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怎样才能写好影评?

2015-09-07影视

谢邀。

影评和观后感,完全是两个东西。

写观后感的,不要硬说自己有本事写影评,然后哗众取宠来收广告费,这是对专业影评的侮辱。

写一篇影评,要死很多脑细胞的。

——题记。

我是学新闻传媒的,研究生阶段得过一次全国大赛冠军。

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梦·教育梦"征文评选结果

得这个比赛冠军的,当然比不上什么新概念叫唤得厉害,不过也就是新华社评论员、中科院院士、教育厅厅长,上飞老总这一类的人物罢了。

自我感觉文笔还算通顺,优美不优美看心情。

然而,写影评,重点现在不是在嘴巴,而是在脑子。

我对那些不出干货,只卖弄文字和感觉的人,一般归类为「装什么犯」。

写影评的人应该了解影视方面的基本理论。

这个看起来很文科的东西,其实是很严谨的。

影评,影视作品评论(或批判)是非常讲究专业性的,然而国内大多数影评都是YY。

你截几个图,把故事叙述一遍就叫影评了?

呵呵,你那个叫小学生读书笔记。小学老师还没把你整烦吗?

在国外,导演是怕影评人的,影评人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国内么,呵呵。

一个影评人首先要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以及专业教育,应该对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和全局的了解,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至少应该是符合主流文化传承或者符合当下社会主流趋势的,就好比世界钢琴大赛,不可能找个做菜的去当评委。国内一向不重视影评,所以出现了很多滥竽充数的影评人,上来就胡诌诌,这简直就是对这个行业的侮辱。

一个影评人首先要有作品储备,没有刷片一千部以上的,根本谈不上有资格去评论。能做的只有装逼。而这一千部,注定不是【厨戏痞】、【泰囧】这类的片子。

我博士阶段在大学里每周刷片3部,一刷就是两三年,上至默片时代的片子,下至还没有公映的,导演本人带到学校里来宣传的。我们全部是规规矩矩坐在放映厅里看,看完了讨论,导师点评。

如果说你连【罗马不设防】、【你逃我也逃】、【雨天迎神会】、【大地】、【卡巴雷舞厅】、【罗维雷将军】、【猛虎过山】、【白鬃野马】、【诺斯费拉图】这些都不曾刷过四五遍,对罗西里尼、刘别谦、里芬斯塔尔、拉莫里斯、伍迪艾伦这些人的生平及作品做到滚瓜烂熟和如数家珍。那么你真的对电影艺术,只能算是知道个皮毛,你还处于电影院爆米花的围观级别,就不要写影评献丑了。

每一次影展上,导师点评的,都比我们想的高三五个档次。

有一次看伊朗影片【白气球】,影片最后,有一个卖气球的阿富汗小孩剩下的气球只有一个白色的。

老师就问,你们知道为什么他剩下这个气球是白色的吗?

于是全班开始装逼。

最后老师说,因为大多数小孩子都喜欢彩色气球,所以彩色气球都被卖光了,只剩下白色的了。同时这个白色气球和这个不知道路在何方的阿富汗小孩也是深深地隐喻,但是因为我不是很了解中亚文化,所以我们请伊朗同学来说——

然后我们班学霸开始给我们扫盲。

还有一次看【以玫瑰之名】,城里的女孩通过城堡排垃圾的通道爬上城堡,通过和神职人员媾和,来换取食物。博导说,这个地方其实是个隐喻,那高高的,与民众隔绝的城堡就象征着当时那个社会的高层,而这个女孩象征着被教廷压迫的底层,底层的人通过进贡把食物交给高层,高层的消费过后,把糟粕和垃圾排给底层,而这个底层的女孩不甘于享用这些糟粕,于是沿着这排泄管道,上升到高层,利用自己的姿色,通过出卖肉体和高层交换,来享受高层所享受的物质。

城堡的塔楼里面有很多木楼梯,像个迷宫,导师说,参见博尔赫斯的【巴别图书馆】。这像迷宫一样的图书馆,知识之塔被教廷封锁起来,不让民众接触,教廷通过控制知识的话语权,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意识形态,这就是黑暗中世纪的写照。

.......

当时我们就被惊艳翻了。

有一次课堂上,符号学老师放【齐泽克教你看变态电影】看完齐泽克评论的那些经典之作,你真的只会觉得哇,原来还可以这样子搞?然后就是唾弃——国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创作和评论都是哗众取宠。

看了两三年电影,我现在基本上已经发展成了不需要看台词,不需要看本子,坐在那里就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了。

比如速度与激情告别片上映的时候,我就一路吐槽,一路剧透,我说你看嘛,一会儿他们要把那个装手雷的包裹扔上去挂在飞机上,然后拿加特林打......

过了五分钟结果也就真是这样了。

只有看【白日焰火】、【第四十四号孩子】这些,才突然觉得有点意思,因为编剧和导演都没按套路出牌。

一个合格的影评人除了有文化储备,还要有关于电影的专业理论储备,不了解编剧、镜头语言、剪辑、对白、道具、场景、摄像、色彩、音乐、灯光等全部或者其中之一的人,能做的也就是装逼。你连这个画面结构是什么,内容是怎么出来的,为什么出来,应该出来多久,下一个和前一个怎么过度都搞不清楚,那么你拿什么来评?

一个影评人应该了解市场,因为影评既是写给专业人士看,也是写给市场看的,怎么把专业领域的表达浅显易懂地诠释给市场,又怎么用市场得诉求去提醒专业创作,是影评人重要的责任。然而,今天大多数影评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都还习惯于装神。

影评要专业化,不是意识流,你要说编剧就好好说编剧,要说表演就好好说表演,要说剪辑就好好说剪辑,不要上来就哎呀影帝简直太帅了,这是脑残,不是影评。

影评不能带有个人情感,影评人要非常冷峻,理性的抽丝剥茧,从结构,内容,表达,隐喻上来重新诠释,甚至重新解构这一段多媒体话语的意义。那么你不了解文化,不了解视听语言,不了解剪辑,真的写不出什么有内涵的东西。

我个人觉得,电影毕竟是一项艺术,然后再是产业,最后才是商业,中国恰恰是反的。原始积累的初级阶段嘛。但是你不能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初级阶段就不好,现在我们一样有叫好又叫座,艺术又商业的导演和作品。比如老谋子、贾樟柯、周星驰等。



如果要从专业角度来评价一部电影,作为艺术作品,作为工业产品,好不好看,那么顺序是这样的——

1.结构
即本子写得好不好。
不管它是小说改编,还是剧本改编,还是意识流,在最长不超过4小时(一般都是90分钟,但是像意大利的【豹】这样的史诗巨著有三个多小时,美国的【乱世佳人】233分钟)的时间内,叙事是要讲方法的,不能导演在那边流水账,这边观众已经睡着了。有些东西非常重要,比如是否在合适的时间倒叙、插叙,是否运用了新的结构,比如【布达佩斯】大饭店里面的套娃,比如【蝴蝶效应】里面的重复等来创新等。
一个好的本子是讲究韵律的,一切是恰到好处,绝不多浪费一秒胶片,不多花演员一句话,一个动作,但是又能充分的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吸引其注意力。为什么说星爷是天才,为什么老谋子的东西老能得奖,你看人家的每一部剧,绝对没有一张胶片是多余的。
结构一般是分为传统和现代,传统的自然就是戏剧理论的三一律,或者三一律的变种了。这样拍出来很有戏剧舞台效果,观众看起来最不难受。毕竟电影这个东西,是源于舞台的。现代的可以有意识流啊,乱入啊等等。

2.表演
这包括对白,动作,表情。
这就要看演员的功夫了,而导演的作用就是给演员诠释,让他们很好的理解原著和剧本。一句话的抑扬顿挫,一次嘴角的抽动,在眼眶里打转的眼泪,欲言又止的隐忍,一声叹息或者拍案而起等,过了则假,轻了则乏善可陈,必须恰到好处。
很多出生剧场的演员演起电影电视剧来是有腔有调,驾轻就熟,而很多没有剧场历练过的演员,就显得轻浮,驾驭不住剧情和角色。。
3.镜头语言的运用。
有人说张艺谋是搞摄影的,所以色彩和镜头很棒,但是叙事(也就是本子)不行,李安是搞本子的,所以镜头一般,但是很会讲故事。确实能够把本子理解好,又把摄影理解好的导演不多。但是在国外这就是基本功了,比如韦斯·安德森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比如阿尔伯特·拉莫里斯的【红气球】都是两者兼顾的。还比如费里尼啊、希区柯克啊。
我的博导曾经给我讲,从默片到有声,从有声到彩色中间有一个阶段,片子是一帧一帧涂成彩色的!涂成的!涂的!
所以这时候看很多四五十年代的外国老片子,会觉得那个颜色看着很舒服。
镜头语言包括了拍摄时候的光线,角度,画面构图。这些都涉及对光影的应用,可不是你随便拿着一个摄像机,想什么时候搞,就什么时候搞的,要求有多严格?有时候好莱坞为了保持画面光线的一致性,会花巨资搭建和真实场景完全相同的studio,整个剧都在室内人工光线的条件下完成,演员可以随便NG,因为不用担心过了下午6点光线就不足,人物就发黑了。
镜头语言也可以包括后期的剪辑,剪辑montaje可以说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再好的片子,剪辑不好,也可能前功尽弃。

4.其他。
包括道具、服装、场景真实不真实。说实话这个属于硬件了,其实就是个钱的问题。钱多砸出来的。你看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搞东西真得不得了,那可不,当年拍摄【兄弟连】的时候,全美一共就搞得到三架还能飞的C47,老汤叔硬是都搞来了,而且让他们反复飞,然后做特效做编队.......土豪有钱烧。
中国这边嘛......只有娱乐靠球,思考靠脑子。但是你也不得不称赞中国人的智慧,外部条件不足,就室内吧!有专家统计,老谋子拍【有话好好说】,一共就不超过十个主要场景,还基本上都是完全封闭室内——书店、赵小帅家、安红楼下、安红卧室、餐厅、警察局、几条街巷。然而张艺谋仅仅就用台词,剧情,玩得那么转,可能好多人现在都还想得起——「我想你想得想睡觉」。还有李安(这仁兄和国内无关)拍摄饮食男女,基本的矛盾节点全部都在餐桌上。
什么叫大师,这就叫大师。



还有呢,始终不要忘了初级阶段,不圈钱,就没有钱,没有钱,就没有投入,没有影视基地,没有摄影棚,没有摄像机,没有特效,没有演员,没有技术人员,没有道具,等等等等。
现在我们处在的是圈钱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现在的玩法就是——
新贵们有了钱开始附庸风雅,但是又改不了资本家的脾气,不是在欣赏和资助艺术,而是在强奸艺术。有了钱我就是老大,在这种态度下搞出来的玩意儿,王婆说没有锅气,新贵们才不管你锅气不锅气,必要的时候,杀了王婆都可以。
怎么没有节操,怎么吸引眼球的东西,新贵们就怎么大把大把的投资。食色性也嘛。
先把钱砸下去,一大半用来铺宣传,搞营销,一小半拿给你搞创作,这中间还有一大半是明星大腕帅哥大胸来分,还能给本子、摄影、剪辑剩多少呢?最后选个好档期圈钱就OK。艺术?我老板不懂,你们老百姓也TM不太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骗你的钱,你骗小妹妹,大家各取所需呗。
这是艺术吗?不是,这就是生意罢了。不是生意不好,只是新贵们的吃相还比较难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