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为什么感觉全世界的文化产品,比如电影电视剧动漫等等都越来越差了?

2024-02-03影视

我觉得是因为我们接触东西的媒介越来越破碎导致的。

现代媒介越发达,人类的文化其实是越来越倒退的。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人吐槽说电视剧这种破烂让全世界的文化产品都在越来越垃圾。

这个人就是美国作家John Gardner

他提出的观点就是:

过去的(1960s之前)小说家们,他们对于文字的细节把握非常精确,而且描述的极其有趣。

比如「她的手很小,小的可以塞到最小尺码口径的罐子里」。

这句话不但准确的形容了一位女士的手具体有多小,还非常精准的利用了罐子这个南方乡村(美国)的独特文化产物,把这个女人居住的地方都隐约带出来了。

但是后来的小说作家们(1960s之后)几乎写不出这种文字来,原因就是这些作家是看着电视长大的。

并不是这些人没有才能,也不是他们缺乏观察力,而是他们的写作方式已经不自觉的会去套用电视剧的模板与分镜模式了。

然而电视剧这种东西它制造成本非常的贵,而且内容是破碎的。原因是导演绝对不可能让演员们去真的「一集一集拍摄」电视剧,那样场地租金太高了。

通常来说,导演都是会租一个场地,然后把这个场地相关的全部戏码一口气全都拍完。

这就导致,大部分时候,演员其实根本不知道前后的剧情,他们只是拿到了一个台本,上面告诉他们自己扮演的角色,剧情的氛围,情绪的模式,仅此而已。

然后演员们就不得不换上戏服,带着一堆破碎的对话去对戏了。

这就导致

  • 台词必然是简单而且缺乏深度的,在平常的电视剧里想进行一段严肃认真的台词是做不到的。因为拍摄成本,演员们没时间也没机会去了解一段对话发生的具体情境,这种情况下认真的对话会变成一场灾难式的拍摄过程,不会有导演这样做的。
  • 电视剧里的角色们是没有微表情或者是微动作的。像是一些现实中的人在某些场景下会无意识做的事情,电视剧里的人不会这么做。相反他们会很公式化的进行一些动作(比如焦虑的人在挠头发,充满敌意的人会把脚放在桌子上挑衅。这些都是导演设计的公式化动作,与现实生活完全不符)
  • 这些问题就导致1960s以后的小说看起来特别像是文字版本的电视剧,呆板而虚假,它们描述诸如「父亲的去世」,「爱的幻灭」,「事业的失败」这类内容的时候非常的做作,不真实,让人难以接受。

    更糟糕的是,即使这些年轻人(当然是相对于193X年出生的这位作者来说的年轻人)真的体验过这些事情,知道人生的不易与辛酸,感受过亲人的离世与梦想的消逝,他们再去写的时候还是会用非常电视剧化的滤镜来写这些东西。

    换言之,电视剧这种艺术模式已经无形中拉低了人们的文字描述能力,用一堆粗暴廉价的画面替代了人们可以用双眼捕捉,用文字描述出的那些生活中点滴的真实与细节。

    青年小说家们(1960s的)几乎在开始构建文字的第一时间就会受到他们看到的电视剧的干扰,结果整个一个时代的青年文字作品都退步了一个档次。

    他们不再去关注过去的作家们是如何运用文字,如何生动的描述那些山脉与乡村的,反而追求着电视机里最常见的开局一个大远景,然后是大俯视角扫过全境这种飞机摄像视角。

    当描述人物的时候,他们不懂得去描述一个人身上那些会让大家深深记住的闪光点,也许是一个坚挺的大鼻子,或者一个特别的小动作,反而去一点一点的描述对方的衣着,皮肤的白皙,脸上的五官容貌,完全忽略了文字是抽象的,无论是人还是狗都是两只眼睛一个嘴,你去描述一个人多好看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大家猜不出来那是什么样子。

    他的意思就是,他觉得六十年代的电视剧极大程度上影响了那一代年轻人的文字表达能力,扭曲了观众描述一件事物的形象感。

    如果按照他的观点来看,世界文化倒退是很正常的,因为现在这一代人是看着廉价电视剧和漫画长大的,根本就不知道离开了这些粗制滥造的直观画面后怎么表达事物。

    最后就是一代比一代模板化,一代比一代套路化,无论是好莱坞大片,日本漫画,还是中国网文,本质上都是在越来越傻瓜化简单化模块化了。

    好莱坞大片现在就是男男女女伐木累,剧本放到80年代去都没人要。

    日漫已经出现了什么电波系,地雷女,黑皮辣妹,无口精灵,热血男,金毛这类纯模块化人设,制作人们随手取一个即插即用都不用动脑子。

    网文现在也是这个流那个流,不走套路签约都没有,文字一开篇8000字内读者们都猜出来你要怎么写了。

    不过想开点,说不定二十年后就轮到我们抨击看着短视频长大的那一代人做的驴唇不对马嘴的文艺作品了。

    搞不好以后的文艺作品都是五分钟的,超过五分钟的被叫做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