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严嵩明明是乞食于墓穴而死,为何【大明王朝1566】会让严嵩善终??

2020-12-25影视

谢邀!

作为一个【大明王朝1566】的老粉丝,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其实从初中时候就开始了,恰如2007年一次放学回家,偶然看到此剧,便如惊鸿一瞥,此生念念不忘!

之后上高中、上大学、出社会工作,大头鱼时常会一刷、二刷、三刷.......反复琢磨里面的话语与人物交锋,到后面干脆买了刘和平老师的原著,去仔细揣摩当中的布局。

那么为什么大头鱼会经常去重新刷剧了呢?因为这部作品是值得你在生命任何一个阶段去重新解读的好作品,每一次的观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这对于当下年轻人在职场、在人生价值观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那么我们回到题主的问题,为什么这么一部豆瓣评分9.7分的高分精品剧,没有按史实将严嵩的结局呈现出来,而用艺术化的重塑了一个善终的结局?

这里就说一下本剧的基调,首先有一点是非常重要,【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历史架构影视作品,而非史实记录片,刘和平老师只是借鉴了明朝嘉靖历史故事的外壳,重新讲了一个新的故事!

换而言之,里面的人物设置,故事主线,都会有较大的艺术变动,例如在此剧中开始出现的第一个主线矛盾: 改稻为桑!

明朝嘉靖年间浙江有改稻为桑的国策吗?没有,但为什么我们却又觉得如此的真实呢?

因为很简单,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曾做过各种版本的「 改稻为桑 」的翻版,以国策为名,行侵民之实。

因此「 改稻为桑 」这样看似编剧刘和平老师的虚无的构想,在嘉靖39年间这样财政赤字、官员腐败、浙江倭乱的真实大环境下,却显得格外的真实。

这是一种虚无的历史畅想,但却是真真实实的历史事实!

由此,大家应该得到一个共识:那就是【大明王朝1566】你不能当明朝历史片来看,但你可以当真正的「历史」片来看!

可能讲这大家会糊涂了,感觉大头鱼是不是脑袋瓦特了,这句话前面说不能当历史片来看,后面又说可以当真正的历史片来看,岂不互相矛盾?

其实这并不矛盾,首先解释一下,前面那句核心意思是:

【大明王朝1566】不是传统意义的历史史实片,里面的故事案例在明朝历史上,是没有的。学习明史的朋友自然知道,没有学过明史的朋友自然也不能当成真正的明史片来看,这样会造成史实错误。

后面那句话核心意思是: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基于明朝历史外壳来讲整个封建王朝灵魂内核的史诗作品,刘和平老师想用嘉靖在位最后几年,野心勃勃的填入了中国千年传统社会运转的规律。

正是因为如此高的历史格调,能让观众在历朝历代都能找到相应的「影子」,所以又显的【大明王朝1566】如此格外的真,是一部真正的历史史诗大剧!

在这里题外提一嘴,这样的大历史宏观的作品,足以与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相媲美了。

那么清楚了【大明王朝1566】的基调,自然我们也能理解刘和平老师定然不会按照史实的将人物结局拍出来,而是进行艺术化演绎。

那么问题来了:

刘和平老师又为什么把严嵩的结局这样改呢?他的此举有何深意?

这个问题就像前面说的,大头鱼从初中就开始思考,按照中国传统影视作品处理方式,自然就是善恶终有报,天道有轮回!

但这种影视处理方式,只是我们「好人有好报,坏人有恶报」的美好祈愿。

记得在香港著名警匪片【无间道】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黄秋生饰演的黄志诚与刚刚进入黑道的韩琛在一起吃盒饭时候,黄志诚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这句话道出的是一个混乱、黑暗、毫无公平天理的畸形社会。

这要放在我们鲁迅先生的笔下,其实就是他老横眉冷对,口中常骂的「 吃人的社会 」!

上述两种,虽然很让人不愿接收,却往往现实又有影子,显得格外真实。

刘和平老师想要传递东西,不仅仅是这一点显而易见的「真实」,何意?

严嵩虽然贪鄙成性,但心里有轻重,知道索取有度,知道哪里是「禁区」,哪里是「开放区」!

这在【大明王朝1566】中雨中严嵩痛斥严世蕃的话语,我们能窥见一二:

「严世藩,我告诉你,大明朝只有一个人可以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能遮风挡雨的也只有一个人,就是我!丢掉你手中的伞,它救不了我们严家……一部二十一史都只诛灭九族,唯有我大明朝可以诛灭十族……」

从这段我们就能窥见严嵩这位宰辅之道:

那就是不违上,不逆上,处处唯上处事,有好事归上,有黑锅自己背!

就是如此的「 为政之道 」,有如此的觉醒认知,嘉靖才能放心让严嵩能把持内阁二十多年。致使明朝嘉靖年间,土地兼并四起、东南倭乱不止、西北鞑靼犯边、云南四川苗民叛乱、江西湖南矿工起义............

这些问题都是严嵩的「锅吗」?是,也不是!

刘和平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精于权谋的嘉靖皇帝,把清名留给自己,把黑锅丢给严嵩,将道家的制衡权谋发挥到极致。

正是如此的精心的设置,让我们观众认知到,历史上一朝一乱绝非归为某个奸臣佞人如此浅薄与简单。

这是一个组织系统整体的溃烂!

这从剧中那些所谓的清流的做法中,我们也能窥见一斑:

浙江新安江大堤被严党炸毁,百万浙江灾民嗷嗷待哺。胡宗宪心急如焚,赶往江苏南直隶找清流党赵贞吉借粮救灾。

此时的清流党巴不得浙江因为没粮,乱起来,从而扳倒严党,让自己上位。一向以仁义道德为立身之本儒家士子的赵贞吉竟然这样说话:

赵贞吉:「你我二十年的故交,豁出去我给你交了底。朝廷有人跟我打了招呼,叫我不要借粮给你。」
胡宗宪:「是小阁老还是徐阁老他们?」
赵贞吉:「两边的人都不希望我借粮给你。」 胡宗宪:「那浙江呢?就让它乱下去?」
赵贞吉有些急了:「事情已经洞若观火。浙江不死人,这件事便完不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逝者如斯,死一万人是个数字,死十万人百万人也是个数字。你和我都挡不住。」

好家伙,儒家以百姓为本的信念的儒学士子,竟然说出如此不知廉耻的话来,圣人的书,果然读到狗肚子里去了,真真应了那句话「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其实就能知道,所谓的严党与清流,其实不过一丘之貉。谁上位,也是视百姓为鱼肉,所不同的事是:

严党吃肉,连骨头都不给百姓;清流吃肉,多少还剩点汤给百姓!

真正以百姓之心为己心的,只有一个从头怼到尾,从浙江抬杠抬到京城,不受待见的海刚峰!

只有他,才会在寒冷的大兴县,看着单衣过冬的老百姓,流下炽热的眼泪。

而不会是,「 死十万,百万也只是数字 」的赵贞吉、不会是「 就当烂一块疮 」的张居正、不会是「 也只好再苦一下百姓 」的清流党领袖徐阶。

如此基调下,我们自然能理解刘和平老师在严嵩的结局处理上的「良苦用心」:

没有我们预想的「快意恩仇」,没有什么「大快人心」,换了一个严嵩,不过是又换了一个比严嵩更贪的徐阶。

所谓的正义,不过诏书上罄竹难书的罪状,现实其实是如此的「索然无味。

这就是古代封建社会真实写照,这是中国古代传统儒家文化社会下的「精神分裂」。

统治者嘉靖,不会因为严嵩的贪鄙,而记恨,他只会记得严嵩给自己背过黑锅,受过委屈。只是因为到了一个阶段,需要新的背锅的人来替他了。

这就是封建统治者嘉靖的特性,单凭好恶,来判断大臣「贤良」,这就是封建社会制度的缺陷与本质。

你们觉得严嵩是贪官,我嘉靖喜欢他,我罢免他,但我还会念旧情给他善终。

这种写照虽然不是真实的明朝历史,但却比明朝历史还要「 真实 」。这是整个2000年封建社会统治政治的贯病。

这样的处理结局,让观众能逃离固有的善恶唯一的认知标准来看待历史,这其实才是真正的历史:

没有绝对的好人,没有绝对的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