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导演与电影配乐的制作人是如何沟通、协调做出想要的电影配乐?

2013-06-13影视

一般电影的导演分两类。

一类的导演在构思时已经把音乐放在自己的设计里,拍摄和剪辑的时候已经有音乐的部分,会有类似音乐参考,但这些参考并不是要做音乐的人照做,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一些导演在自己电影里没有音乐的想法,他只是希望音乐在某些场面帮助电影,比如这个场面比较安静,需要加些音乐。所以要看导演对音乐的理解或电影本身音乐的部分有多重要,这两种是不一样的沟通方法。

有些导演开拍前、给我剧本的时候,已经跟我聊音乐了。除非是电影场景预先有音乐,如果不是的话,一般都是电影拍完、剪好后,我才开始做音乐。一般做配乐的老师都希望剪辑后的版本不再改动,因为一改,音乐几乎要重新再做。音乐不像视觉的画面可以跳跃。音乐需要持续旋律和节奏。中间抽掉一段就很难再接上。因此一般都是电影剪完、要调色了,音乐工作才会介入。

一些电影会安排档期,比如五一一定要上,所以我们有一个期限。电影制作有很多环节相连的,比如特效啊、剪辑啊、配音啊,如果有一个环节延迟了,就代表最后一个环节的音乐要赶回之前拖延的时间。虽然导演之前问我需要多长时间,我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最好,但好像有时候只有十几天或者一个礼拜。就算他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其实中间也会再剪,所以我配完音乐之后可能会发现为什么中间有一小段与画面不配呢。剪辑的人说「啊,不好意思,我剪了一秒!」这一秒钟就代表音乐的很多东西都需要调整。艺术创作上是另一回事情,我说的是工作的状态。给电影做音乐配乐可以说不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是会很繁琐。你觉得音乐和画面很搭配,但之后发现中间几秒钟不见了,就会有很多遗憾。

当然这只是在工作层面上。

音乐配乐还是很好玩的。比如一个场景拍完了,有演员、有灯光、有故事情节,各种是互相紧密相关的,导演可以按照颜色、镜头确定场面。他拍完之后几乎把所有东西都交给了配乐。你可以用很颠覆的方法把音乐表现出来,或者用任何你觉得合适的手段。伤感的场面可以是轻快的音乐,特别热闹的场面也可以没有音乐,反差效果都可以。由你来做。所以我觉得有时候配乐是挺好玩的工作。

差不多所有的导演都很关心音乐怎么做。因为音乐对电影的影响很大。我刚才提到的「开心的场面可以配很伤心的歌,或者伤心的场面配很开心的歌」这是音乐人疯狂的想法,不代表导演会接受,所以还是要跟导演沟通看看他的想法是什么样。

有时候导演会有整体音乐风格的喜好。我碰到过一个导演说他很喜欢大提琴,他希望我能在一些场景配大提琴solo之类的。这些沟通,是必须要的。

我最近正好结束了电影相关的工作,所以有时间在知乎上与大家分享,就拿这部电影来举例子。

【闪光少女】比较特别,因为电影里有很多器乐的演奏,所以拍摄之前我们已经准备了。但是拍完之后我们还是做了调整。跟导演沟通外、跟编剧也有沟通。因为编剧鲍鲸鲸已经在故事里写了音乐的想法,比如哪个地方要用【野蜂飞舞】、哪个部分要用【权御天下】。这些之外,配乐还需要根据场景的气氛和情绪来表现,比如【权御天下】怎么在动漫场景里面做很燃的表演,或者在学校排练【春节序曲】怎么表现更好,都需要我考虑好怎么做。

在上面这个例子里,我和编剧有一些需要讨论的地方,主要是在最后一场大剧院的音乐处理上。这个电影有几场比较重要的器乐演奏表演。第一次是【权御天下】,他们刚开始合作、获得成功。这是漫展上的表演曲风。第二次是【野蜂飞舞】,做中西洋乐器的表演。这属于西洋乐与民乐正面比拼。到最后最重要的一场音乐需要去怎么表现呢?鲍鲸鲸跟我说她希望更偏向民乐为主,让民乐提升新的方向。对我来说音乐里需要有一些西洋乐和弦乐乐器才能表现民乐新的出路。如果民乐经过漫展、中西比拼之后还是回到民乐最初的面貌我觉得好像失去了一些东西。

在拍摄这段场景的时候用的音乐不是大家在电影院听到的版本。当时我们还没得出确实的结论。所以先用了一段音乐做代替。拍完之后我再想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对故事进行提升,最后成为现在这样子。大家虽然看到演员的手型很漂亮,但音乐是我后来配的。他们现场弹的音乐与现在是不一样的音乐参考。

我配完音乐之后、鲍鲸鲸听完后说她都不知道如何反应、她都懵了。后来我们讨论了很久。我也做了一些修改。大家也都满意最终的版本。但我觉得电影里还是需要有电吉他、有贝斯,代表民乐需要找新的方法,还有偏向西方音乐的和弦,不能永远用古人的心态去演奏,必须与时代有结合。以前的人弹古琴和古筝身后是山和水,但现在我们背后都是大厦,所以环境和心情都不一样了。我们拿着民乐乐器演奏也应该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