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中国电影烂片横行,但真不是小鲜肉的错

2016-08-19影视

文 | 君临团队(公众号:junlin_1980)


今年盛夏,电影票房冰封。冰到什么程度,这张图会让你一目了然。

说好的电影盛世,怎么就突然不行了呢?君临团队(ID:junlin_1980)今天为你全方位解读。


答案一:O2O退烧,网络平台票补减少去年的时候,美团猫眼、大众点评、格瓦拉、时光网、百度糯米、阿里淘票票、腾讯微票儿等七家网票公司为争夺市场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据公开数据透露,去年贺岁档期间,大众点评半数以上的电影场次都可以享受 9.9元票价 ,而光是【天将雄师】一部,猫眼拿出的票补金额就达到了 5千万元


不得不说,好有米!这种网络公司请全国人民看电影的钱,一共烧了有多少呢?据业内估算,在去年 440亿元 的票房总额中, 票补至少占到了 30-50亿元


就以40亿元的中间值来估算,目前中国电影的平均票价是35元,假设9.9元一张票网络公司要补贴25元,则票补带来的电影票房增额在56亿元,这个金额在去年的总票房中占比12.7%,在总票房增额144亿元中则占了38.9%,将近四成的比例。


这样巨额的票补烧钱当然是不可持续的,于是在今年,美团猫眼和大众点评合并了,猫眼被出售给光线,时光网被万达买下,格瓦拉被整合到腾讯微票儿,百度糯米重点转向外卖,票补大战随之落幕。


很明显,如果抹除去年的票补金额,实际上去年的票房增幅将只有30%,远远低于实际的48%。当然,由于前年也存在一定的票补现象,所以正常的增幅应该在35%左右。


今年同理,如果将票补因素进行调整,上半年的票房增幅也会在35%左右,远远高于实际显示的20%增幅。


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知道, 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长势头实际上并没有放缓,只是被票补大战干扰了而已。


答案二:烂片如云,豆瓣评分低到尘埃今年的国产片实在太烂,以至于失去了看电影的欲望。据网友的统计,截至8月份上映的 180部 国产片中,豆瓣评分 在6分以下的烂片占了90% 左右。

如果用豆瓣的评分体系来模拟,那么今年中国电影的评分将会是这么一种状况:

烂的简直是惨绝人寰。
为什么会如此之烂?大多数人将矛头指向了 IP风潮和小鲜肉的横行


譬如本周上映的电影里,就有盗墓笔记、微微一笑很倾城、夏有乔木雅望天堂等三部IP电影,「韩庚、吴亦凡、鹿晗、井柏然」四大鲜肉来回穿越。这三部电影的豆瓣评分为4.9、5.5、5.3,在国产烂片榜里已属中上姿色。


怒其不争的国人愤而大骂,似乎有将其与国足列为一等的趋势,就差那句经典名言脱口而出了:「你才是拍国产片的,你全家都是拍国产片的!」


然而骂的是爽,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的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只是因为中国电影人急功近利吗?


恐怕并不是。IP本无罪,好莱坞同样对此很热衷,比如各种超级英雄大片、系列作品就基本上占据了电影市场的大半。小鲜肉也不是问题,韩剧韩影里同样满屏都是小鲜肉,仍然精品迭出。任何的工具都是双刃剑,不能说刀能杀人,刀就是凶手。


好莱坞电影市场和中国电影市场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呢?


垄断与自由竞争的代差。 在好莱坞,生存状况是这样子的:六大制作公司垄断了大片的生意,中小电影公司生存越来越困难。

即使是六大,也是两极分化严重,迪士尼、福克斯和华纳兄弟三家赚的脑满肠肥,而另外三家都已经渐渐掉队了。其他的独立制片公司,像传奇、梦工厂更因为亏损而纷纷被卖掉。

造成这种原因的关键,就在于美国电影向来是全球市场卖片的,而通常来说能够全球通吃的就只有特效大片。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结果:电影投资越大,特效越出色,制作越严谨,越能辐射全球获得高票房。但是大片的成本投入太高,风险很大,于是规模越大的电影公司越能分散风险,而小公司万一有一部搞砸了,就得亏到破产。


于是在这十几年,我们看到的好莱坞大片一部比一部劲爆,市场蛋糕也越来越集中到最强大的三家电影公司手里。


但在中国,这种形势刚好反过来。中国的市场规模虽然越来越大,但毕竟不可能跟拥有全球市场的好莱坞相比,因此拼资金和特效是拼不过的,先天就处于劣势。这梦想只有个别龙头公司敢去做一下,比如万达做的鬼吹灯,而另外99%的公司都会聪明的选择另一条道路。


偏巧,市场的高速增长,又给了资本搏一把的空间。于是很多小公司成立了,比如上面提到的三部片,背后的制片公司有两家是成立在2013年之后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处于自由竞争时代的成长型行业。


这样的行业可以参考2010年之前的山寨机时代——是的,你没有看错,今天的中国电影业和2006年前后的山寨机行业处于同样的发展阶段。因为每一家都是小作坊,能挣一天是一天,没有人会关心研发和品牌,那些都太遥远了,能活下来才是关键。所以在这种竞争环境下,必然会出现一种现象——
「营销导向、成本导向、投机导向」,这是自由竞争时代下的普遍生存套路。


2006年前后的中国手机业,从业者们最擅长的就是搞怪而劣质的各种小花样,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那些法拉利手机的外形,轰天炮手机的喇叭,但是永远没有人会愿意沉下心去搞高投入的研发。这个时代,直到七八年之后才真正过去,当市场不再增长,红海里的投机者纷纷被驱逐离开,蛋糕集中到强者手里之后,精品制作就成了唯一的生存法则。


中国的电影业,也将走上这条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junlin_1980)

利益声明: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未持有文中提及公司股票,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