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数码

手机摄影与相机摄影的差异主要在哪里,日常使用哪种摄影好?

2023-11-18数码

手机影像和相机影像的讨论也算一个经典话题了。这两年大家发现,旗舰手机影像能力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手机旗舰大多朝着影像旗舰的方向越走越远,甚至有很多相对专业的摄影爱好者,都越来越频繁地使用手机出片。

截至目前,手机影像和相机影像的硬素质还有多少区别?

虽然不能和相机的历史比,但手机影像从诞生到现在也有不短的时间了,特别是智能手机普及以来,手机影像的发展就走上了快车道,前几年更是开启了传感器与光学素质的大跨步。

时至今日,旗舰手机的影像传感器最大面积已经来到了 1英寸 ,这个尺寸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端的卡片机水平,距离入门乃至中端专业相机常见的APS-C画幅,都不是以前那种完全不可比的差距了。

当然,相机毕竟是不限体积,完全为影像而生的设备,尽管手机的进步水平飞快,差距还是有。比如对比相机上的全画幅传感器,即使是1英寸也显得很迷你。

差距同样体现在镜头的光学素质上,专业相机的镜头一般是可以更换的,没有体积和成本的限制,光学设计可以完全放开手脚,做到每一片镜片都打磨出较为优秀的光学性能,使拍出的照片清晰锐利。

不过手机影像在长时间的激烈竞争下,也发展出了自己的特长。先不说在便利性上的优势,仅仅从本身的拍照性能来说,手机相比相机也有独特的优势。

比如说 图像处理性能 上,相机就很难与手机相比,毕竟手机本身就是计算终端,SoC的性能要比相机高不少,所以手机往往会内置很多计算摄影的算法,最大程度去优化弥补硬素质上的差距,直接呈现出处理好能出片的图像。而相机则倾向于先尽可能记录数据,再由摄影师去进行后期处理。

而近几年的影像旗舰里,手机厂商甚至会专门研发 影像芯片 ,去进一步支撑拍照与录像的输出画质,比如vivo在X100系列上最新推出的V3影像芯片,就让他们支持了效果更好的夜景算法和4K电影人像模式,其他的还有小米的澎湃C系列和OPPO的马里亚纳系列等等,都进一步增强了手机的影像处理能力。

除了图像处理性能,手机在 焦段覆盖 上往往也会有一定优势。如今多摄影像系统已经成为旗舰的标配,除了主摄以外,超广角加长焦镜头的加入,让手机的单机焦段覆盖范围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现在的旗舰手机,靠着多摄组合,已经实现了常用焦段的几乎全覆盖,现在的影像旗舰手机,大都配备了5x的潜望式长焦镜头,甚至有的还加入了3x的中焦镜头补全焦段覆盖,只靠一台手机就可以拍摄日常用得到的大多数焦段的照片。相比之下,相机的好镜头一般都专注于一小段焦段,想要大范围覆盖你就需要多带几个换着来了。

至于光学素质,这也是近年来手机影像的重点提升领域,影像旗舰正在越来越多地加入 专门的镜头镀膜 ,甚至著名的蔡司T*镀膜,还有徕卡的Summitlux镜头都被搬到了手机上。

总之,从物理定律来说,手机去拼光学硬素质肯定是没法和相机相比,但随着近年来的技术发展,手机也在自己有限的空间内构建出越来越可用的硬件素质。在大多数场景里,影像素质越高,对于进一步提升的感知就越小,手机影像,正在慢慢接近这个画质的甜蜜点。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甚至专业人士都开始日常使用手机拍照?

硬素质的差距是客观的,同样,越来越多的人,甚至一些专业的摄影师,都开始爱上手机影像,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相比大家都很好奇,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趋势?

这件事往简单了说,就是手机影像的便利性简直无可匹敌。而说得更系统一点,手机影像做到了 拍摄-处理-分享或保存全流程贯通

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照或者录像是为了什么?是留念或者分享,也就是说,你拍一张照片,录一段视频,不是自己留着看,就是要发出去给大家看。

从分享的角度说 ,如果你用的是相机,那你需要用相机先拍下来,接着拔出存储卡,导入到电脑里,用软件调色+处理,最后再传到手机,接着上传到朋友圈之类的地方。这样麻烦的流程,只要你干的不是吃饭的活,我想没人会长期忍受这样的繁琐。

相比之下,手机拍摄,手机上简单处理,再直接分享到社交网络,这套流程简直流畅到不能再流畅,普通人应该都知道如何选择。

从留念的角度说 ,就我个人的经验,存在电脑里的照片一年都不会打开一次,但手机相册里的我时不时都会翻一翻,因为它太方便了。不仅因为手机就在手边,还因为手机的相册会系统地按照时间帮我们分类汇总,我想看什么时候的,只要随手一划就能看到。

除了照片处理的便利性以外, 设备本身的便携性方面手机和相机之间也有巨大区别 ,对大多数人,手机本身就是要带着的,算不上负担。而相机往往机身镜头都不轻,所以尽管我曾经有一台专业相机,但用了几次以后也不怎么带出去了。

使用体验上的巨大差距,就是大多数人使用手机拍照的重要原因。在以前手机画质很差的时候,出片的要求还能成为使用相机的理由,如今手机画质越来越好,也就越来越多人投入了手机的怀抱。

其实吧,正是因为有这样便利的体验,摄影才借助手机这个载体融入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之中,获得最大程度的普及。

而在手机厂商的不懈努力之下,旗舰手机的影像功能也越来越多,甚至在很多地方超越了相机的能力。

去年以来,各家手机厂商都开始给自家的照片加上类似画框一样的水印,使得大家的照片,拍出来更像一幅摄影作品,而在这样的气氛衬托下,也的确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分享自己日常生活中拍到的优秀照片,而且,这里面真的不乏非常优秀的作品,只能说高手在民间。

由此也可以预见,随着手机影像在功能和素质上的不断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手机影像,产出越来越多优秀的影像作品。

未来手机会越来越具备让人随手拍出好片的能力

随着手机影像的能力不断提升,手机影像的发展路径也渐渐发生了改变, 光学化和风格化 成为了下一个趋势。

在以前手机影像素质不太行的时候,大多数厂商选择了一条纯计算摄影的路子,通过算法的加持,尽可能地去弥补硬件上的差距。这种做法确实可以提升影像的第一观感,但看久了很容易审美疲劳,特别是有时候追求锐化、鲜艳和提亮,反而使照片失去了氛围和味道。

随着大众审美的变化以及手机影像素质的进化,渐渐有厂商开始走光学摄影和风格摄影的路子,具体来说,比起简单地拉高亮度和锐度,手机厂商开始着眼于具体场景,考虑如何拍一张好看的照片。

这时,手机厂商们想到了那些老牌影像厂,凭借多年的审美积淀,这些老牌影像企业的确能弥补手机厂在画面调校方面的经验不足,结合手机品牌在画面调校算法方面的实力,相互补足,产生1+1>2的效果。比如小米和徕卡,vivo和蔡司,oppo和哈苏,都联合定制了特殊的影调风格,让自家的手机拍出的照片别具风格。

而且很多手机厂商还会针对特殊的场景做智能优化,比如vivo的X100系列都会针对日出日落的场景进行影调和动态范围的调节,让你拍出的照片有那种夕阳或者日出的味道,这样不仅仅是专业的摄影师,就连小白也能随手拍出好片。

相信在手机影像的继续演进下,未来的手机不仅能让你非常轻松地「拍清楚」,也能非常轻松地「拍好」,这样估计也能无形中提升整个社会留下的数字媒体信息库的价值吧。

总结

不管手机影像和相机影像的争论持续多久,这两种设备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只要目前的影像技术体系没有产生颠覆性的变化,两者都各有优势,没法做到相互替代。按照目前的趋势,手机影像的普及度还将进一步提升,而相机,则会进一步探索影像素质的上限。

当然,对于大众来说,手机影像已经成为大家记录生活的方式,相比拍的多好看,隐藏在影像背后的文化与回忆才是更加珍贵的东西。手机厂商也在努力,用技术来帮助人们更为方便地记录和表达这些东西。

如今在各大手机影像评测视频的评论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展示自己的作品来替代对影像素质的评价,我想这种氛围,不管对手机还是相机影像,都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