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什么是「故事的高峰瞬间」(peak moments),在编剧和剪辑上是否对应不同含义?

2019-10-19影视

快要出门,匆匆答一下

每部电影的创作过程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是严格按照剧本的路数执行(比如某些剧作结构非常严谨情节缺一不可的片子),有更多则是根据实际情况(演员的即兴创作、片长、导演的新想法、单场戏质量参差导致的取舍等等)更改,所以高峰时刻(如果有的话),也会在过程中发生很多变化。

先说剧本,比如野村芳太郎导演的【砂之器】,改编自松本清张的小说【砂器】,编剧桥本忍和山田洋次在改编过程中,觉得小说精彩,但情节过于复杂,两个多小时的电影装不下,只能舍弃大段情节,桥本迅速找到了片子的主题:两父子在几十年前因为父亲的麻风病被逐出农村后颠沛流离的经历是全片戏眼,严酷的世情让这段经历造就了两人后来的悲剧命运,而现实中,钢琴家和贺英良(加藤刚饰)的回忆和他在个人演奏会上弹奏【宿命】协奏曲的时刻成为虚实(回忆、推测、现实)的两条线索交织的端点,两父子在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中跨越时空阻隔苦涩地「重逢」了,这就是这部电影的peak moments,像这种大情节的结构,我估计剧本和剪辑的指导思想是大体吻合的(剪辑当然还要考虑到英良创作并弹奏的【宿命】协奏曲的节奏)。

分享千住明的单曲【ピアノ协奏曲「宿命」第一楽章】http://music.163.com/song/501329/?userid=259111561 (@网易云音乐)

而像【魅影缝匠】中的处理可能就有些不同,PTA是喜欢发挥演员主观能动性的导演,他找的演员也是个顶个的厉害,刚好这也是DDL的封山之作,所以看原剧本就觉得很多地方没什么太大意思,我估计是他只是大概有了一些构想,然后过程中和演员进行了充分沟通再进行二三四度创作的,比如男女主角邂逅的这段,看文本非常寡淡

但是经过了导演的处理(贴一个之前写的答案)

就变成了另一个样子,那么这段的peak moments是什么呢?我相信肯定和单纯看文字的感觉是有点不同的。

【魅影缝匠】中DDL的表演方式的改变也可以看得出人物的改变(这些显然也不是光看文本就能看到的),比如片子开头的部分DDL的角色有很多对外界表演的成分,可以看得出社会角色和他内心的角色分裂极大,而很多这些细节的信息量可能要对表演有比较敏锐的感觉才能看到,比如

开场这段在开始每一天工作的时刻,DDL饰演的大裁缝整理好仪容(整理仪容的场景故意把梳头剪毛发的音效加强,显得他很像毫无「人性」地用对待物体的方式处理自己),看见手下员工鱼贯而入,他优雅地打招呼,放慢节奏很绅士地让开过道,等大家都上来后他马上变换表演的节奏匆匆地走下去,包括给贵妇礼服时也是充分地呈上职业化的「表演」(他的职业只是贵族生活的附属品,但却只能呈现出表面是融入实际上是逢迎的姿态)。直到遇到了ALMA,他才渐渐释放出他真正的人性,他和ALMA的恋爱与其说是堕入爱河,还不如说是回到了母体(后半段的表演渐渐暴露出一些俏皮或任性的孩童特征),ALMA的长相是很多观众吐槽的点,很多人都说这么一个相貌平平身材不行的女性怎么可能会成为男主角魂牵的对象?其实这个女主角才是亮点,她的容貌和身材都让男主角想到了自己的妈妈,比如在他吃了毒蘑菇看到的幻觉中看到的妈妈(在照片里出现过),和ALMA身材十分相似。表面上这是他缺失已久的家庭之爱,实际上是凡俗之爱,这部电影也是关于一个人如何找到他的本原的故事。

而ALMA这个演员也有一种很特殊的气质,就像塔可夫斯基在【镜子】里用过的达芬奇的肖像画【持杜松的年轻女郎】那样,她有一种矛盾的气质,恶魔般的诱惑和淳朴农妇的楚楚可怜聚于一身,我们无法概括她的气质到底是令人着迷还是让人厌恶,她的魔性并非在浪漫和诱惑层面的,而是善与恶层面上的,她带有一种矛盾的负面魅力,而她和男主角的关系又有一种病态但又美好的因素,她的气质一直在高贵和低俗卑下之间游走,让男主角和作为观众的我们都难以用语言概括而深陷其中,她和男主角是一种魔鬼和蛇蝎,天使与圣徒之间的互相吸引的关系,他们两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分不清到底是成年人式的,还是孩童式的;母子间的,还是情侣之间的充满神秘咒语的依存关系。

如果是广义的剪辑,就包括了前期的设计,如果只是狭义的剪辑,则包括了后期的加工,但在大部分有一定创作自由度的电影,前期和后期的创作自由度都相当大了,归根结底还是看「戏眼」在哪,而对于观众也有一定的自由解读空间的艺术电影来说,其实戏眼有时也不固定,如果从这部电影的高潮部分来说,当然就是男主角经过思想斗争后心甘情愿地吃下了ALMA的毒蘑菇,然后安心地躺进了她的怀抱,但对某些观众来说,这也许只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从第一次吃了蘑菇看见幻觉里死去的妈妈开始,这个peak momets已经来了。

说了那么多,似乎还是没有解决题主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例子,不过以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