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李莲花的人格境界,评【莲花楼】

2024-01-16影视

天下第一李相夷,逍遥自在李莲花

李莲花 ,一个带着房子和狗,流浪于江湖的「神医」。

曾经是闻名武林的四顾门门主李相夷,在一次大战后身受重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李莲花】 传承着,自庄子起的逍遥精神。

【莲花楼·李莲花和狗】 为「侠」以及「侠生活」做了一个精彩的注脚。

但不同于自由主义的逍遥观,为了自由而自由,李莲花的人生和人格里有着更加厚重的底色。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这是 梁启超 先生对侠的定义,提到梁启超,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历史课本上的「维新变法」,「公车上书」。

近日,我在读 【情感与启蒙——20世纪中国美学精神】 一书发现,梁启超先生还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与王国维、蔡元培,一起构筑了中国美学启蒙的第一块界碑。

梁启超 先生,倡导一种乐观的人生观,这让他即使遭遇失败,亡命异国,仍然没有产生消极、悲观、绝望的态度,仍充满希望的去工作、生活、奋斗。

他提出一种融汇多元文化、极具现代意义的人格理想:

这种人格有对客观世界取得独立地位和优胜姿态的主体性,要摆脱中国古典文化的感性束缚,走向社会伦理的普遍性,最终表现为一种意志的情感化。

当我读到这段话的时候第一个想到就是李莲花,他完美的契合了这种浪漫主义的人格理想。

山上的神

「对客观世界取得独立地位和优胜姿态的主体性」——对应的是李莲花的过去,李相宜。

很喜欢B站一个【莲花楼】剪辑视频,用的【半山腰】配乐,歌词中一句「不过是上山的人,怎么嘲笑下山的神」,道出了李相宜的高度。

在李相宜时代,他绝对是巅峰人物,他完成了自身武学的精进,以一个绝对的优胜主体地位,创立四顾门、百川院,引领众人打破传统的束缚,建立一个全新的武林。

那时的他,可谓: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下山

「摆脱中国古典文化的感性束缚」——这一段对应的是东海之战后的李相宜。

孤峰绝顶,转见寂寥,战败后的李相夷,面对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重创,还有一连串诛心的背叛,怨怼。他曾以为的知己,原来早就有了异心。

人生,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起了傲心,便迷了心智,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他人。

一句:你只当大家仰仗你敬重你,却不知,你已成为他人心中所累。李莲花已经恍然大悟。

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李相宜给了自己一个全新的名字,李莲花。

那是一段难熬的日子,他一点点的从山上走下来,回忆着,观察着那些在山上的人和正在爬山的人。

回归本心,他发现自己的背后竟一无所有。每当方多病提起他的少年往事,他总是忍不住自嘲,那是愧悔、抱憾也是顿悟,释然吧。

第二座山——有「责任心」的「趣味」人生观

」走向社会伦理的普遍性「——对应李莲花游走人间的十年。

笛飞声再次见到李莲花时,说他只剩一层功力,十年间活得像一只狗。

我却觉得,这十年,是李莲花人生的另一个高峰,他攀上了另一座山,那座山隐藏在迷雾之中,高耸入云,很多人看不到。

【第二座山】 是一本探讨生命意义的书,里面介绍了一种人生模型,作者发现很多善良、安静、喜欢小乐趣,心存大幸福的人,他们的人生呈现出「 双峰模式 「。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这些人初期,会攀登人生的 第一座山 ,山上是我们文化所认可的目标,成功,社交,财富等等,在这座山上,世界说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接着他们会因为一些内因或外因,选择攀登人生的 第二座山 ,如果说第一座山是构建自我和定义自我,那么第二座山则是摆脱自我,舍弃自我,专注于奉献。

在我看来,第二座山,用梁启超先生的有 「责任心」的「趣味」人生观 来定义,更契合。这是一种融合了佛家世界观、西方自由、平等、博爱观念的审美理想。

它把人生和社会,作为审美对象,赋予人生以乐趣,它的本质是超现实、超利害得失、超官能欲望。

我觉得李莲花践行了这种有责任心的趣味人生。

十年来,他开始做饭,养狗,种菜,每次看诊只收五两银子,回归了人生最基本的自给自足,不多不少,一切够用就好。

十年来,他遇到了很多人,也救了很多人,比如素手书生,妙手空空等等。

他的心中不再只有自己,他看到了云云众生,也融入其中。他温柔的看着他们,如其所是的看着,不带偏见和立场,没有任何利害关系,不比较,也不评判。

十年来,他应该也破了一些案子,点破了一些罪行,就像他遇到方多病后做的一样,他做这些不为名,不为利,只是尽一份自己的责任,为死者说句话,也为生者说句话,仅此而已。

至于能不能救人,能不能改变世道,不是他所求,也不是人能求的。

梁启超说「把人类无聊的计较一扫而空,喜欢做便做,不必瞻前顾后「,遭遇挫折只一句,「此路不通」另寻他法。

李莲花那句「天无绝人之路,绝起来真没路」是戏谑,也是一种把命运看做客体的审美吧。

境界

「意志的情感化」——对应了李莲花最后的选择。

李莲花身份暴露,终与师兄一战。救命的药就在身边,他确早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李莲花享受了美好的十年,十年有滋有味的人生,他最终给自己下了一纸判书,断了自己的生死,也断了自己一生的价值。

他撑着病体去为佛彼白石证明清白,安抚皇帝的疑心,救下方多病的父亲。

宝剑已断,他答应笛飞声的一战,终无力实现,幸好他的武功心法已经传给了方多病,而那小子又资质不凡,想来以后会武功大成,李莲花终于了无牵挂了。

等他归来的人,也许终究等不到了。

境界,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梁启超 【饮冰室专集·自由书·惟心】

梁启超自诩为「 非惟 」主义,他想超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限制,从心物两界的融合上找到第三条路。他把两者结合而成的生活称为「人生」。人生真假、美丑的审美关照,全靠「自我内省」的自我创造,这种自我创造就是「境界」。

李莲花创造了自己的境界, 高高者天、皎皎者心,俯仰但求不愧,千古自有定评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唐代李白的【山中问答 / 山中答俗人问】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句诗让我泪目。

李莲花远去了,但我想他只是去了另一个境界,那是众人见不到的神仙之地。

参考书籍:

【情感与启蒙——20世纪中国美学精神】朱存明

【第二做山】【美】戴维·布鲁克斯(David Br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