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数码

都说索尼大法好,那么索尼大法究竟好在哪里?

2016-03-08数码

一提到「索尼大法好」,相信「索粉」和「非索粉」的反应会是截然相反的:前者会如数家珍地列举种种「黑科技」,好似「万物基于SONY」;而后者则会疑惑:不过是一个消费数码品牌,何来「信仰」之说?

作为一个不太合格的索粉——笔者觉得有必要给大家解释、回忆一下:到底当年的「东京通信研究所」现在是如何成为了索粉们信仰的「It's a SONY」,以及和我们现在经常见到的「粉丝经济」的那些企业相比,索尼高明在何处。

首先,索尼是「技术的索尼」

作为一家消费电子企业,独有的技术永远比重金请来的明星代言人更有说服力——索尼在「技术」上的产出,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可以说是令人惊叹的。因为这家企业自从创办初期就一直坚持自主技术研发。

1945年10月,工程师井深大在东京日本桥的白木屋百货仓库成立「东京通信研究所」。其追随者盛田昭夫在邀请之下加入共同经营,于1946年正式成立「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简称「东通工」)。

在东通工的「成立意旨书」中,井深大写下「 充分发挥勤勉认真的技术人员的技能,建立一个自由豁达、轻松愉快的理想工厂」,期待成为「工程师的乐园」

正是在这种充分尊重工程师的创造力,充分鼓励进行自主研发的氛围下,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从当时在社会上还属于高端产品的钢带录音机和黑白电视入手,一边生产、一边改进——积累了最早的研发经验和资金。

到了1955年,当时的电子工业出现了新的技术风潮——晶体管技术。虽然晶体管因为成本高、生产难度大,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并不被看好。但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却立刻决定,要发展晶体管技术。他们雇佣了当时在海外留学的大贺典雄作为技术观察员,一边由大贺在海外市场参观、将最新的晶体管技术动向写成报告发回国内,一边日本国内的科研人员也加紧开发——最终,在当年成功发表了 世界第一部半导体收音机–TR55,同时,「SONY」作为商标开始使用

然而,在半导体收音机大获成功的同时,SONY在电视领域却陷入低潮。原因在于社长井深大坚持以良率极低的自主架构「Chromatron」制造彩色电视,导致一部的开发成本高达四十万日圆,产品严重滞销。然而,正是「工程师社长」的坚持,为SONY后来的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四年之后,还是井深大,亲自领导一个开发小组,成功制造出和当时所有企业的技术都不同的「单枪三束」 Trinitron(特丽珑)彩色显像管 ,一举引爆市场,并成功扭亏为盈。

在索尼,类似的为了发展技术、培育工程师而不惜成本,甚至导致公司巨亏的案例后来也多次发生过:非常有名的就是2003年的QUALIA高阶品牌系列。其中的Q005液晶电视早在2004年就用上了全RGB LED背光模块——尽管这导致了吓死人的售价和功耗,但作为 世界上第一款RGB-LED背光电视 ,Q005直接启发了后来的「量子点」背光。顺带一提, 世界第一台量子点背光电视 依然出自SONY,那就是2012年的KD-84X9000,它同时也是 世界第一款4K电视 。而就在去年SONY的旗舰液晶电视Z9D系列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十几年前Q005继承下来的背光设计思路……

其次,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虽然现在4K电视已经趋于普及,但想必用家们都曾遭遇过相同的困境——在卖场看到的电视画质十分出色,但回到自己家使用时,总感觉屏幕上节目的清晰度很低……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是因为片源本身的清晰度达不到屏幕分辨率,而电视内部又没有良好的视频处理电路来实现低清向高清的实时转换优化……为什么没有呢?那是因为,整个业界只有索尼才能做到!

上世纪80年代,盛田昭夫提出「有必要将最高档的硬件与最先端的内容结合,才能掌握市场」的理念,为此,1989年9月25日,在盛田昭夫的主导下,日本索尼陆续并购了CBS(哥伦比亚三星制片)的电影与音乐部门,使它成为SPE(索尼影视娱乐)的旗下子公司。而到了2004年,索尼又并购了历史悠久的米高梅电影公司,从而成为 世界第一大的电影制作公司

现在,索尼的业务涵盖电影摄像机、电影公司、广播转播技术……因此,索尼才得以研发出针对性的电视画质修复技术——而且不是单纯的算法,而是一颗硬件芯片(X1系列),搭载在自家的旗舰电视上。这颗芯片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内部拥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能够分析画面的构成元素之后,用数据库里的「正确数据」去进行替换、修复,从而实现完善的高清观感。这是 只有拥有了完整电影拍摄、制作、传播、回放「产业链」的索尼才有可能做到的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音频领域:1983年,索尼和飞利浦讨论制定CD唱片标准,飞利浦的工程师们建议将CD所能容纳的音乐长度取整数为60分钟,但时任索尼社长大贺典雄强烈反对。 大贺提出,如果将CD的音乐容量扩增到74分钟,就能完整收录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最终,飞利浦的理工男败给了索尼的音乐家,我们才可以在CD上完整欣赏到更多的大师作品。

同样,今天数量众多的「索粉」里,有相当数量的是索尼Walkman(随身听)的用户——这不仅仅因为索尼是随身听时代的开创者(1979年7月发表革命性的世界第一部随身听产品- TPS-L2),也因为索尼在数字音频领域持续研发贴合消费者需求的技术:首先, 索尼Walkman内建有可以将mp3等压缩音频修复至无损音质的DSEE-HX引擎 ,而它的算法即来自于索尼唱片公司多年积累的实际音频数据库——换句话说,这又是一个「独门技术」。

其次,针对蓝牙耳机方便但是音质不足的问题,索尼不仅开发了 LDAC无损蓝牙传输技术 ,还将它公开化,成为Android 8.0系统的默认功能。

最后,当然是这两年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索尼提出了「 Hi-Res(高解析度)」音频规范 ,同样是公开化,成为了行业普遍接受的音频新标准,直接推动了个人随身听和手机音频技术的再发展……

可以说,索尼确实是「技术的索尼」,但这个技术并不是沾沾自喜、闭门造车,而是和艺术、娱乐、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的——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更好的数字娱乐,一群工匠们孜孜不倦地持续创新着——这可以说是对索尼式技术最好的形容。

当然,还有令人惊叹的「索尼设计」

当然,一部产品,再先进,再强大,没有好的「卖相」是无法征服市场的。令人庆幸的是,索尼则从不缺少设计的才能和决心。

早在磁带Walkman时代,索尼就在超薄设计、金属材料的运用等方面发展得相当成熟了——在WM-EX20(1999年)上,已经可以做到仅有16.9mm的全金属机身,而当时的SONY耳机甚至早已用上了钻石振膜(E484、585)、小羊皮的头梁(MDR-R10)、百年树心木整体打磨而成的腔体(同样是R10)等等现在看来都相当不可思议的材料。

当然,更不可思议的设计集中出现在「QUALIA」系列产品中——这是索尼为了树立品牌形象所提出的特别产品企划。索尼各个分公司提出自己的「QUALIA」产品提案,并交由高层所组成的「QUALIA」委员会进行评估。 评估的标准并不仅取决于产品的功能及规格,更包括产品是否能创造「情感价值」 ,通过审查的产品提案会被给予一个「QUALIA」序号,并以订单方式生产。

在SONY QUALIA产品线里,出现了世界最小的数码相机、世界独一无二的悬浮式CD驱动器、世界第一款1080P家用投影仪、世界最高音质的头戴式耳机等等诸多「黑科技」产品,但他们不仅仅是技术出众,更重要的是每一款都具备着极具艺术与科幻气息的外观,直到今天也让人叹为观止。

当然,我们后来都知道,不限成本的QUALIA计划导致索尼巨额亏损,最终不得不暂停。但是它的确 诞生出了一批宛如「天外来客」的超高质感产品,同时培养了一批设计师和工程师、积淀了一大批超过当时时代水平的科技……

直至今日,我们在索尼的手机、电视、耳机等等产品线里,依然可以看到QUALIA当年的设计风格。而在索尼日本官网上,也专门开辟了「 SONY DESIGN (索尼设计)」板块,展示那些充满艺术和技术质感的产品设计……

可以说,索尼的发展史既是人类数字娱乐的发展史、索尼的产品技术既是影响和引领业界数字娱乐体验的技术、而索尼的设计——正是将日本人的工匠之美和高科技本身的未来感结合得最为完美的设计……

索尼大法好,诚不欺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