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为什么与周星驰合作过的一些人说他性格不好?

2014-08-23影视

1990-2019,周星驰穿越三十年的时空,逗笑了几代人的青春。他的传奇能否继续,我们不得而知。但喜剧之王,实至名归。

许知远的【十三邀】里,王晶评价周星驰:他从来都是最好的,今后三十年都未必有人追得上。

【美人鱼】中,周星驰以词曲作者身份,创作宣传曲【无敌】,开头便是: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

周星驰很寂寞,但他的寂寞,却不是无敌的错。

高处不胜寒。从成名开始,周星驰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但让他备受争议的,除了电影,还有人品。

这些年,多位导演与他反目决裂,合作伙伴不欢而散,黄金搭档形同陌路,甚至还有人对簿公堂。有段时间,「倒周」似乎成了某种政治正确。

他电影里的经典配角,皆因他而火。他也一直提携新人,捧红数名「星女郎」。他的商业伙伴,也都因他巨大的票房号召力,赚得盆满钵满。

他到处施恩于人,却成了孤家寡人。

有人指责他自私爱钱。

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李修贤曾说:周星驰忘恩负义,发达后不认人。王晶在不同场合都表达过:周星驰只为钱拍电影,尊重周先生的演技,但不欣赏他的为人。向太陈岚则直言:周星驰欠钱不还,膨胀之后不尊重恩师。

李修贤是周星驰的伯乐和恩师,师徒交恶的版本有很多,但都离不开一个钱字。故事剧情跟赵本山和范伟类似,李以恩师自居,让周自降身价,为他拍戏赚钱,周屈身报恩,但即便恩深似海,也不能无休无止,拍了几年后,周想脱身,李不答应,嫌隙自然产生。

虽然李修贤并不买账,但周星驰依然在多个场合表达对他的感恩。「我非常感谢李先生,因为这个机会他没给别人,就是给了我。如果没有李先生,我可能什么都不是」。第21届金像奖,周星驰凭【少林足球】拿到最佳导演奖,在获奖感言里依旧特别向李修贤致谢。

抨击周星驰高片酬的人不在少数。但事实上,有人统计,1988-2008年,周星驰主演的电影票房高达13.34亿,这仅是香港地区,并未包括大陆、台湾、日韩和东南亚的票房,但同期他的片酬仅为1.56亿。而对一部电影来说,周星驰的贡献绝不只表演,在编剧、导演、监制等环节,他也会深度参与。

他很早便涉足商业,且颇有建树。成名之初投资房产,已积累巨额财富。1989-2000年,先后成立星炜(后更名为彩鹰)、彩星、星辉、品记国际等公司。2011年,成为比高集团第一大股东。2013年,投资建立西游影城。

对金钱的态度,他颇为坦诚。在央视节目【看见】中,周星驰说:你知道我小时候家里穷,现在有机会了,就希望凭自己的能力多赚一点钱,但我觉得赚钱是配套,核心的还是把事情做好。

孰是孰非,不便评价。如果非要作个结论,也绝非谁对谁错那么简单。

有人指责他不尊重人。

有人说他是「太上导演」,有人说他是「片场暴君」,王晶说周星驰是主宰一切的人,冯小刚也说:周星驰不懂礼尚往来,他曾数次为周星驰捧场,但请周星驰参加活动却意外遭拒。、

周星驰性格内敛,但凡在公众场合露面,便显局促紧张。在采访中他也曾坦言:「自己从小就不是领头的孩子,还会被人欺负」。这些事实,让人很难把他与暴君这样的强势词汇联系到一起。

回溯他的过往,如果厘清四条脉络,或许可以抵达真相。

1.他对自己的电影世界了如指掌

每个演员对角色都有自己的理解,角色的最终呈现一定是演员和导演共同塑造的结果。

但周星驰的电影,个人风格太过鲜明,里面所有角色都需要格式化后重新塑造,每个演员都只能是木偶,必须牺牲自己的艺术诉求,完全按照周星驰的要求,才能呈现「周氏风格」。事实上,在拍摄期间,别人演之前,周星驰一般都会先演一遍,然后演员再进行模仿。

如此一来,演员的个人表达和周星驰的期待就会形成冲突。如果演员认可周星驰的想法,自然皆大欢喜。如果不认可,即便最后妥协,也容易心生不满。

在【唐伯虎点秋香】里扮演石榴姐的苑琼丹,这么形容周星驰:「他太聪明了,平常的事还好,凡是有关电影,没有人比他更聪明,可以几天不睡研究那些镜头,聪明成这样子偏又勤奋,不成功才怪」。

事实证明,他电影里的金牌绿叶,塑造都很成功。有些演员作品很多,但被观众记住的,还是周星驰电影里的形象。

【大话西游】里扮演唐僧的罗家英曾跟周星驰多有龃龉,但他也承认,人生最重要的三部电影是【女人四十】【国产凌凌漆】【大话西游】,后两部都是周星驰作品。黄一飞则凭借【少林足球】里大师兄的角色,获得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

【唐伯虎点秋香】中饰演华夫人的郑佩佩则说:「我可不能忘恩负义,没有星仔,内地几亿人口怎么会认识我‘华夫人’啊!」

在周星驰的电影世界里,只有他自己,才是那个最清醒的人。

2.工作极度认真

周星驰在工作中认真到近乎偏执。在自己的电影中,从筹划、剧本创作、美术、特效、武术指导、到后期制作、混录各个环节,他都事无巨细,亲自把关,甚至连电影特效中猩猩捶打胸口的声音不像动物这样的细节,也会反复调整,力求完美。

王晶曾说:一般人觉得差不多就可以了,周星驰则必须要达到他要的效果才肯罢手。林子聪说:周星驰的要求就是更高更好。1993年接受黄霑采访时,周星驰说:我会做好一个演员的本分,但有时剧本真的太差,我不能袖手旁观。

接受柴静采访,被问及四面楚歌的人际关系时,周星驰平静地说:「我在工作中是个非常认真的人,一个镜头你拍100遍,你看会不会有人不高兴,人家会觉得差不多就行了,你干嘛啊,那么麻烦,你是不是有问题。」

在周星驰眼里,事永远比人重要。他是个天才,天才都是完美主义者。但不被理解,是天才的宿命。

3.早期曾在膨胀中迷失

吴孟达曾说,有一段时间他觉得周星驰迷失了,有点自我,但这些年慢慢有了变化。王晶也有类似的观察。后来,柴静把吴孟达的评价转述给周星驰,他没有否认,只是说: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人总是会变的。

一个人膨胀,是因为无法驾驭已经取得的成功。周星驰26岁成名,一座尚未筑牢的智慧堤坝,要抵挡住滔天名利的冲击,对任何人来说,恐怕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

但正如吴孟达和王晶的观察,这些年周星驰也越来越包容。在片场,除了一以贯之的高要求外,他开始变得温和。邓超曾说:在拍摄【美人鱼】时,星爷会耐心地听我对角色的理解,在现场,也一直鼓励我,以他的地位能做到这样,我觉得他很有胸怀。

4.过于真实,欠缺共情能力

周星驰太过真实,他思维直接,对别人所表达的信息缺乏基本的敏感度,增加了沟通成本,给他的人际交往造成困扰。

他很严肃,经常分不清玩笑和真话,对于别人并无恶意但也毫无营养的调侃,往往没有兴趣回应,有时甚至表现出抗拒,但为了缓和气氛,也会尴尬一笑,像在示弱,但依然遮不住无奈和不悦。

柴静采访时,提到「有人说周星驰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会管」,这本是形容他做事认真,在当时的语境中,正常人都听得出来,周星驰却赶紧澄清:「乱说,是谁说的?」等柴静说这是夸他认真时,他才高兴地说「夸我认真吗?那就好啊,我们做事就是要认真才有希望嘛」。

在做儿童节目主持人时,他从不刻意取悦小朋友,会凭着心情反应,有时候甚至直接黑脸,冲小朋友发脾气,还因此遭受过投诉。

在一次采访中,他也曾坦言:「我不会婉转地跟人说话,有时候做起事来,我都不知道自己的态度,我需要问别人,才知道我是什么样的」。

现实中,周星驰生活极其简单,不好吃喝,无心时事,也很少旅行。

去金像奖领奖,他打出租车去。外界都传他吝啬,他却把自己收藏的一辆古董法拉利让混音师拿去随便开。他是香港第一位捐骨髓的艺人,母亲凌宝儿说他自小善良。粉丝把他的喜剧提到「后现代解构主义」的高度,他却没有闪烁其词地故弄玄虚,而是坦言「我知道我根本不是大师,这些理论能总结出来,是因为那些专家厉害」。他生性沉默,黄秋生说「你们只看到别人骂他,又何曾看到过他骂别人」。

他聪明绝顶、简单真实、心地善良、完美主义,但也自我任性、童心未泯、不谙世事、缺乏同理心。

在自己的电影世界,他无所不知,但在暗礁林立的成人世界,他却一无所知。

他不愿向人与人之间那些微妙的规则妥协,努力坚持用自己的方式跟世界对话。他放弃了狭隘的认同,转而拥抱更广阔的天地。

如果一个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他的世界注定孤独、辽阔。就像尼采所说:「今天你是一个孤独的怪人,你离群索居,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