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一个契机, 缺少一个把邮件当聊天软件IM一样用的强大推广者 。
在美国,这个推广者是黑莓,Blackberry。对的!就是奥巴马最爱的那一款手机,虽然说现在的年轻人00后肯定不知道这是什么了,但在当时,黑莓就代表着科技,代表着时代,代表着潮流。
黑莓有个屌爆的功能,BlackBerry Push Mail。就是把邮件当成短信一样收。当时国内外都是一个逼样,就是单独发短信非常贵,而且走流量的话也不便宜。而当时你一直把QQ或MSN挂着,即使不聊天,这个在线的2G流量消耗也是惊人的(普通人一个月就10M顶天,反而现在你随便下一个app都得200M,感谢基建)。而要做到24小时随时能够接受到新邮件的通知,还必须能够稳定地保持24小时的稳定联机到邮件服务器,别说收邮件了,光是信号连接握手用的流量都是天价。
BlackBerry Push Mail 的作法是:黑莓机的用户必须先向与 RIM 黑莓机公司有合作关系的电信业者(例:中国电信)开通黑莓机电子邮件服务(此为付费服务),并注册 BlackBerry ID,两者皆成立的话,您的黑莓机就可以开始建立电子邮件帐户的设定。这个通道是走2G,而不是走流量,相当于卡了一个Bug,两边都不要钱了,主打一个省钱!
好了,事情发展到这里,很多商务精英就直接在黑莓的信息管理界面里直接回复邮件了。
黑莓整合得很好,你看不出来邮件和短信有任何区别。而且黑莓的这个键盘全键盘输入简直是exciting,打起字来条件是得天独厚,各种输入法和符号闭着眼睛就来。对当时的各种塞班系统简直是降维打击!别人在飞机场得拿出Thinkpad放在腿上敲才能装逼,你直接拿一个黑莓出来就能装逼了,这个效率的提升不是一丁点。
所以你看很多电影里面,比如智明与春娇里,只需要知道对方的邮箱地址,就可以跟对方加好友,随时发短信(邮件),一封邮件一个字,跟现在的微信一个逼样,虽然听起来麻烦,但用起来是很爽的。而且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隐私好啊!你注册一个邮箱[email protected],没人知道你是谁,想换就换!
这个服务当时在国内应该是能推动的,极有潜力成为国民级的巨星应用 ,但最大的缺点就是当时得另外交一笔费用,而且我们的运营商收费一点也不便宜,成为阻碍这个事情发展的最大阻力。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事情的双方,一方是运营商,一点生存压力都没有,另外一方是一个外企国内,中国也不是他们的主要市场,所以说比较起来,并没有哪方非要来推广这个事情,得过且过也就算了。
插一句,当时另外一个有机会成功的软件叫做飞信,是中国移动出的,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在电脑端跟某人发信息,如果某人没有联网的话,可以直接转短信,无缝切换,也解决了上面这个随时耗流量的BUG。但最大的问题就是移动想吃独食,跟别的运营商都不互通,而且这个软件是外包第三方做的,质量上也没有长期保证,所以很快就被微信取代了。 这是第二个有可能改变全民通讯方式的app,但是也没有抓住机会。
沧海桑田,后来微信诞生了,后来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但是总的来说,这也是随着国家基建以及3G到4G的发展出现的跨越式增长带来的。就算没有微信,也会有其他什么信出来顶这个位置,我看米聊也是可以的。
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前,传统的互联网都是依靠邮箱来定位某个用户的,虽然这也有唯一性,但是并不具有一一的对应关系,一个人高兴的话,可以每天换一个邮箱。而如果移动互联网一直没有兴起的话,其实现在大部分的网站(可以参考微软旗下的),还是通过邮箱来注册和识别ID,这无疑增加了很多老年人使用的门槛。
不知道是万幸还是不幸,后来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大家(奸商)发现了手机也具有一一定位的关系,而且相比去注册邮箱更方便了。于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直接就把手机当成了唯一识别的id。这也从另一方面干掉了邮箱流行的最后一点可能。比如你现在使用抖音,从头到尾都不用使用邮箱了,老年人只记得自己的手机卡,所以一同把密码也干掉了。
所以说,像题主所说的,为什么国外的网站都需要邮箱才能注册,而国内只需要手机就能注册的,这也可以看作是传统互联网和手机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分界标志 。并没有好坏之分,一是习惯,二是方便。
你要说邮箱的未来嘛…基于邮箱的很多特点,比如说一对多发送,比如说私密性以及普遍性,以及全球通用的格式和标准,要被淘汰应该是不太可能的,至少从商务沟通(事后扯皮)上来说,邮件还是要比钉钉正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