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家居

为什么父母相信吹风扇和空调会死人?充电的时候用手机电脑会爆炸?

2022-07-25家居

来,题主,我和你一起,我们掐死这些营销号吧!

开个玩笑,不过我真的想下毒手……我不知道为什么,父母这一辈人,如同被下了蛊一样,真的会对这些营销号深信不疑啊啊啊啊!!!

看了几个回答,说什么电费的问题,根本不是钱的问题啊,我遇到的老年人,有一个算一个,是真的相信空调电扇能吹伤(不一定死)人啊,是真的相信充电时间太长会爆炸啊!这是真的!真的!!真的!!!因为他们太容易相信自己家人以外的人了。

首先,我们父母辈的人(我的父母年岁大一些,因为我已经是中年),因为几十年的教育, 让他们对印刷成铅字的东西会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 ,这种信任感,往往并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亡。以我家太后为例,从我很小的时候,她会很信任报纸杂志上的内容,在我小时候(80年代),如果说某个东西上了电视广告或者杂志报纸广告,约等于这是质量过硬的产品,因为在他们看来,不好的东西,敢印成铅字儿让大家看让大家买吗?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身边的中老年人,或多或少都会保留着这个「习惯」。

大概20年前,我家太后退休之后喜欢参加一些老年活动团体,这些老年活动团体的交流现场(如今是微信群),简直就是大型伪科学传播现场……最经典的场景就是,很多保健品公司或者营养品公司,喜欢做一种宣传品,他们会把宣传品做得跟一本杂志一样,甚至会起一个诸如【老年生活】或者【夕阳红】之类的好听的「杂志」名字,伪装成正规出版物,里面东拼西凑一些鸡汤文,穿插着一些所谓医学专家的病理分析,最后图穷匕见,上他们商品的软文……

这样的假杂志的杀伤力是巨大的,我当年还在报社,看到太后在认真阅读这本「杂志」,翻了两页就发现了问题,问哪儿来的,说合唱队(还是什么扇子舞队,忘了)定杂志定的。我一下子明白了,耐心地跟她发生这样的对话:

- 妈,你看,这个没有出版刊号,没有主编、编辑部的信息,所以,这不是杂志……
= 人家都印出来了,不是杂志是什么?你看这是××年第五期,怎么了?那这是什么?
- 妈,在我们媒体圈,我们管这个,叫非法出版物(说得吓人一点),这上面的东西,我看了一下,就是这个企业(指着软文)为了卖东西,做出来的一个宣传册,包装成了一本杂志的样子。
= 那人家的东西也挺有效的啊,你看看这些治好的病例(指着里面「医生」的故事给我看),说明人家是真的经过检验的东西。
- 妈你有没有发现,这本「杂志」,也就是这本非法出版物,从头至尾,就是把你们一步步吸引进去,认可他们的产品,然后消费?你是不是已经打算买了?
= 嗯,我的确想买一个疗程的,正好我×××不是很舒服,想吃一个疗程试试,价格我看了,不到5000,如果我们合唱队的一起买,可以给我们八折……

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知道我妈这帮老太太已经被洗脑成功了。和不少子女不一样,他们可能觉得老头儿老太太高兴,花点儿钱没啥,可我觉得,受骗了,花一分钱都不应该,更何况吃到肚子里的东西,你敢让家人用身体去试吗?反正我是不行的。

这就是我们的父母,他们往往会轻易相信他们眼中的「权威」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来自他们「可信」的信源,包括老姐妹们,老年团体的共享,甚至是亲戚朋友里同龄人的转发,并丝毫不质疑其中的科学疑团。相信大家都会见到过父母转发那种「不要让这条视频沉下去,动动手指转发给你爱的人」,往往都是来自他们认可的信源,以及他们认可的所谓「权威」。

中老年人,大部分正在被时代抛弃,快餐式的信息爆炸式出现在他们周围的时候,他们的知识体系、认知体系无法帮助他们完成分辨真伪的工作,而其中相当多人,或者因为身份地位,或者因为习惯,往往不愿意接手与他们认知不一致的观点。所以造成了我们今天子女们普遍面临的困境。

以上,说的是父母在知识体系上的问题,其实还有个问题,就是对「概率」这个词的没有概念。

我曾经在一个科普机构的时候,开过一个专栏叫做「朋友圈里的伪科学」,就是来辟谣这些害人的耸人听闻的各种奇葩调调的。比如这些:

再比如这种:

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有名有姓的报道=父母们确信无疑的事实

是不是这么回事?这些是不是都是真事儿?是的,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可能都很惨烈,可能都很吓人……于是,我们的父母看到这些,就会相信——吹空调真的能吹死人,手机放床头,真的会爆炸!并且深信不疑……

可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概率。

所有的新闻事件,都是万中无一甚至百万中无一的极小概率事件不是吗 ?什么叫「新闻」?新鲜事儿,很少出现的,才是新闻不是吗?你会看到这样的新闻吗:

  • 2022年第一季度苹果手机销售20万部,没有发生爆炸……
  • 今天,一架波音777客机平稳降落竹山机场,机上人员安全下机并回到各自家中……
  • 公司职员张三,在酷热中打开办公室的空调,在清凉中完成通宵加班后回家……
  • 我们谁都不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是不是?因为这是TMD常态,常态,常态啊!!!数以百万计的手机销售出去,可能只有一两例发生了爆炸,这个城市两千万人,有至少一千万每天吹空调,进ICU的,有几个?

    当父母们把这些万中无一的极小概率事件,当成一种不正常的「常态」的时候,就会造成今天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别吹空调,会吹死……

    别吹风扇,会面瘫……

    别把手机放床头,会有辐射得脑癌……

    别给手机(电脑)一直充电,会爆炸……

    所以,我会给他们推荐几本书:

    一本,是针对我们经常看到的各种伪科学,另一本,是特别容易出现在朋友圈的各种食物和营养相关的伪科学。

    当然,前提是我们的父母愿意看进去……

    我是大猫,一个痛恨伪科学的暴躁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