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游戏

为什么很多人说【对马岛之魂】辱华?

2020-07-18游戏

你确定玩懂【对马岛之魂】了吗?

这篇文章写于2020年8月,就游戏而言,已经基本完备。

最近发现本帖和转发的几篇帖子阅读量比预期高非常多,想补充点事情,在文末。

-------------------------

写在最前:

日本历史不是我们的必修课,此文先从时间节点上,结合我们这边的情况,大体让大家有个时间感受。

1127年金朝(女真族建立)灭北宋,史称「靖康之耻」。同年,康王赵构跑到应天府(河南商丘一带)建立南宋,与金朝南北对峙。

1142年我方主角,南宋名将「岳飞」仙逝,一生志向收复北土。死后留下【岳武穆遗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胡虏」、「匈奴」说的是金国女真,也泛指北方入侵民族。

1234年,蒙古灭金,剑指南宋,主角是成吉思汗。【对马岛之魂】中反派boss赫通汗(虚构)是成吉思汗的众多孙子之一。成吉思汗另一个孙子是忽必烈,即赫通汗口中的「大汗」

游戏中的反派boss赫通汗

1267年-1273年,南宋与蒙古打响重要战役:襄阳之战。郭靖大侠和黄蓉妹子就是这时候帮助南宋抵御蒙古族战死的,【倚天】里有说明,死的时候推测大概60多岁。「反派」主角忽必烈,其父亲拖雷是郭靖原来的拜把兄弟。所以从辈分上赫通汗算是郭靖的侄子辈儿(强行攀亲戚,让郭大侠踢他的屁股)。另外,在抵御蒙古入侵的战场上还出现过另一位「体制外」大侠的身影:杨过,是「靖康之耻」的遗孤。

忽必烈觊觎日本已久, 第二年,即公元1274年,第一次元日战争打响,史称「文永之役」。游戏的时间节点就是这里。 说是战役,实际上对马岛不是主战场,基本没什么抵抗能力,当时蒙古拉上收编的高丽(朝鲜半岛)杂兵,兵力共计3万多人,战船有900多艘。

(对马岛的地理位置,真正的战役是在本土博多湾附近,画圈的两个小岛每次元日战争都是炮灰)
游戏中的对马岛登陆画面

对马岛守护代「宗助国(68岁老当益壮)」率领80名骑兵在小茂田海滩进行了顽强抵抗,儿子,义子,弟弟,家臣及部下全部阵亡,这便是游戏主线剧情的立足点。

游戏中虚构了这场战斗中被俘虏的「志村大人」(以宗助国为原型),以及幸存的「仁」(志村的外甥),共同抵抗蒙古入侵的故事。

游戏中的志村大人
画作「宗助国的最后」

历史上,蒙古兵在对马岛上实施了「三光政策」,生生蹂躏了8,9天才冲向下边的壹岐岛。壹岐岛上还有一个硬汉,叫平景隆。也没什么战斗力,但被蒙古兵围困后,命令尚有行动能力的家臣和妾室先协助杀死老人和孩子,然后全部自行了断了。

平景隆和家人在主城内自杀

元军迅速踏平对马岛、壹岐岛后,在博多湾遇到阻击,并且遇到台风,最终损兵折将,无奈撤兵。但比较吊诡的是双方都对这场战役宣称了「胜利」,主要原因是当时日本实在不是一个重要目标吧。

5年以后,即1279年,元朝在主战场推平南宋,落后文明推平了先进文明((冷兵器时代经常有这种事)。

又3年后,即1281年,元朝第二次入侵日本,史称「弘安之役」,对马岛依然炮灰。元军这一次是彻底的失败,除了自身兵力过于杂牌儿,日本进行了充足准备予以有力回击外,台风又成了全场MVP。所谓「神风」就是这么来的,游戏中「风」成了重要要素也有这个原因。

所以说, 问出「【对马】是否辱华」这样的问题,要么是「爱国商人」,为了流量和利益;要么是哗众取宠,闲的;要么是历史盲,一听「忽必烈」,这人熟,马上要上去攀亲戚。 那时候日本算是我们的小弟,横向来看,是主战场和局部地区共同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血泪史。

中华文明拥有一个bug级的种族天赋,就是无论哪个外族推平了政权,都终将被同化成中华文明。因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亿亿的劳动者,拥有代代积淀的道德、智慧和灵性的传承,这种传承是绵绵不绝,不可绝断的。这就是中华,如果连「华」是什么都没搞清楚,就天天嚷着别人「辱了华」,岂不是活得太糙了点。

------------------------背景结束,切入正题-----------------------------------

你真的玩懂【对马岛之魂】了吗?

关于对马岛之魂游戏如何,先抛结论:

【对马岛之魂】是对黑泽明电影【七武士】极为成功的致敬和「游戏化」。好莱坞大片级的画风,可圈可点的战斗系统,结合茫茫多的细节刻画。作为一家美国公司,能够对日本文化有如此功力,甚是精彩。但游戏在剧情上也存在一个硬伤,可以说:离「封神」只差一点点,就差那么一点点。尽管如此,笔者仍愿称其为神作。

那么,你真的玩懂【对马岛之魂】了吗?

Up主先抛两个问题,如果马上能回答出来,就不必看此文了。

1、「仁」的父亲「一正大人」临死前,为什么对「仁」说出的最后一句话是「救我」,而不是「快逃」? 仅仅是为了突出「仁」从一开始的懦弱变得勇敢吗?「救我」岂不是显得父亲太贪生怕死了?儿子出来不会送命吗?

主角父亲,一正大人死前

2、游戏结尾,「志村大人」和「仁」走向最终对决之地,为什么要在路上设计一个帮助村民推车的剧情?

临近尾声,即将进行「武士」与「战鬼」的对决

如果回答不出来,不是你的错,是游戏的暗线刻画太过隐晦。本文将以游戏中大量的剧本细节,结合电影【七武士】以及当时日本的历史。帮助各位小伙伴,把游戏「掰开了,揉碎了。」 到时,你的心中也会有自己的答案。

一、你发现游戏中真正的草蛇灰线了么?

游戏主线剧情比较明显的是下边两条线:

一条是抵御蒙古入侵: 武士阶级出身的「仁」营救志村大人,组织平民抵御外族侵略;

一条是「武士」和「战鬼」的对立: 主角「仁」从「武士」走向「战鬼」,最终与志村大人拔刀相向的心路历程。

那么,「武士」和「战鬼」的对立,或者说「仁」的转变究竟在说什么? 你发现第三条线,即真正的草蛇灰线了么? 要想搞清楚第三条线,不得不对「武士道精神」和所谓「鬼道」加以分析:

二、何为「武士道精神」?

Up主粗暴地将「武士道精神」分为正反两面(也是两种时期下的表现)。

正面的武士道精神较为纯粹,是以日本政体中的武士阶级为载体,融入中国的「儒、道」与「佛家」、「神学」思想后,提出的一种「善」的哲学和文化。包含了诸如」名」,「忠」,「勇」,「义」,「礼」,「诚」,「克」,「仁」等等,很多是对中华文化中的拿来主义,是「武士道精神」中值得肯定的要素,即简称为「仁之道」(非指游戏中的主角名字)。

反面的武士道精神则沦为工具,是被统治阶级利用,被简化为「效忠,致死不悔」后的武士道。某些时期成为「军国主义」的载体,「武士道精神」被具象为「为统治阶级无条件献身」,这是教育和洗脑灌输后的结果。这种武士道精神已经被腐化,或者说被利用,变得极为残暴和反良知。

关于武士道精神,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推荐新渡户稻造的著作 【武士道】 ,以及美国作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 【菊与刀】

如果没有时间,Up主这里恰好有一部电影,李连杰版的【精武英雄】,一看就明白:

李连杰【精武英雄】中,武士道的两种表现

三、何为「战鬼」?

对日本历史不甚了解的「外国」玩家,未必看得出「战鬼」背后意味着什么。直到游戏结束,很多玩家对 「战鬼」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道具暗杀流,对应的「武士」是剑术硬刚流,作为娱乐无可厚非,玩得开心即可。但作为「游戏艺术」,则不得不进行深入探讨。

「战鬼」的隐喻,隐藏了游戏厂商 Sucker Punch 的巨大功力,同时也存在败笔。

游戏中的「战鬼」是个生造概念,其主表现只在「手段」,简言之,即「 是否从背后杀敌 」。用极其浅白的形式主义完成了与「武士道」的对立。

实际上,「武士」背后有「武士道精神」,「战鬼」背后却没有一个「鬼道精神」做支撑,两者形成对立关系是极为牵强的。

游戏开篇点题,注意下边这段对话:

游戏开篇,主角「仁」的回忆

「仁」对于「荣誉」的理解是「保护百姓」,志村说,先要证明自己有「侍奉主君」的胆识。

在蒙古兵到来之前,志村大人已然每天都在「挣扎」了。「浩然正气」和「内敛克己」,需要挣扎吗?不需要。 那么志村在挣扎什么?挣扎的是「侍奉君主」和「浩然正气」之间存在矛盾。

我们都知道,游戏大量借鉴了黑泽明的电影【七武士】。要想了解透彻,需要对3个小时的古老黑白电影进行深度剖析,耐住性子看。

恰好up主是【七武士】的铁粉,直接抛结论:

【七武士】的明线一样是武士组织村民抵抗山贼的故事,暗线立意却极为深刻,看这段「灵魂级」台词:

是的,【七武士】的暗线是:

统治阶级与平民阶级的对立,是统治阶级的代表「武士阶级」与「劳苦大众」的共生和对立。

游戏中有这样的表述吗?处处可见,却处处不挑明。

回答问题一,「仁」的父亲「一正大人」临死前,为什么对「仁」说出的最后一句话是「救我」,而不是「快逃」?

因为「仁」的父亲是武士阶级的【 早期觉醒者 】。游戏这里的设计纯粹是为了将仁的父亲与志村这样的「武士」划清界限,不得已而为之。「武士道精神」被【菊与刀】总结为「耻感文化」(引:极度勇敢又极度胆小),死前向年幼儿子求救显然不是「武士」所为。「仁」的父亲是早期觉醒者这一点,游戏中是有明确阐述的,出自家里的佣人老奶奶「百合子」之口:

一正大人很爱「仁」;

百合子:「不知您父亲会怎样看【战鬼】」

仁:「他应该不会赞同吧,就跟舅舅一样。」

百合子:「那不一定。」

......

百合子「其实您比您想的更像父亲。」

游戏中,百合子道出父亲一正即是「战鬼」雏形

一正很爱「仁」,不可能不顾他的性命,而且,一正是赞同所谓鬼道的。另一处:

父亲一正,曾经也表现出【战鬼】特征

相信玩过游戏的小伙伴都对百合子这样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印象深刻吧,老奶奶的话很可信,因为她曾经深爱「仁」的父亲,一正也曾在「仁」的母亲死后,爱过百合子。(这都不知道回去重玩)

笔者认为百合子是【对马】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同时百合子支线也充满了大量的隐喻,且往下看。

仁的父亲,要么是被浪人所杀,要么是被山贼所杀。 浪人是落魄的武士,山贼是被逼的平民。

无论哪个,都是社会动荡的产物,皆为生活所迫。生活为何窘迫?因为贵族阶级的压迫。仁的父亲「一正」是统治阶级封赏的武士,为保护平民死于流寇之手。而一正已经在平寇过程中有所醒悟。那就是:

「武士道」与「鬼道」的矛盾不在于「从背后攻击」,而在于是否清醒地认识到「道」的载体是人民,「道」的长盛不衰也取决于是否服务于人民,而非统治阶级。

这便是「鬼道」,也便特定背景下的「仁之道」。

再看百合子临死前的话:志村大人像山,但看看那座瀑布, 「我们需要的力量,一直都与我们同在。」

百合子临死前对仁讲道:我们需要的力量,一直都与我们同在

「仁」埋葬百合子后,又一次重复了这段话,还增加了一段诗:

「强梁霸道终幻灭,未若风前扬清尘。」

仁埋葬百合子

这首诗来自【平家物语】,原文摘录如下:

祗园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

娑罗双树花失色, 盛者转衰如沧桑。

骄奢淫逸不长久, 恰如春夜梦一场;

强梁霸道终覆灭, 好似风中尘土扬。

【平家物语】描写了平氏家族的荣华鼎盛和骄奢霸道,着重描述了源平两大武士集团大战的经过,渲染了平氏家族终被消灭的悲惨结局。平氏一族曾荣华鼎盛到了极点,功成名就的平清盛逐渐骄奢起来,源氏借助人民的不满和法皇与平氏之间的矛盾,乘机兴兵,讨伐平氏,最终建立幕府(即武士精神的开端)。

补一小段历史:

【对马岛之魂】的故事发生在镰仓幕府(1192年—1333年)时期,是日本幕府政权的开始,其建立者是武将源赖朝。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由中央贵族掌握实际统治权的时代结束了,在贵族时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鄙视平安朝贵族萎靡的生活。但后来武士阶级逐渐沦为工具,可以说 镰仓幕府成也「武士」,败也「武士」。

现在知道为什么这一章叫「骄者必衰」了么?

游戏所有的主线都叫 「仁之道」 ,而所有的支线都叫 「浮世草」 。 「浮世草」又称「浮世本」,这种载体突破了过去以描写贵族、武士生活为中心的文学传统,而以反映城市中下层市民生活为主,逐渐形成颇受欢迎的庶民文学。简言之, 「浮世草」就是描写底层人民生活的集子

现在回到开篇,再去看「仁」的父亲一正留下的面具:

一正留给仁的面具

再去看游戏一开始,父亲葬礼上「百合子」说过的话:

「风」和「鸟」

「您并不孤单,您的父亲就像承载您的劲风,您的母亲,就像林间的飞鸟。」玩过游戏的都知道「风」和「鸟」在游戏中的作用。

再发一遍:

「武士道」与「鬼道」的矛盾不在于「从背后攻击」,而在于是否清醒地认识到「道」的载体是人民,「道」的长盛不衰也取决于是否服务于人民,而非统治阶级。

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在代表父亲的「风」和代表母亲的「鸟」的指引下,「仁」怎可能不走上「战鬼」之路,彻底觉醒!

四、「武士」和「战鬼」的不可调和

看懂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容易得多了:

游戏结尾,「志村大人」和「仁」走向最终对决之地,为什么要在路上设计一个帮助村民推车的剧情?看看这段对话吧:

仁和舅舅,决战前帮助马车夫

显然农民没有看出便装的「仁」就是战鬼,而「仁」对于自己还有一支军队也是毫不知情的。这正是以「武士」为代表的统治阶级怕的事情——人民之火已露燎原之势,失去控制。

仁的「武士」身份被统治阶级除名 新的武士会接替他的家业

即使被统治阶级剥夺「武士」身份,但「仁」从没后悔:

我没半点后悔

「武士道」是一种「仁」的精神,如果随意便可被剥夺,何谈「精神」?

来到片尾:

游戏片尾对决

不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战鬼」与「武士」彻底决裂。

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武士道精神卫道者——志村大人与彻底脱离统治阶级,一心只遵从「善意」的「仁」之间存在巨大隔阂。无论杀与不杀志村,这种隔阂都无法化解。

那么,片尾的两种结局,究竟在选择什么?

1、「就此收手」 是大部分玩家的选择,收手之后,「仁」将终生流亡于百姓间,即选择了「隐」,于是回忆的是百姓之物。有点类似杨过,杨过生性顽劣,又什么手段上什么手段,但侠义爱民,不忠于政权;而志村大人是与郭靖非常相似的,郭靖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志村是「以身作则,忠君护主」,但都跳不出统治阶级。

只是不知道,日本那么小,「仁」是否有处可隐……

2、「取其性命」 意味着「仁」从此走上硬刚统治阶级的道路,于是回忆了一片红叶「虽然失去生命,但仍然那么美丽。」 象征着武士道精神中「仁」的精华,仍将永存。

五、游戏的唯一败笔

游戏的唯一败笔是舅舅志村的刻画。上边讲清楚了「武士」与「战鬼」的根本区别不在「是否从背后下手」,而在于服务的对象不同。

但志村的台本是有问题的。作为领袖,一开始麾下大将「安达大人」,已经被赫通汗「火上浇油」,是不可能没有醒悟的。

安达以武士方式要求对决
安达被毫无道义的赫通汗「油火炎上」后斩首

在战争中,精神的实用意义有时并不强,只有当个体精神成为群体意志时,才有绵绵不息的战斗力。 精神如果流于形式,就会出现主角「一人单挑蒙古大营」的惨剧。如果这样都没有醒悟,那做为领袖是极其不称职的。即便是「武士道」中强调的「耻感」和「牺牲」,也不能被简单理解为「莽」。

志村的「武士道」被刻画得太过形式主义,可能是考虑了游戏的可玩性,不得已而为之。「志村」从头至尾纠缠于「仁」是否从背后杀了人,却在向本土求援时,毫不犹豫地找了「不正派的海盗朋友」。

志村毫不犹豫,向「不正派」的海盗求助

如果通过志村这个关键人物,更多地引出统治阶级真正害怕的,不是「战鬼」摒弃了「武士」的作战风格,而是其他。那么【对马岛之鬼】也就补上了那「一点点」。

其实游戏中支线任务的刻画始终没有脱离这条暗线,简单阐述一下:

1、 结奈 与「仁」是一类人,是平民中的觉醒者,也是「仁」走向「战鬼」,走向人民的引路人之一。因其出身平民,虽然没有资格被称为战鬼,却也同样靠鬼道完成「仁」。 结奈的复仇对象不只是蒙古兵,也是本土流寇。本土流寇不但贩卖了年幼的她和弟弟,更是对她实施了强X,所以她心中充满了对蒙古人之外的「恨」。

2、 政子夫人 是武士世家,丈夫安达以武士身份光荣战死,但随后即遭灭门。夫人一家被谁所杀?同样是平民,平民对武士世家有恨,恨在统治阶级封赏的「武士」抢走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所以丈夫安达一死,平民马上联合起来灭了整个家族,已经说明这一点。

政子夫人全家被平民所杀

3、再去反观龙三,龙三是平民中的佼佼者,一度渴望依托明主,成为武士。不要只看他的背叛,去看他内心的纠结。龙三的反叛只为一个目标: 让弟兄们吃饱 ——这样一个生存的最基本诉求。当然,他求助错了对象,最终不得不承受更大的煎熬。至于斗笠帮为什么一直吃不饱,只因为蒙古入侵吗?

龙三的绝望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开放世界的剧本体量过于庞大,这里不再对每个支线进一步展开,玩家小伙伴有兴趣,可以带着目的去仔细推敲一下支线人物,比如结奈的弟弟「孝」,也是值得深度挖掘的。

【七武士】片尾,武士带领村民战胜山贼,代表「武士道精神」的勘兵卫说:赢的终归是那些农民。

其实,统治阶级不必害怕「战鬼」,更不必害怕平民,这一点星爷也说过:

周星驰电影【武状元苏乞儿】片尾
星爷new bee

写在最后:

【对马岛之魂】作为一款美国人制作的日本游戏,不可不谓精良。其实早在多年以前,美国人也讲过一个中国故事,【魔兽世界 熊猫人之谜资料片】,个人认为是超过【对马】的。

横向对比一下前段时间口碑崩盘的 【最后生还者2】 ,其实【最后2】的立意是在全人类角度,比【对马】要高,又是线性流程,结果却没讲好一个故事。

参考UP主的另一篇文章:

【对马】选择了开放世界,台本巨大(up主耗时3个通宵,也才仅仅捋了主线),却讲出了不少的好故事。

封不封神无所谓,仅仅希望本文对玩家有所启发。不要将游戏玩得过于「快餐」,却在与人争辩时又称其为——「第九艺术」。

写文不易,如果赞同,请点下方【赞同】,如果有不同意见,强烈欢迎您留下自己的观点,我会一一回复,谢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今天是2021年6月2日,距离文章发布也已经很久了。

游戏归游戏,日本这个民族确实有很多优点,但也像【菊与刀】中描述的一样,它有多么优秀就有多么卑劣。今年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竟然还把 氚设计成了吉祥物 )等一系列不负责任的行径,让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借这篇文章说两句,话不多说,只抛几个小材料,想了解的小伙伴自行了解。

一、【菊与刀】的扉页里,有这样一段话:

「极度好战又极度温和;

极度黩武又极度爱美;

极度粗鲁傲慢又极度彬彬有礼;

极度死板又极度灵活;

极度恭顺又极度讨厌被使唤;

极度忠诚又极度反叛;

极度勇敢又极度胆小;

极度保守又极度喜欢新事物...」

用这么多矛盾的词汇来描写日本,确实有其深刻之处。按我自己严重一点的话说:这个民族极具绅士风度——哪怕是用刺刀挑开敌人肚子的时候。

二、B站某up偷拍了靖国神社内部,应该给我们以警醒(感谢B站up【破产兄弟BrokeBros】):

在这段视频中,up主偷拍了靖国神社中鲜为人知的「游就馆」。

在馆内材料中:

「甲午海战」成了「帮助朝鲜脱离大清」;

「马关条约」既要中国割地,又要中国赔款,在日本却成了「卧薪尝胆」;

「九一八」起因成了「东北地区反日情绪高涨」

「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仅仅是「严厉地揭发了伪装成市民的军人」

「二战之后的世界」更是变成了「各国人民在日本的占领下重燃了民族独立的意志。」

.....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三,用康熙大帝对日本的评价结束本文:

中国古代,起居注是实时记录皇帝言行举止的「档案」,一般少有改动,而且有着皇帝都不能查阅的不成文的规定,尽管有例外,但总体上的记载比其他官修书更加的原始可靠。

从汉以后,几乎历代帝王都有起居注,但大部分均已不存,只有年代较近的清代起居注保存得较为完整,起于康熙七年(1668年)九月,至宣统二年(1910)十二月止,现存于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台湾的国立故宫博物院。

【清代起居注】

我们翻开【康熙起居注】,竟然意外的发现了康熙帝对日本的评价,这位在位61年,奠定了清朝此后两个世纪的统治基础的杰出帝王一针见血,深入骨髓的说到了日本的民族特性。

在【康熙起居注】记载中,康熙称呼日本为「倭子国」,「倭」字从人从委,委亦声。「委」意为「身材软缩」、人」与「委」联合起来表示「身材矮小的人」。这是讲日本人的表象。

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康熙帝对臣子说:「 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尔,不得对其有稍许好颜色。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