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数码

相对普通耳机而言,入式式耳机对耳朵的伤害会更大吗?

2015-12-01数码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在相同情况下不会。

一般来说我们理解的伤害是突然受很大声音的刺激造成暂时性的失聪甚至出血;永久性的听力下下降。还有就是长时间将耳朵处于高分贝的环境下,久而久之,听力越来越差,出现耳背,耳聋的情况。

针对前者,佩戴入耳式和非入耳式的最终影响都相差不大的,只要不去一些危险的地方,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非常低。

而后者就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小到空调外机的声音,敲击键盘的声音;大到地铁,火车站的环境音,装修,施工的声音。对于这些我们不需要,不想听到的声音统称为噪音。而在有噪音的环境中,我们想要听清我们需要的那一部分声音, 往往采用的都是将声音调大的这么一个方式,这就涉及到信噪比了。信噪比越大,我们听到自己需要的声音就会越清晰。

信噪比:是指一个电子设备或者电子系统中信号与噪声的比例,设备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产生的噪声越少。一般来说,信噪比越大,说明混在信号里的噪声越小,声音回放的音质量越高,否则相反。

只从这一个方面来考虑,在一个噪音比较大的环境下,佩戴入耳式耳机会比那些非入耳式的耳机对耳朵的保护会更好,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从结构上来看, 入耳式耳机因为配备了耳塞,耳朵与耳机之间的缝隙就会更小,这样直接从物理的角度将噪音进行了一次的隔绝。 这和小时候打爆竹把耳朵堵住声音变小是一个原理。当然,非入耳式的同样管用,只是效果差一些。

而这个时候,我们播放音频,因为入耳式耳机的存在,接收到的噪音比较小,不需要将耳机的声音调到很大就已经足够了。而非入耳式如果想要达到同样的信噪比,往往声音都会比入耳式的大。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会说,有时候入耳式的耳机有时候会保护耳朵了。

佩戴耳机可能存在的危害有哪些?

那么为什么题主会问出这么一个问题呢?肯定是题主知道一些因为佩戴入耳式耳机而对耳朵造成伤害的事例。既然都说了,入耳式耳机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耳朵,怎么还能出现这种情况?

喜欢佩戴入耳式耳机的用户都知道,耳机戴久了会感觉到不舒服,难受的情况。第一点就是因为入耳式耳塞塞得很深,对于耳部皮肤长时间的压迫感,要知道耳朵中的血管是很多的,作为一个非常敏感的器官。长时间处于一个被压迫的状态下,自然会要反抗的。

其次,佩戴耳机时外耳道被耳机紧紧塞住,高音量的音频声压又集中传递到耳膜上,人体神经在遭受刺激的条件下会变得非常兴奋,很容易造成神经衰弱,时间长了,就会引起头晕脑胀、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还有就是入耳式耳机阻塞了声音的同时也堵住了空气的流通,对于细菌来说,这时的耳道变成了最好的栖息地。 长期佩戴后,耳道容易发炎、感染,耳道内脆弱的器官可能会受到损伤。

针对这几点,非入耳式所造成的危害会比入耳式要小很多。也解释了为什么题主会问这个问题的原因了。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要怀疑,身边绝对有这样的人,可能还不少。当然,不合理,不科学的佩戴耳机只是影响听力的一部分原因。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危害呢。

据2021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听力报告: 全球目前五分之一的人存在听力问题。在未来30年里,听力受损的人数可能会增加1.5倍以上,从2019年的16亿人增加到25亿人。

可想而知,对于听力的保护是多么重要,迫在眉睫了啊。不过我们这次只聊耳机方面的问题,其他的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一下,这里就不在过多的说题外话。

当然,佩戴耳机的危害远不止这些。(先把问题说全,怎么解决,后面会接着讲)

物理方面的问题说了一些,我们说说精神上的影响吧,在今年7月中旬,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 五成降噪耳机不达标,可能存在损害听力风险 ] 大致内容就是在测试的60副耳机中,存在一半的耳机的降噪能力并没有达到宣传上的效果, 存在虚假宣传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有特意拍过视频去回答,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为什么我会说耳机还存在精神上的影响呢?

我们入手了降噪耳机, 比如宣传上的降噪效果是30dB,那么我们潜意识上会认为所有的噪音都是可以降低30dB的。但是实际情况是只有某一个频段可以降低30dB,可能实际的降噪效果还没有达到官方的宣传水平。

这样对我们是否使用耳机存在 一定程度上的误导 ,在一个噪音比较大的环境下,佩戴正常的耳机信噪比太小了,容易听不清,那我就会选择放弃,不使用耳机了。而如果是降噪耳机,我佩戴后的确存在降噪效果,但是信噪比还是比较小,本能就会提高音量,但是实际的降噪效果并没有达到宣传上的标准,反而容易将耳朵处于高分贝的环境中,对听力造成损害,这个过程是不易被发现的。

同时,之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中显示 全球近50%的12~35岁年轻人,即11亿人由于通过个人音频设备听音乐的音量过大(超过安全水平)而面临听力损伤风险。约40%的人在夜总会、迪斯科舞厅和酒吧中接触到潜在的有破坏性声音损坏听力。

所以保护好我们的耳朵是一件需要立即行动的事情!

我们需要怎么去做呢?

所以说,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既然需要保护耳朵,这就需要提到人耳听到声音的原理。

  1. 声波带动空气振动传入耳道,撞击鼓膜,带动中耳内的听小骨一起振动;
  2. 振动经过耳蜗后带动听毛细胞振动,并将该振动转化为电化学信号;
  3. 听神经将电化学信号传递到大脑,大脑进行理解后,让你「听到」声音。

在整个「听」声音的过程中,耳蜗内的毛细胞(不是耳朵毛!)成为了我们听到声音的重要助手,而我们所说的听力损失,也就是这群「小助手」出了问题。

如果经常听过于强烈的声音,耳蜗上的毛细胞就会受损,慢慢的你就会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因为,毛细胞是不可再生的。目前也没有一种药物能够让它起死回生。

原理说了,那么多少分贝的噪音才算是对耳朵有损害呢?

  • 1分贝是人类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声音,
  • 15分贝以下的我们就可以认为它属于「死寂」的了,
  • 20-40分贝大约是人类耳边的喃喃细语,
  • 40-60分贝属于我们正常的交谈声音,
  • 60分贝以上就属于吵闹范围了,
  • 而地铁及公交等嘈杂环境声音通常在80分贝以上。
  • 按世卫组织标准: 暴露在超过85分贝下长达8小时,或在100分贝的环境待上15分钟,即对听力不安全。

    总结所有内容造成耳朵损伤的原因无非就两点:

    1. 将耳朵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的环境中,或者在极高分贝的情况下造成耳朵不可逆的损伤。
    2. 长时间的不清洗耳机,造成耳朵内细菌滋生,引发感染。

    所以具体需要怎么保护耳朵呢?

    减少耳机使用时间,严格遵循「60-60」原则。

    所谓「60-60」原则是指一种国际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 使用耳机时,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能调至更低最好;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则不宜超过60分钟。 成人每天戴耳机不要超过3~4小时,未成年人不超过2小时,并且每次佩戴耳机30~40分钟后,就要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其次,在比较嘈杂的环境中,不要使用耳机播放音频,可以将耳机作为耳塞使用。多少还可以达到降噪的效果。

    注意耳机的清理。

    为什么之说耳机不说耳朵呢,因为耳朵的毛细血管太多,同时又是身体的敏感部位,经常性的掏耳朵,反而容易引起感染,其次,耳朵本身就居然自身清理的能力。所以不需要太过于担心耳朵的健康。而耳机就不一样的,长时间不清理,上面的细菌太容易滋生了,至于如何去做,之前也写过一篇关于耳机如何清理的文章,可以在看一下。

    保护耳朵需要时刻的注意,除了注意保护之外,我们还可以定期检查听力。

    ios用户可以下载一个Mimi快速听力测试,这是一个免费的APP ,通过简单的操作可以知道自己的听力情况。

    安卓用户可以通过「Hearing Test」有一个纯音测听的界面了解自己的状况。

    除了我们自己需要保护听力之外,各国都在为了这方面进行努力:

    2014 年 4 月,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议会通过了一项指令,规定酒吧和夜总会必须向顾客提供免费耳塞。这一指令将具有深远影响,减少那些经常光顾娱乐场所者接触噪音的风险。

    2009 年,欧盟委员会规定,新个人音频装备的音量输出水平应设定在85分贝的标准,允许使用者将音量提高到最高 100 分贝。根据该指令,当使用者将音量提高到最高等级时,应弹出一条提示,警告有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最后的最后,听觉是我们宝贵的功能。过度的噪声会造成不能逆转的听力损害。受此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而社会的卫生保健费用则上升。噪声性听力损失是可以预防的,所以,请关注你的听力。

    作者更多同类优质文章内容,电梯直达:

    2.6万高赞文章:2021年最受欢迎十大真无线蓝牙耳机(tws耳机)?

    真无线耳机专题推荐

    跑步/运动/健身 打游戏低延迟 优质的主动降噪 半入耳舒适佩戴

    折扣专区 高性价比

    不同人群推荐:

    学生党十大推荐 最适合女生十大好看/高颜值真无线耳机

    高性价比 耳机选购常见问题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