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为什么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称为小红楼?

2019-01-29影视

因为【红楼梦】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古典长篇小说。

碰瓷一定是往高了碰,再加上【红楼梦】的国民度,不管争议有多大,热度已经有了。噱头一在,你想骂它也得先看它。

那么【知否】和【红楼梦】有相似处吗?一定是有的。但能因为这些被称作「小红楼」吗?并不。

先看第一个问题,题主问了三个方面,我们就正好从这三个方面下手: 结构、语言、人物形象。

结构上,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暗含四大家族的兴衰并展现整个封建社会的衰亡。【知否】则以明兰二叔的爱情为主线,也有多个家族的兴衰和皇权的兴替。

语言上, 自然不用说。能看出作者在有意模仿【红楼梦】,有些语言是直接从红楼梦借鉴而来,甚至直接沿用。 先不讨论这样的程度是否属于抄袭,相似是必然的结果。 甚至有调色盘可以大概感受一下。

人物形象上,【 红楼梦】和【知否】都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 有意进行群像的刻画 。不看高低,这样有意的选择至少是相似的, 更不要说两者都是以众多女性形象为主 ,和【水浒传】、【三国演义】这样的男性角色占统治性地位的小说自然不同。

先只看这三方面,一定是有相似的。无论出于作者的有意模仿也好,主动学习也好,表达敬意也好。因为有相似之处, 所以被称作小红楼梦属于意料之中。但属于情理之外。

为什么这些相似不足以让其被称为小红楼梦?

这其实是一个不太好说清楚的问题。 高赞答案说了为什么【知否】比不上【红楼梦】、哪里比不上【红楼梦】。但是「小红楼梦」的概念还是没有说清。

按理说,「小红楼梦」就是比红楼梦差,但是和红楼梦有相似之处。

因为【知否】的相似,更多只是所谓「形似」。

我们先来看另一本被称为小红楼梦的书——沈复的【浮生六记】

其实【浮生六记】可能是很多人比较熟悉的,因为曾被节选一篇选入初中语文教材。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当然,课文还删减了一段「有♂趣」的描述,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一搜)

从最表层的相似来说,一定是知否更像红楼梦。【 浮生六记】甚至不是小说,是自传性的散文集。【浮生六记】也没有【红楼梦】或【知否】的群像刻画,并且【浮生六记】语言清新质朴,倒是有点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的余韵。

【浮生六记】和【知否】似乎走在了两个极端。知否中有大量刻意模仿红楼梦的痕迹,乃至作者也会引用红楼梦作为故事发展的依据。而浮生六记几乎是看不到对红楼梦明显的模仿(现仅存四记,都无明显痕迹,已佚的两记是【中山记历】与【养生记道】, 估计也是这样)。 但如果非要选个作品套上「小红楼梦」的称号,一定是【浮生六记】。

因为这里涉及到的是精神内核的问题。

【红楼梦】草蛇灰线、伏笔千里,无论是八十回也好 ,一百二十四回也好 ,每一回间的起承转合 ,穿插补接 ,顺逆变幻 ,明暗呼应 ,叙议交织 ,如细针密缕、天机云锦一样散溢着诗情画意。 尤其是对照、对比的笔墨令人惊叹。 这一定是知否目前的文本所无法企及的高度,其独特的网状结构就已经让人望尘莫及。不是靠一些大体形式相似能比的。

【浮生六记】虽是一篇篇玲珑剔透的散文,结构精巧, 但对比的手法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即使专章的记「乐」 ,在赏心乐事记述过后 ,也常常表示这样的乐「只是当时 已惘然」、「此情可待成追忆」,接着又回到了现实的愁苦中来。在专章的记「愁」里 ,也时时突然插入回忆往日的「乐」事 ,这就增加了今日「天上人间」不堪回首的悲痛。

而最重要的在于【红楼梦】和【浮生六记】的共同思想指向。都无刻意的制造冲突,而是依照生活原样、日常细节、由细节顺着事理系联、堆积着完成事情结局的叙述,揭示生活悲剧的必然。这是两个不同阶级对于封建社会的反叛,以家庭社会的矛盾、兴衰来反映封建社会的「无可奈何花落去」。而对女性命运的真正怜惜、呐喊,对女性命运与出路的质疑更是体现了其内核的人文关怀。

而【知否】,最多是女性成长奋斗史。所谓的成长,是一种对男权社会试探性的妥协。最终归顺于传统的社会秩序。这不是反抗,也没有斗争,体现的是一种投机取巧的生活哲学。

从沈复对女性的态度、地方风物的惜爱、植物山石的用心、古代典籍的取舍、寺庙僧人的礼仪等方面,无不情深而近之,只是结构不如【红楼梦】繁复、庞大。【红楼梦】是一种繁华过后的凄凉,【浮生六记】则是一种布衣文人的日常哀矜,与普通世人更为切心。

如果说艺术成就是可以靠天分和不断的修改而逐渐地靠近,连曹雪芹都「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思想深度或许也能随阅历的增长而深化,但时间的鸿沟是永远无法抹平的。

我们距离曹雪芹,距离【红楼梦】永远有几百年的时光。 【红楼梦】和【浮生六记】都是「当代文学」,【红楼梦】也被称为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 【知否】作者也引用红楼梦来作为故事的背景逻辑。这就存在了一个不可逾越的现实问题。现在的作者,对于历史只能是基于材料的想象。

小说自然是虚构的艺术,但曹雪芹是通过对现实进行直接感知体认后所形成的文本,而知否是基于这份体认的联想。最简单的影响,在于作者自己叙述的历史,不具可信性。 这是时间所赋予的不可逆的碾压关系。

其实对【红楼梦】的学习和借鉴是很常见的现象 ,作品也有很多,比如巴金的【家】也有借鉴学习红楼梦的地方。 这是红楼梦作为民族性源泉性的文本的荣誉。 学习红楼梦一定不是丢脸的事情,学得不够好不够透彻也是很正常的。谁又能说自己能完全领会红楼梦的精妙呢?若因此直接上升到对作者的人身攻击与对书的彻底批判一定是不好的。 其实将【知否】和【红楼梦】拉出来硬比,是不太公平的。确实有些欺负人了。小「XX」从来就是噱头。【知否】也好,【浮生六记】也好。这样的攀附和碰瓷,放哪一本书都不太好。何必呢?

最后,把【知否】称作「小红楼梦」除了是营销行为,也确实是部分网友、书粉的评价。其实根源还是不良粉圈文化的延伸。 一觉得好,便往最高处夸。粉丝们毫不吝啬最高的赞扬来称赞自己喜爱的对象,爱豆也好,书也好,歌也好。满招损,谦受益。彩虹屁,有些时候,其实不是一个好东西。

所谓捧杀。

以上。

作者:棕榈大道
更多留学申请/语言考培的问题可直接添加微信 palmdrivezhihu ,一对一免费详细咨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