、价值、方法。

有的人为了试探学生的耐心也罢,为了神秘其技也罢,为了保值也罢,只告诉别人练什么功,其余的讳莫如深,人家学点东西如挤牙膏,那真是无趣。

我最赞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知道如何练,练什么,有计划,有步骤,等到自己内心想练的时候,那时候练习的动力才足,效率高,效果好。

有的人一辈子就是成套地打拳,反来复去,觉得挺熟的,事实上,要熟得每式每动地拆开练,只综合不分析,那是永远无法真正的熟练的,也是无法深入的,会的都是笼统的大面上的东西。微和著是相辅相成的,越是深入了解得精细,对整体的把握越是清晰准确,所以是「知微见著」。

猿猴献果我用得很好了,但右转身第一动还是感觉别扭,一通百通只是通了相通的部分,略微的变化就不熟了,就得反复练习,这是太极拳难练的原因。

练单式单动,哪里不顺手练哪里,也可以把式子中共同的部分分类练,这都是提高效率的练习方法。学拳跟学文化知识一样,要学会方法,关键在于主动学习,有了积极主动的想法就容易了,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知——情——意——行,人的认知规律就是这样的,一味地灌输而不讲明白来龙去脉,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兴趣就低了。没有兴趣,学习就成了煎熬,是苦差使,不仅身体痛苦,精神还痛苦,是恶性循环。有了兴趣则相反,身体越累越感觉有趣,这是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