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为什么那么多蜀汉粉都不喜欢尊刘贬曹的【三国演义】?

2024-01-22影视

原因很简单: 【三国演义】有些方面的水平真令人难以恭维。

可能它本身的想法是「尊刘贬曹」,但实际的效果却是低级粉刘+低级黑曹,反而误人子弟。

具体例子非常多,下面为大家列举些:

先说对曹操的洗白和美化,包括但不限于:

1) 三国志明确记载曹操公元195-196年前后屠雍丘并尽灭张超张邈全家。

三国志 卷7: 邈从布,留超将家属 屯雍丘 太祖攻围数月,屠之,斩超及其家。

而演义却完全跳过屠城(甚至还说曹操安民修城)和灭族暴行,只写了张超自焚。

三国演义 第12回:曹操将得胜之兵,杀入城中,势如破竹。 张超自焚,张邈投袁术去了。山东一境,尽被曹操所得。安民修城,不在话下。

2) 【三国志】裴注有明确记载曹操手下程昱以人肉为曹操做军粮。

三国志 卷14裴注引【世语】曰: 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三国演义】却不但对此只字未提,反而虚构了刘安杀妻给刘备吃这一变态情节。

三国演义 第19回: 当下刘安闻豫州牧至,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乃杀其妻以食之。 玄德曰:「此何肉也?」安曰:「乃狼肉也。」玄德不疑,乃饱食了一顿,天晚就宿。

3)【三国志】明确记载曹操公元198年平吕布时屠彭城。

三国志 卷1: 九月,公东征布。 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

结果这段被演义完全跳过。

三国演义 第19回: 孙观等各自四散逃避去了。吕布直杀到天明,方知是计;急与陈宫回徐州。到得城边叫门时,城上乱箭射下。糜竺在敌楼上喝曰:「汝夺吾主城池,今当仍还吾主,汝不得复入此城也。」
三国演义 第19回: 玄德悲喜交集,引二人见曹操,便随操入徐州。 糜竺接见,具言家属无恙,玄德甚喜。陈圭父子亦来参拜曹操。 操设一大宴,犒劳诸将。操自居中,使陈圭居左、玄德居右。其馀将士,各依次坐。

4) 【后汉书】明确记载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后,曹操坑杀袁绍降卒数万,结果却被演义洗成全是战争中击斩。

后汉书 卷74上: 余觿伪降,曹操尽坑之,前后所杀八万人。
三国演义 第30回: 操军追之不及,尽获遗下之物。所杀八万馀人 ,血流盈沟,溺水死者不计其数。

5) 【后汉书】明确记载公元204年曹操屠杀邺城,且多有侵占袁氏妇子。 种种暴行让孔融都看不下去了,乃至出语讽刺。

后汉书 卷70: 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 ,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

演义却改成了曹操入城下令严禁侵犯百姓及袁氏一家

三国演义 第32回: 操先下令:如入冀州, 休得杀害袁氏一门老小;军民降者免死

6) 【三国志】和裴注引【魏书】多处记载曹操有公开军法「围而后降者不赦」,抵抗后不屠城不杀降则可算是特赦。

三国志 卷9: 河北既定,从围壶关。 太祖令曰:「城拔,皆坑之。」连月不下。 仁言于太祖曰:「围城必示之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将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引日久;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太祖从之,城降。
三国志 卷17: 昌豨复叛,遣禁征之。禁急进攻豨;豨与禁有旧,诣禁降。 诸将皆以为豨已降,当送诣太祖,禁曰:「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後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自临与豨决,陨涕而斩之。
三国志 卷17: 太祖既围邺,破邯郸,易阳令韩範伪以城降而拒守,太祖遣晃攻之。晃至,飞矢城中,为陈成败。範悔,晃辄降之。 既而言於太祖曰:「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原公降易阳以示诸城,则莫不望风。」
三国志 卷14裴注引【魏书】曰: 贼有千馀人请降,议者皆以为宜如旧法,昱曰:「诛降者,谓在扰攘之时,天下云起,故围而后降者不赦,以示威天下,开其利路,使不至于围也。今天下略定,且在邦域之中,此必降之贼,杀之无所威惧,非前日诛降之意。臣以为不可诛也;纵诛之,宜先启闻。」

而演义自始至终对这些暴行只字不提。

7) 三国志裴注引【魏略】有记载曹操设置法律强行录夺治下寡妇配给士兵,而其下属甚至变本加厉,为了政绩强夺已婚嫁的妇女,造成各种人间惨剧。和鬼子「慰安妇」政策有得一拼。

三国志 卷16裴注引【魏略】曰: 初畿在郡,被书录寡妇。是时他郡或有已自相配嫁,依书皆录夺,啼哭道路。 畿但取寡者,故所送少; 及赵俨代畿而所送多。文帝问畿:「前君所送何少,今何多也?」畿对曰:「臣前所录皆亡者妻,今俨送生人妇也。」帝及左右顾而失色。

PS: 杜畿204-220年任职河东太守,「初畿在郡,被书录寡妇。是时他郡或有已自相配嫁,依书皆录夺,啼哭道路」明显皆发生在曹操时期。

但演义对此恶政仍然只字未提。

8) 【三国志】和裴注多处记载曹操治下徭役繁重,继而造成百姓起义,支持关羽。

三国志 卷1裴注引【曹瞒传】曰: 是时南阳间苦繇役,音于是执太守东里褒,与吏民共反 ,与关羽连和。
三国志 卷11: 建安二十三年,陆浑长张固被书调丁夫,当给汉中。 百姓恶惮远役,并怀扰扰。民孙狼等因兴兵杀县主簿,作为叛乱,县邑残破。 固率将十馀吏卒,依昭住止,招集遗民,安复社稷。 狼等遂南附关羽。羽授印给兵,还为寇贼,到陆浑南长乐亭,自相约誓,言:「胡居士贤者也,一不得犯其部落。」一川赖昭,咸无怵惕

可悲的是,【三国演义】还是对此只字未提,哪怕它完全可以在关羽北伐章节中顺带说下的。

三国演义 第74回: 却说关公分兵一半,直抵郏下。
三国演义 第75回: 却说关公擒了于禁,斩了庞德,威名大震,华夏皆惊。

9) 【三国志】里明确记载曹操对官渡之战的大功臣许攸过河拆桥,杀害了他。

三国志 卷12: 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三国志 卷12裴注引【魏略】曰: 攸自恃勋劳,时与太祖相戏,每在席,不自限济,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兾州也。」 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内嫌之。其后从行出邺东门,顾谓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出入此门也。」人有白者,遂见收之。

结果【三国演义】把锅都甩给了许褚一时气愤杀人,把曹操从白眼狼洗成了白莲花。

三国演义 第33回: 攸唤褚曰:「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褚怒曰:「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夺得城池,汝安敢夸口!」攸骂曰:「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 褚大怒,拔剑杀攸,提头来见曹操,说许攸如此无礼,某杀之矣。操曰:「子远与吾旧交,故相戏耳。何故杀之?」深责许褚,令厚葬许攸。

10) 【三国志】里多处记载曹操在创业中得到了袁绍的大力相助。

三国志 卷17: 初,清河朱灵为袁绍将。太祖之征陶谦,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战有功。绍所遣诸将各罢归 ,灵曰:「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复何之?」遂留不去。
三国志 卷1: 秋九月,太祖还鄄城。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 于是绍使人说太祖,欲连和。太祖新失兖州,军食尽,将许之。程昱止太祖,太祖从之。
三国志 卷7: 祖围张超于雍丘,超言:「唯恃臧洪,当来救吾。」众人以为袁、曹方睦 ,而洪为绍所表用,必不败好招祸,远来赴此。超曰:「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者,但恐见禁制,不相及逮耳。」 洪闻之,果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兵,又从绍请兵马,求欲救超,而绍终不听许。超遂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

而【三国演义】对此也完全忽略不计,夸大了曹操「英雄气」的同时,也隐晦了他的过河拆桥。

再说对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的抹黑:

1) 【三国演义】虚构了很多关于刘备的低端情节,结果在现代都成了刘备黑点。

比如「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刘安杀妻」,以及「刘备摔阿斗」这三个桥段,都影响深远,现在还有不明真相的公众号拿它们来黑刘备虚伪,甚至炮制阴谋论。

三国演义 第15回: 却说张飞拔剑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 「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三国演义 第19回: 当下刘安闻豫州牧至,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乃杀其妻以食之。玄德曰:「此何肉也?」安曰:「乃狼肉也。」玄德不疑,乃饱食了一顿,天晚就宿。 至晓将去,往后院取马,忽见一妇人杀于厨下,臂上肉已都割去。玄德惊问,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玄德不胜伤感。
三国演义 第42回: 原来阿斗正睡着未醒。云喜曰:「幸得公子无恙!」双手递与玄德。 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后人有诗曰: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 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

而事实是这些桥段都是【三国演义】自己瞎编出来的,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刘备真说过或做过这种话和事儿。

虽然演义的作者们可能主观是想赞美刘备(存疑,因为摔阿斗这诗我觉得恶意满满),但创作出来的情节真的过于劣质。实际起到的效果完全是在丑化刘备,即鲁迅说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甚至可以说,刘备在现代人影响中绝大多数的黑点,都是【三国演义】虚构出来的。

2) 为了突出其他人的形象,【三国演义】大为贬低了刘备的能力,乃至在个别地方丑化了刘备的性格。

比如为了显示诸葛亮的才能,【三国演义】将刘备的博望坡之战移花接木到了他身上。

三国志 卷32: 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 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三国演义 第39回: 却说孔明收军,关、张二人相谓曰:「孔明真英杰也!」行不数里,见糜竺、糜芳引军簇拥著一辆小军,车中端坐一人,乃孔明也。 关、张下马拜伏于车前。须臾,玄德、赵云、刘封、关平等皆至,收聚众军,把所获粮草辎重,分赏将士,班师回新野。 新野百姓望尘遮道而拜,曰:「吾属生全,皆使君得贤人之力也!」

另外汉中之战也基本都改成了诸葛亮一人的功劳,其实诸葛亮虽然功勋卓著,但主要体现于后勤。前线的首功还得是刘备本人,第二则应该是法正。

这还算好的,毕竟以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可以不分彼此。

但【三国演义】下面的改编,就有点儿离谱了:

为了突出庞统,虚构出来了刘备一开始因为他丑而薄待他的情节,把刘备黑成了以貌取人之徒。

三国演义 第57回: 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乃问统曰:「足下远来不易?」统不即取出鲁肃书并孔明投呈,但答曰:「闻皇叔招贤纳士,特来相投。」 玄德曰:「荆楚稍定,苦无闲职。此去东南数百里,有一县名耒阳县,缺一县宰,屈公任之。如后有缺,却当重用。」

事实是在刘备任下,庞统本就升官了(从郡功曹升到了从事领县令),很可能还是在没有面试的情况下(面试后刘备非常欣赏庞统,直接再次升官了)。

且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说刘备以貌取人过,甚至都从未描述过庞统长得丑。

三国志 卷37: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 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

相反,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刘备用人能力极强,同时期最接近唯才是举的就是他。

三国志 卷32: 蜀中殷盛丰乐,先主置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还其谷帛。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 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

再比如为了突出张任,【三国演义】在益州之战给刘备虚构了多次大败。

但其实历史上的张任虽然算个忠臣,打仗根本不是刘备的对手,多次为刘备所败,并被擒杀。

三国志 卷32: 璋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于涪,皆破败,退保绵竹。
资治通鉴 卷66: 刘璝、张任与璋子循退守雒城,备进军围之。 任勒兵出战于雁桥,军败,任死。

另外根据【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刘备的益州之战很可能野战就没败过,唯一的挫折是雒城攻城战,打了一年(整个益州之战则是一年半左右)。

而在东汉末年,长期攻城战并不稀奇,像曹操攻雍丘(195年八月到十二月)打了四个月,攻邺城(204年二月到八月)打了半年;而袁绍攻东武阳(「历年不下」)和易京(「连年不能拔」)也都打了至少一年。

结果演义把张任一个历史上的龙套塑造成了名将,把刘备则写成了废物。光这点,就没法说是在过度美化刘备了,过度美化张任还差不多。

3) 无限夸大注水了蜀汉的兵力,且虚构了孙吴求和的条件,继而塑造了刘备和诸葛亮穷兵黩武的恶劣形象。

比如夷陵之战硬给刘备注水出七十五万大军,再给陆逊一把火烧光。然而事实是历史上刘备根本没动用这么多士兵,也没有这么多兵力(七十五万兵得三国加起来才能凑出来的)。根据【三国志】和【裴注】的侧面记载,夷陵之战中的蜀汉兵力应在五万人左右,损失则是数万人(包括阵亡和投降)。

三国志 卷2裴注引【魏书】曰: 癸亥,孙权上书,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埽扑,以克捷为效。」 帝报曰:「昔隗嚻之弊,祸发栒邑,子阳之禽,变起捍关,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以称吾意。」
三国志 卷47: 逊随轻重以兵应拒,自正月至闰月,大破之。 临陈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刘备奔走,仅以身免。

同时【三国演义】又虚构了孙权提出归还荆州给刘备,被刘备拒绝的情节。以此塑造出刘备被仇恨冲昏了头脑,穷兵黩武。

但其实历史上虽然有孙权向刘备求和的记载,却并没说条件。而根据诸葛瑾的书信,大概率是完全没有割让荆州的意思,而是让刘备接受既定事实的。

三国志 卷32: 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 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 ,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武陵五谿蛮夷遣使请兵。
三国志 卷52: 刘备东伐呉,呉王求和,瑾与备笺曰:"奄闻旗鼓来至白帝,或恐议臣以呉王侵取此州,危害关羽,怨深祸大,不宜答和,此用心于小,末留意于大者也。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 陛下若抑威损忿,暂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

所以刘备拒绝罢兵也合情合理。

在夷陵之战后,【三国演义】又莫名其妙的写诸葛亮带五十万大军南征,用严重兵力灌水塑造出蜀汉穷兵黩武。

三国演义 第87回: 是日,孔明辞了后主,令蒋琬为参军;费袆为长史;董厥、樊建二人为掾史;赵云、魏延为大将,总督军马;王平、张翼为副将;并川将数十员: 共起川兵五十万,前望益州进发。

其实历史上诸葛亮南征最多也就动用了数万人而已。蜀汉要真能随便有五十万大军,九成九统一天下了。

4) 【三国演义】还虚构了很多关于诸葛亮的低端情节,结果在现代也成为了他的黑点。

这里面最有名的就是诸葛亮和魏延的反骨剧情,将诸葛亮塑造成了一开始就不信任魏延,多次排挤打压他。同时把魏延也污蔑成了反复无常的不忠之徒。

然而根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对魏延整体很不错,基本算是重用,也从没暗中害过他,或者设计除掉他。

三国志 卷40: 建兴元年,封都亭侯。 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於阳谿,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三国志 卷40: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後,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 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後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
三国志 卷40: 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而魏延虽然性格问题非常大,且在诸葛亮死后各种骚操作乱搞,却也从未想过背叛蜀汉。

三国志 卷40: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 ,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 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结果两人一个被【三国演义】黑成小人,一个被黑成叛徒,都明显是丑化了。

PS: 【三国演义】虚构出的华容道情节其实也丑化了诸葛亮的人品(明知曹操命不该绝还让关羽立军令状),但恶劣影响远小于魏延「反骨」,就不赘述了。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对曹操主要的鞭挞,也就剩下奸诈和不忠了。问题是历史上的曹操不但确实奸诈、不忠,还非常残暴、虚伪呢,尤其这后面两点被演义洗白了很多。

同时,【三国演义】根本没有过度美化诸葛亮和刘备,反而因为有些虚构的情节水平过于拙劣,在事实上严重丑化了二人,给他们凭空制造出了很多历史中本不存在的黑点。

这就导致如果光看【三国演义】,很难理解刘备对自己和曹操的对比评价有多准确。

三国演义 第60回: 玄德曰:「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 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若以小利而失大义于天下,吾不为也。」

甚至不夸张的说,现在很多曹粉刘黑,其实都是被【三国演义】之拙劣虚构/改编剧情所影响了的。

而如果这些人真能知道:曹操及其手下屠城远不止在徐州一次、主动拿人肉当军粮、且其治下强征妇女当慰安妇,横征暴敛导致民变四起,恐怕其中很多人也没脸再称他为「可爱的奸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