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为什么我国难以拍摄高水平的中国古代战争电影?

2019-02-11影视

空洞。

黑泽明拍【七武士】的时候,总共就那么三十个强盗,山村巴掌点大,十几二十户,但是最后的混战却被拍出了千军万马的既视感,这套手法后来又用到【影武者】,【乱】上面。

其实这是个很唬人的镜头,伟大由唬人奠定

中国有个导演就专门学习过黑泽明的手法,这就是张艺谋,张艺谋迈向大片的标志,就是那部【大染坊】啊不……【英雄】。

【影武者】,看这里就知道张艺谋学的谁
张艺谋对几何美感的把控和他其他技法的娴熟是不对应的

【英雄】,连带后面的【黄金甲】,张艺谋都刻意营造出千军万马对峙的场面,尤其花时间营造箭如雨下的场面,而且特别喜欢用颜色来冲击视觉同时划分阵营,但是因为张艺谋特别爱用动静对比的镜头,用的过度频繁,又过度追求对称感,而且张艺谋对细节的把控不过关,导致大场面刻画非常囧,当年【英雄】里写字那个镜头把我看乐了。

我们常说大片,大片讲求大场面,但是纯粹的大场面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太虚,所以核心仍然是大场面中的小细节,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全是大场景,但是大场景当中又穿插各种小场景,因而造就伟大。这一点,做的最好的其实是【阿拉伯的劳伦斯】和【拯救大兵瑞恩】(【黑鹰坠落】太过追求真实,纪录片感强烈,技法上其实有所不及),【瑞恩】开头的诺曼底登陆就是典型,所以经典的战争片,始终还是追求写实性的艺术效果,而非艺术感强烈的渲染效果,张艺谋就没学会这一点。

如果让我比喻张艺谋的大片,我觉得用「广播体操」是最合适的,就是按部就班的味道太明显,雕琢感强烈,他的手法如此明显,以至于不用看下一幕你就猜到会发生什么事,最著名的,当属张曼玉对章子怡即将挥出的那一剑,只是我没想到章子怡能转那么多圈。

【英雄】里很明显张艺谋想玩对比与突出森严感,但是过犹不及,这个镜头显得很虚,遗憾的是后来者都在学这一手
【七武士】中的全片最佳农民镜头,张艺谋肯定明白但没打算学习

张艺谋拍大片就是有一股浓浓的炫技味道,因为他太喜欢堆砌手法,还有不少是学的黑泽明,比如强烈的颜色冲突明显就是学的【乱】。

大染坊前身

张艺谋还爱对镜头做符号化处理,比如大场面接近静景,细节却用动景,这就造成两类镜头都得不到完整诠释的问题,这也是我觉得张艺谋的大片手法最大的问题。

但黑泽明还不算大片的代表人物,如果单纯学习黑泽明,现在拍战争片也绝对拍不好,手法过于极端了,极致也就是【影武者】中间那场战争戏,真正厉害的还是好莱坞,而好莱坞拍大战争片是有历史传统的,这里必须感谢一个人:

大卫里恩几乎定义了后世对大片的基本手法,当然在他之前也不是没有,比如黑泽明的偶像约翰福特在【关山飞渡】结尾的追逐战,可算大场面的先驱,也同时影响到了黑泽明,不过福特更擅长动态,而黑泽明是由动态为主(七武士)逐渐转为了静态为主(乱,影武者)。但大卫里恩则最小化了静景对大场面的表现作用,改用大量的宏观和充满艺术美感的镜头来展示宏伟的场面,这里核心不是黑泽明爱用的颜色,更不是张艺谋爱搞的对称,而是宏伟的场面,以及大片名导都很擅长的几何美感。利用好莱坞的巨大投入,真正定义了大场面的拍摄技法,所以【阿拉伯的劳伦斯】其实就战争场面表现力来讲,比【影武者】,【乱】更加伟大(然而如果你细看的话会发现这部电影中战争场面其实占比很低),对后世的影响也更深远,无论是【角斗士】【泰坦尼克号】,都能看到大卫里恩的影响。

人物与场景完美融合的经典镜头
场景如何与人物说话,目前来讲华人导演里可能只有李安王家卫和陈凯歌掌握了核心,张艺谋其实算好的,某些「名导」简直乱来
【阿拉伯的劳伦斯】超越了历史性的【桂河大桥】,这部影片中的沙漠之美连【英国病人】都难以望其项背
对不起,如此华美但突兀的镜头我真的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张艺谋摄影师出身,按道理来说他是不可能不懂构图艺术的,他早期经典电影的构图也都非常美好,极富有视觉冲击力,但是在战争片他的构图就走上了歧途,刻意想营造出中国电影前所未有的大场面,结果没有镜头语言的衬托,就显得非常空洞,这一点他不如黑泽明,黑泽明虽然对大场面的表现还不如大卫里恩,但至少不空洞。

对比强烈的完美构图促成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伟大,但是一脉相承的手法可能并不适用于战争片

就这样吧,张艺谋作为新世纪大场面古装战争片的先驱,并没有走上一条很好的道路,被吐槽无数次的叙事、剧本问题不谈,就技巧,无论构图,镜头语言都只学到了日本黑泽明技术的表皮,但是黑泽明后来的技法明显也走向极端,如果让我做个比喻,大概就是写小说,先不积累词汇,先不学习遣词造句,而是直接照着古龙的套路写下去了,迟早走火入魔。后来者自然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