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三国演义诞生记】——两朝开济老臣心

2024-01-13影视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诞生记】第126~134页,作者是潘泰泉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蜀相】一诗中这样评价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在【三国演义】众多人物谱中,诸葛孔明无疑是最具物奇色彩、最最飘逸潇洒的人物。由于罗贯中的「扬刘抑曹」,诸葛亮更具备了忠诚不贰、力挽狂澜、至死不渝的完美道德形象。千百年来,不仅人民群众喜欢他热爱他敬仰他,历代统治阶级及其代表人物也看中他对「正统」的忠心和献身精神,不断推崇他,尊封他,以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若论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里的地位,诸葛亮即使算不上第一男主角,第二主角决然是非他莫属了。他的活动时间之长,戏的份量之大,所处地位之重,穿梭来往之繁,筹谋策划之多,可以说是构成【三国】大部分故事情节的中心人物和关键因素。

谁来出演诸葛亮?谁能演好诸葛亮?在一开始挑选演员时就成了导演组十二分重视的大问题。主要演员挑选失当,戏就会砸了;而象诸葛亮这样的角色,如果挑得不合适,可以说就要砸掉整部全本【三国演义】连续剧!

也许,谁也没有想到,最后被确定饰演诸葛亮的竟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唐国强。

唐国强,观众太熟悉了!这位生于1952年的山东小「龙」人是那么眉清目秀,那么依依可人。命运之神对他似乎特别垂顾,当许多「老三届」同龄人还在各地农村、边疆、农场里挣一份口粮,糊一张嘴巴的时候,他却只经过短暂的逆旅,就参了军,入了伍,来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出演了几部片子以后,唐国强的观路逐渐看好。特别是在【孔雀公主】这部轰动一时的影片里,唐国强这位白马王子声名大振,不少女孩子为那双情意绵缩的大眼睛激动得透不过气来,不少男孩子责问为什么吃的都是大米白面,而只有唐国强长得那么清秀,那么光洁,那么叫人不敢照镜子?唐国强从此成了明星,这当然使他高兴。然而在观众和影视界的印象里,唐国强从此在名字前面被冠以奶油小生四个字,这又使他怅然若失——一个男子汉,尤其是一名演员,对「奶油小生」这个称呼是不会感到舒服的!它至少掩盖了唐国强在塑造角色(哪怕是奶油小生的角色)中付出的艰辛和劳累,肯定的似乎只是那张漂亮的脸庞和匀称的身段。何况这么一来,自己的戏路被有意无意地划了一个圆圈:唐国强只适于演这一类角色,奶油小生嘛!自己饰演其他角色的愿望和才能也被有意无意地掩盖或忽视了。年龄大了怎么办?演不成奶油小生还能演什么?唐国强从起先的不舒服,发展到越来越觉得痛苦!这种感觉,在他从明星班毕业以后,变得更为强烈。他要开拓自己的戏路,他要改变自己的形象。他要向自己、也要向观众证明,不仅能演白马王子,也能演其他角色!他有这个才能,至少有这个愿望!他要试一试!

也许是上苍一直垂顾着他吧,不期而遇的机会来了,唐国强成功了。他进了「三国」剧组,而且饰演的是诸葛亮!

事情确实很偶然,有人看到了唐国强,说「三国」剧组正在选演员,你可以去试试看。当时选演员是在一个会议室里试妆试镜头都同时进行。王扶林总导演和导演组成员都坐镇现场,气氛不能说紧张,至少是很严肃的。这一天唐国强来了。大家的第一印象,当然还是奶油小生,试试周瑜吧!苏东坡曾盛赞三国赤壁周郎是千古风流人物。他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曾教樯橹灰飞烟灭。唐国强潇洒儒雅,风度翩翩,自然应该试试周瑜一角。于是化妆、换衣、上镜头。王扶林和众导演半天没吭声,很难说眼前的唐国强是不是周瑜,因为苏东坡的词和罗贯中的书给人们的印象显然先入为主了,似乎周瑜是小字辈,诸葛亮要大得多。戏剧舞台上长期灌给观众的也是周瑜为小生,而诸葛亮是须生。而在实际上,周瑜的岁数要比诸葛亮大。诸葛亮既然有胡子,周瑜没有胡子,在我们将要拍摄的【三国演义】里就会变得不伦不类。当时整个人物造型都还没有定下来。大家的意见是,既然周瑜比诸葛亮的岁数大,那就让周瑜也戴上胡子试试看。唐国强又被折腾了一番,粘上胡子;来到导演组面前。大家不禁怦然心跳起来,一时呆住了。沈好放导演脱口而出:「这哪是周瑜呀,这简直是诸葛亮!」总导演王扶林看了他一眼,沉稳地说:「沈好放,你这个感觉非常准确,我也有同感。诸葛亮就是他了。」在场的导演组全体成员都很兴奋,他们的感觉是共同的: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就在眼前,哪儿也不用再去找了!这回轮到唐国强怦然心跳起来:他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得到这个角色的!不说自己身上压着奶油小生这个沉重的包袱,就是让自己随心所欲地挑选角色,也是没有勇气毛遂自荐演孔明的!

三年以后,【三国演义】的大部分戏已经拍完了。我和王扶林导演谈起了他当初选演员时的情况。王导说,在那一刹那,他脑子里转了很多,首先考虑了唐国强的形象,儒雅,潇酒,外形、个头、气质、风度都没问题,符合这些条件的很难找;第二,唐国强的戏他看过,固然有奶油小生之称,但他是极善于表演的,不然他也成不了明星;第三,唐国强很有点文化素养,自己平时喜欢棋类和字画;第四,这些年由于婚姻问题,奶油小生问题,弄得他很不顺利,急于上戏,急于改变戏路,这种情况将促使他安心演戏和下苦功夫演好戏!否则一个明星是不大可能在一个戏里呆两三年之久的!

然而消息一出,立刻炸开了锅。各方舆论都表示反对唐国强出演诸葛亮:「诸葛亮怎么会是奶油小生?」「孔明不是白马王子!」「王扶林必将栽在唐国强手里!」「神州无人,遂使小白脸充栋!」「王扶林用明星保戏,此着大误!」....不少议论反映到了中央台、制作中心和广电部领导那里。领导也不免有些担心。王枫副部长心里有数:选演员定角色是导演的事,相信导演就要相信导演选演员,领导不必要也不应该进行干预。但是议论多了,导演组个别人也有点动摇起来,王枫同志实在忍不住要「关心」一下了:「怎么样?王导,唐国强还可以吧?有些什么问题没有?」王扶林说什么呢?他只能说:「我很难说他一定行还是一定不行,不过我凭感觉唐国强能行。」王枫副部长没有第二句话,他向来不以权威压人,更知道在艺术创作中要尊重导演,王扶林感觉唐国强能行,这就够了!

而在王扶林来说,光有领导的理解和尊重他觉得还不够。要使唐国强演好诸葛亮,还得让他真正地破釜沉舟,背水一战。1990年7月2日,演员学习班在丰台路口招待所举行。当时已经定下饰演关羽的陆树铭早已接到通知,却迟迟不来报到。好几天以后,他来了。总导演王扶林当众把他训了一顿,他说得立规矩,这么大个剧组没纪律没约束怎么行?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干脆就不来,【三国】照样拍,戏照样演!王扶林发这么大的火,大家都没有想到,而且从那以后三年多,王扶林从未发过第二次火!这场火王扶林一方而是发给陆树铭的,用意是让他严肃对待,另一方面是杀鸡绐猴看,发给所有的人,当然也是给唐国强来个火烧眉毛。至少唐国强自己是清楚这一点的,这叫侧面打鼓!同时,王扶林还直接找到唐国强,明确告诉他你的位置很不稳,反对意见绝对占上风,但是总导演的意见没有变,任大惠、戴临风的意见也没有变!你的情况我都知道,你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征服别人,去实现自我,去证实我们的信任!王导这一着叫当面敲锣。唐国强眼圈红了,他咬着牙说:「王导,你放心!」奶油小生成了硬汉子,改变戏路从那一刻开始。

试妆、试镜头,确定造型。王枫同志没说什么:唐国强和诸葛亮的确形似!

最初素材带看过之后,王枫同志微微点了点头:唐国强和诸葛亮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戏越拍越多,唐国强的戏越演越好,王枫同志拍着沙发扶手大声说:「事实证明,王扶林同志选定唐国强饰演诸葛亮,选对了!」

外界议论渐趋平息,开始对唐国强刮目相看了。当整个前期拍摄结束时,舆论早已认可了唐国强饰演诸葛亮,一致公认唐国强终于拓开了新的戏路,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功。

可是有谁知道,这当中唐国强付出了多少心血,作出了多大牺牲呢?如果说选定他演诸葛亮,对他是一个大喜过望的震动,那么王导的侧面打鼓和当面敲锣,更使他振聋发聩!这一敲一打使他铁了心,为后半生艺术生命考虑,非来个脱胎换骨的改造、演好诸葛亮这个角色不可!成败在此一举,舍此岂有它哉!于是他一头扎到了1700多年前,进入了东汉末年,去思考,去行动,去创造诸葛亮这个特有的艺术形象。他在剧组里的时间是最长的,主要演员只有他一个人跟遍了三个队五个组。他很少回家,作风很好,住哪都一样,从不讲兖,对伙食、补贴和报酬从不提什么要求,是最容易「伺候」的明星演员:有戏拍戏,绝对一丝不苟;没戏钻研剧木,仔细揣滕角色。也许在【三国演义】人物谱里,诸葛亮的台词是最多的,有些大段大段的道白,虽然改成半文言了,背起来仍然有很大的难度。例如「出师表」,在别人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他都能背得一字不差!有时是白天拍,下午拍,晚上又要拍,似乎没有时间准备。但是只要他一上场,镜头一对好,他准能随口而出,而且不打顿,不出错,这在所有各队里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许,他的所有准备工作都是在夜间,在别人全都睡着了的时候完成的。摄制二队B组的张绍林导演对此特别有体会。他说:「唐国强为了争气,他是特别玩命地干哪!」唐国强也有非常激动的时候,那是用拼命干活来表现的。不是帮助放烟,就是帮助转动鼓风机,或者往哪送水泥,堆树叶;零七碎八的事他都干,而且干得很好,很有板眼,一点都没有大明星演员的架子。几乎所有的演职员都很喜欢他。然而他却没有时间和大家多聊多聚,他的时间很紧,一刻都离不开所要塑造的角色!

但是实际上唐国强毕竟生活在今天,生活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困扰着许多人的工作问题、家庭问题、生活向题也一样困扰着他。在八一厂时间久了,唐国强面临着复员转业向题,要去办手续;离开八一厂到哪儿去,要去找单位;原先的家庭结束了,不可避免地面临新家庭的组建,调动,结婚,房子,生育指标等等,全都发生在【三国演义】前期拍摄期间,都要他去跑,都要他去办,拍戏又不能耽误,他也决不允许自己耽误!这须要他克服多少困难呀,王扶林导演感叹地说:「我觉得他作为一个比较有名的演员来讲,是很难得的!」

如果说在其它组所拍摄的戏中,诸葛亮只是作为「三国众生相的一员,实际上是处于配角地位的话,那么在二队B组里,在由张绍林导演负贵的【七擒孟获】和【六出祁山】十三集戏里,诸葛亮成了绝对的一号!在全本【三国演义】里,这应该属于一前一后,几乎和其它中心事件形成内容上的游离。在地域上,一个是西南,一个是西北,和中原地区又形成民族和风情上的差异。【七擒孟获】记述西蜀的上升阶段,【六出祁山】表现西蜀的衰亡,都是围绕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来展开情节的。因此,唐国强在这13集戏里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取得的收获也最多。

张绍林导演对诸葛亮这个人物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他认为七擒孟获是诸葛亮生命和事业的顶峰,六出祁山是他失败的最低谷。愚忠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造成了诸葛亮个人的悲剧。但是诸葛亮又是中国人人格的楷模,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成了共产党员的精神要求。因此在处理上,既要从科学角度、历史辨析和具体得失上还诸葛亮一个作为人而不是作为神的本来面目,又要照顾到千百年来人们的感情,不致于给这个形象抹黑。他的这些想法得到了总导演王扶林的首肯,却给唐国强的创作增加了难度。然而唐国强没有退路,他只有知难而上,一往直前。

比如【空城计】那场戏,原著是把诸葛亮写得胸有成竹的,料定司马懿不会贸然进城的,因为「诸葛一生唯谨慎」,决不会疏漏到无一兵一卒守城。事实当然也是这样。然而诸葛亮就没有一点紧张?就没有一点害怕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也是人!唐国强在理解了导演的意图以后,主动提出催逼司马懿退去的建议,具体做法是诸葛亮弹琴弹到高潮时,琴弦突然断了,司马懿一听,误以为是出动伏兵的信号,于是调马就走!张绍林导演接受了这个建议,结果效果非常好,一种悬念,一种紧张,也在诸葛亮身上反映出来了。

又如诸葛亮「禳星求寿」那一节,带有严重的迷信色彩,而且将禳星失败归罪于魏延的破坏也是不公允的。张导把它作了新的处理,着重把诸葛亮禳星描述成是一种愿望,好完成统一的大业,对得起先主刘备的知遇之恩,而不期望真的会出现奇迹,自己能多活几年。而禳星失败的直接原因也改成不是魏延的进入,而是魏军来到,魏延推开门,一阵大风吹灭了七星灯所致,这样既排除了迷信成分,也减轻了魏延的过失。唐国强积极理解了导演的意图,出色地完成了这一段表演。不仅准确地叙述了事件,而且把诸葛亮作为一个人的求生本能和无可奈何之间的复杂情感表现得十分具体。王扶林导演对这一场戏的特殊处理非常满意。1994年1月,唐国强在接受无锡【江南晚报】记者马忆采访时说:「我看了【七擒盂获】和【六出祁山】的成片,觉得自己演得还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有一场关于诸葛亮的戏,不是唐国强演的,那就是五丈原诸葛亮出殡。唐国强是否还在二队B组,我没有向过。那场戏,张绍林导演组织了五千人的送葬队伍,用了两吨半纸钱。鼓风机把纸钱吹到半天空,哗——,哗——,非常隆重,非常壮观,在我们国家的影视剧中,能够设计这么大的场面的,恐怕也不多见。一代英雄就这样离去了。诸葛亮形象的最后一幕,唐国强如果在边上观看的话,会有什么感想呢?

【三国演义】是由许许多多英雄组成的一部史诗,【三国演义】的拍摄也是由许许多多英雄完成的一大壮举。唐国强正是在这个极不平凡的事业里脱了胎,换了骨,走出了一条新路,正如凤凰经过烈火的焚烧,涅粲以后,飞向了另一片更广阔的蓝天。

英雄的故事显示着一个事实:奶油小生终于演成了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