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健康

【纸牌屋】中的大人物们经常晚睡早起,精力却依然旺盛,这真实吗?

2015-03-17健康

有没有一种可能,做不到的人做不了大人物?

这其实正好涉及到我们的教育,我展开说一说。

以前在讨论教育问题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一个误导性的问题。

大部分人在讲教育问题时,都讲得过分的苛细,到了琐碎的地步。比如说我们经常看到有专家说这个例题不合理,那个例题不合理。早期常说的例子是「疯狂水池管理员」,进水速度出水速度求多少时间灌满水池。这个例子经过几次洪水教育以后都老实了,知道是简化的库容计算题的。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被现实教育,所以还不老实。比如说鸡兔同笼问题。有的人就说他一辈子都没见过农民把鸡和兔子养在一起。支持这种观点的人甚至不乏主管教育的官员。这个问题还没有现实教育,所以他们还不老实。那我要是问,一枝步枪备四个弹匣,一把手枪备两个弹匣呢?那我要是问,一名枪兵为弓兵携箭两壶、一名弓兵携箭四壶呢?哦,又老实了。

你不能总是指望现实去教育他们啊?你也不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都去给他们解答啊?万一你没想起来怎么解答怎么办呢?

有个笑话不是说吗?一个傻子提出的问题,十个聪明人也回答不完。这就是典型的「永远不要和一白痴争辩。他们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们一个水平,然后凭借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所以这个套路,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一个正确的问题往往就预示了答案。

所以我一直努力想简化这个问题。在囊括所有细节的前提下简化出真正的问题。

然后我终于想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

他们始终没有问,你想从哪个方面培养人?应该从哪个方面培养人?为了做到这些,应该用哪些具体的细节将整件事填充丰满?

然后我理解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长期吐槽的所谓应试教育,实际上原本的真正面目,并不是疲劳战术、题海战术、应试教育。而是被错误指导所扭曲的。

他们原本的面目,是这样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所谓应试教育,本质上是两个问题。

一是出发点。应试教育的出发点,是通过一视同仁的、公平的考试制度,保证人才筛选的公正性、权威性。

二是实践中的偏差。在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国家无力培养大量人才,于是录取名额过少。录取名额过少,导致考试压力畸形增大。考试压力畸形增大 ,也就是教育筛选工作扭曲变形。筛选工作扭曲变形,进而导致教学工作扭曲变形。

教学工作扭曲变形,就导致了疲劳战术、题海战术。

那么我们进行教育改革,目标就应该是实现宗旨、纠正偏差。而不是说无视宗旨、盲目行动。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改革明显走错了路。他们搞的是所谓减负。通过不断削减教学内容来实现所谓教育改革。

这并没有改变教育资源不足、录取名额过少的问题。事实上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完全是近些年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的结果。

不增加教育投入,很难实现这一改革目的。但是也不应该用废除正确的内容这一错误方式来进行。

第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教育承担的任务是社会人才培养。而培养的目标是什么?

我国教育与英美教育有巨大的不同。英美教育的主体是福利教育,类似于儿童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对儿童的照管质量不算高。英美福利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质量也不高。电脑室英美教育的核心部分并不是福利教育,而是针对不同人群的专业教育。比如说,针对底层,他们提供以劳动技能为主的职业教育。比如说,针对周旋于高层周边的文体界,他们提供以展演技能为主的职业教育。比如说,针对中上游人群,他们提供严格高效的学院教育。比如说,针对顶层贵族,他们提供精心筛选的大学教育。

我国教育在最初建立的时候,有极大的野心。一方面,要培养劳动技能;一方面,要培养知识教育;一方面,要培养顶层人才。

但是一开始底子太薄,不具备完成这样教育的师资条件、财政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所以只能局限在少数大学。这就导致有一段时间大学生极度珍贵。

后来,一方面力有不逮,一方面心不在焉,就放弃了。

现在的教育属于保留了旧时代的残余,按照惯性再走。有些转型快的,已经彻底转变为唯利是图了。

教育产业化,非国民之福。

第三,教育要培养的能力是什么。

刚才顺带提了一点教育的内容。三个方面,劳动技能,知识教育,顶层人才。但是这都是方面,简要而不具体。

简要而又具体,是什么呢?

这就回到了开头。

开头的问题是:大人物晚睡早起而又精力旺盛,这是否真实。

而我的回应是又一个问题:

有没有一种可能,做不到的人做不了大人物?

这就涉及到了教育培养的具体能力了。

教育实际培养的能力之一,是在长期工作中保持一定水准的能力。就好像高速限速,一方面上限不得高于120公里每小时,一方面下限不得低于60公里每小时。

长期保持高水准的能力。

就是说:一百分的卷子,你做一次,是九十五分,两次,是九十一分,三次,是九十八分,一百次,没有低于九十分的,平均分九十三分。而不说:有时候能做到九十八分,有时候只有八十八分,甚至七十八分。那不行,跌破底线了。

有这个能力,那么在实战中,就意味着,我们相信,你去处理问题,一定能处理好。没有这个能力,那就是说,你去处理问题,不是办得很好,就是捅个大篓子。那在生活中,就意味着,你干一年,有始有终。

还有一个能力,就是在大量处理问题时保证一定水准的能力。我们知道,应接不暇的时候很容易出错。就好像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百二十分钟,一百四十道题,很多人做不完。你能做完,那你就强于多数人。

高频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就意味着,你能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事情时,在千头万绪中做到不迷失方向,反而能够抽丝剥茧找出关键。我们拿军事做比喻,就是在战斗最激烈的两个小时里,你面对一百多条的作战汇报,做出的指挥比敌人正确率更高,甚至高得多。那你不赢谁赢啊?

有网友提过类似的问题,问电竞和学习成绩有没有关系。很多人就指出,以大学电竞比赛而论,好的大学的电竞队伍比赛成绩也更好。

你看,是不是这个能力。

这两个能力,实际上是教育特别是考试真正要筛选出来的能力。

在现实社会中,考试/筛选无处不在。

那么,能够在激烈斗争中出人头地的人——我们不排除有一些是靠背景上去的——是不是一定要比别人强一点?就算是有背景的人,拼完背景以后,是不是也是有背景的人里面那些更强一点的人?

除掉那些背景党以外,我们主要关注能够走上显要位置的大多数人。就他们来说,他们为什么精力充沛?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大浪淘沙拼出来的。他们不见得永远都精力充沛,但是他们在精力下降的时候也比大多数人同样状态下做得好。

所以教育真正要做到的事情,就是培育这两个能力。

但是疲劳战术的问题,是经常突破底线,导致不但不能培养这两个能力,反而一举击穿了人们自发努力、长期努力的身心储备,最终导致人们更愿意去躺平。所以大部分学生对学校教育是深恶痛绝的。原因就在于此。

在这样的心态下,就更不要说理解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了。

本来写完了,为了防止有人错误借鉴,最后多提醒一点:

培养这两个能力更需要充足的休息而不是大幅度的透支,当你注意到你自己长期处于透支状态时,你最好立即缩减消耗量。正确的培养方式是平时长期的积累和战时几次小周期循环以后激发出来的爆发。前段时间我看有人讲跑步训练中有一个通过短周期反复循环在二十来天里提高跑步成绩的训练方法(第一天先慢跑遛一遛,第二天加点量冲一冲,第三天再加量冲一冲,第四天再遛遛放松。这样反复循环),这是冲刺阶段的做法。平时一定要充分养足精神。

有的人一听要培养长期能力,就开始长期疲劳,那是大错特错。这种错误很常见。本来我觉得不至于错得太多,不想额外提醒了。但是今天看到有的人说现实情况太复杂所以没有必要制定规范流程,这种认识让我觉得犯错误的概率比预想得要高很多,所以还是多说两句提醒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