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健康

我父亲半个月前去世,没送进重症监护室(ICU),没上呼吸机,我做的对吗?

2021-02-28健康

(已填坑....下午手术接台的间隙里挖的坑,十点多下班了才填上=.=)

其实题主面对的问题并不罕见,这是一个我们当年在医学伦理课上被讨论过的问题,也是今后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这个问题用更抽象一点的问法就是——— 「痛苦地死去」和「痛苦地活着」,哪个更可怕?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题主的问题自然也就有了答案。

每个人不仅将为自己的父母面对这个问题,同时更要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因为人固有一死——这意味着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法逃避的问题。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害怕死亡的,因为这是被自然选择写入人类基因中的本能————人类的祖先在一次次面对大自然中的猎手、面对残酷的自然环境中,那些对死亡更敏感、更恐惧、有着更高直觉的族群传承了下来,而那些相反的,则更早地消失在了进化的长河中。

而人类对死亡的畏惧,则主要由两种成分组成——一种是对「早死」的恐惧,一种是对「惨死」的恐惧。

道理无需赘述。我相信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几乎没有人会拒绝自己在八九十岁时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吃一顿饱饭,在躺椅上沐浴着阳光打个盹,睡前打个饱嗝—— ~嗝儿~ ——然后再也没有醒来。

(有些地方会把上面这种情况称为「喜事」或「喜丧」)

而医学——这个被认为以救死扶伤为宗旨的科学——它一直以来所致力于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早死」,而不是「惨死」。

恕我直言,在现代医学、医院和医生的视角中,医疗的首要目的在于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则是一个次要的目标。

这不能怪医学、医院或医生,因为相比生活质量,生命的长短是一个更容易衡量得多的指标,也是更加容易被人看见的指标。

而且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延长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这两个目标并不是对立的——对于绝大多数疾病来说,缓解或治愈了疾病就意味着生命得到延长、痛苦得到缓解。

但到了「恶性肿瘤、多发转移、主要医疗手段无法有效改善预期寿命、医疗的效费比无限接近于零」这样的极端情形时,延长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恐怕就要成为患者家属要面临的艰难抉择了:

要不要为了避免「早死」,而要把患者生命的天平推向另一个极端「惨死」——痛苦地度过人生最后的阶段;

这种情况下,说是「惨死」其实并不夸张,肿瘤病灶带来的刻骨癌痛、气管插管等浑身管路带来的折磨、各种合并症带来的痛苦,以及意识中对死亡本身和无边无际痛苦的恐惧——这种情况下,患者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大剂量的镇静剂了——永远在无边无际的无意识中睡去。

更何况,还有一次次抢救的手术、胸外按压和电击.......

但这样所换来无止境的无意识,与死亡本身有多么大的区别,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

更何况,这样无止境的无意识,并不是凭空得来的,很大程度还是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的——ICU里浩大的费用,以及眼睁睁看着患者病情无望的痛苦。

所以,虽然说是艰难抉择,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倒也不一定艰难。如果以「富有程度」这个最现实的因素作为衡量的维度——

  • 对于不差钱或公费医疗或有着巨额保险的人来说,大部分人会选择「绝不放弃」——或者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或者说反正患者吊着命的成本也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对于一些特殊身份的人来说,家人的生死意味着家庭一大堆相关的待遇,所以「宁可活死人,也不能误活人」;
  • 对于干脆没钱的人来说,大部分人会选择「适可而止」或「干脆放弃」——生命很重要,但吊着患者一条命的成本太高,不能为了一个人让一家人的生活都过不下去了;
  • 最纠结的,就是那些占着绝大部分的中间人群——既不是一无所有,也不是财大气粗——随着患者病情的迁延、发展,预期的寿命越来越短,治疗的成本越来越高,患者肉眼可见的痛苦程度也在直线上升;

    放弃吧——对患者、对家人好像都是解脱,患者不用再受罪了,但自己的良心、社会的舆论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态度,都可能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不放弃吧——患者本人的痛苦在不断持续,家里人在沉重经济负担和眼看着患者好转无望面前的痛苦也在不断持续,唯一可能属于正面的事物,可能就是家里人心中的「老人还没走」以及周边舆论中的「你看那家的孩子多孝顺,不惜一切代价救他爸妈」......

    但放弃与不放弃的临界点应该在哪里,很多人并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敢想不敢说的问题。

    所以很多时候,就需要医生来做这个「恶人」。

    我与医生讨论过多次,医生也说这岁数了不建议手术和放化疗。

    题主父亲医生的建议,已经不能说是暗示了,应该算是明示了。

    所以现实中,很多家属在得到了医生这样的建议时,脸上如释重负的解脱往往大于那只靴子最终落下的痛苦。

    现实中的绝大多数人,也都是在得到了医生这句建议放弃治疗的「尚方宝剑」后,才敢做出「放弃治疗」的决定。

    但很遗憾,由于现实医疗环境中的种种因素,尤其是「纠纷」和「医闹」这两个要命的东西存在,越来越多的医生并不敢给出这样的建议了。

    所以患者的痛苦在继续,家人的痛苦也在继续。

    医疗的本质也彻彻底底地用「生存时间」压倒了「生活质量」。

    因为没有人敢说出那句「还是放弃治疗吧」。

    患者不说,因为他/她已经没有力气说出;

    医生不说,因为他/她怕挨打、怕纠纷、怕医闹;

    患者家属不说,因为他/她不敢背上自己良心或者周围舆论的指责;

    我们的传统文化,更是强调「好死不如赖活着」;在亲朋好友眼中,签下放弃父母治疗的知情同意书,就是签下了父母的死刑判决书。

    但是传统文化不会告诉你,患者现在有多痛苦、家人现在有多痛苦、以及这些在无休止拖延中被占用的医疗资源本来能够拯救的人,有多痛苦。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题主不仅做的很对。

    题主对的不仅在于愿意设身处地去考虑自己父亲的痛苦;

    也是在于敢于做出这样的决定。

    说实话,我很羡慕题主的父亲能有题主这样一个敢于承担责任、作出决定的子女;

    也是为什么我说,希望当我身处你父亲处境的时候,也能有人做出这样的决定。

    但现实中,能做出这样决定的人太少了,有些是不想,更多的是想但不敢。

    不敢,所以痛苦一直持续,在被拖延的决定中,病人的生命在持续着——不仅「痛苦地活着」,而且也在「痛苦地死去」——不仅没有二选一、两害取其轻,反而最终选择了「我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