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城市中,一天中哪个时段 PM2.5 指数会最小,哪个时段会最大,为什么?

2014-04-03科学

谢邀。很好的问题,以前陆续答过一些相关的,这次系统说一下。

大体上,决定这件事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污染源,二是沉降及扩散情况,可以简单概括为源和汇。

分为本地源和外地传输源。后者与气象因素有关,暂且搁置一下。

对于城市而言,本地源的日变化主要在交通(包括尾气和道路扬尘),其次是工厂和建筑工地的工作时段。

不过,并不是说交通高峰期就一定同步于PM2.5的峰值。PM2.5有很大一部分来自 二次颗粒物 ,是由气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经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硫酸铵、亚硫酸铵、硝酸铵和有机气溶胶粒子。换言之,交通污染为二次颗粒物提供了原料,需要借助空气中的水和光照才能完成转化。考虑到光照条件和颗粒物的累积过程,在早高峰的后半段通常会出现一个峰值。

与季节和天气有关。风雨天气,低值在雨中。一旦雨停就会开始走高,走高幅度与降水的清除效果有关,雨量越大清除效果越好,低值能维持的时间越长。不过,雨后湿度高,有助于二次颗粒物的形成和积累。若有外来空气团(如寒潮),污染物可能在短时间内即被清除。除外以上几种情况的天气,如果是秋冬、早春季节,变化规律大致如下图:

图1:

北京地区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Mass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of PM10 and PM2.5 in Beijing Area

图2:

天津城区秋季PM2.5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Vert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M2.5 Mass Concentration in the Atmosphere over Tianjin

这样的日变化曲线,除掉上文说的源因素以外, 逆温 在其中很关键。通常情况下,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下层空气较热,上层空气较冷,冷空气重会下沉,热空气轻会上浮,就形成了对流。但在某些时候,比如秋冬季夜间,因为地面温度急剧降低,导致贴近地面的下层大气温度很低,上层空气降温没那么快,反而温度比下层高。这种下冷上热的逆温层结一旦形成,空气无法上下对流,污染物就很难扩散。

逆温一般出现在夜间和早晨。随着太阳升高,地面温度逐渐上升,静稳层结被打破,污染物开始扩散;入夜后周而复始。所以,一天中PM2.5的低值往往出现在下午4点左右(此时早高峰的影响已散,晚高峰还未到来,且近地面大气湍流较强),之后随着地面温度的降低,颗粒物浓度开始上升,夜间出现一个峰值。

夏季一般不会发生逆温,一天中PM2.5的浓度浮动不如冬季明显,且整体浓度较低;但地面温度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近地面大气湍流作用也是下午最强(扩散条件最好),因此颗粒物浓度低值也在下午:

图3:

沈阳冬夏季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尺度谱分布特征 Concentrations and Size Distributions of Inhalable Particles in Summer and Winter in Shenyang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规律往往更适用于北方城市。南方城市尤其是华南沿海城市,因为湿度、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不同于北方,温差不明显,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