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机械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好做吗?如何做?

2018-12-18科学

这是个很好的话题,值得做点分享。

因为最近几年来一直在做企业的智能化产业升级,所以在这个话题上还是有一些东西值得和大家讨论一下,也可以顺便分享一下自己对这个行业的一些基本认知。

不管人们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报以何种态度,这个方向一定是不会偏离的,这就是制造业唯一的出路,当然会存在很多困难,但是这并不是停滞不前或者放弃作为的借口,很多时候作为时代的践行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迎难而上,甚至要抱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态度去践行。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人需要「负重前行」,因为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岁月静好」,当然这样的人生既有被动的「身不由己」,也有主动的「舍我其谁」,不管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都需要尽力而为。

首先来回答一下题主的提问,以我个人的认知而言,机械行业的智能化产业升级改造不好做,但是却很值得去做,而且一定会大有可为。

01 智能化产业升级是一场全面的产业升级革命

很多人对智能化产业升级是有一定的误解和局限的,绝大部分人的认知还是建立在几个「机器人」自主工作的所谓「无人工厂」上,其实这只是很表面的一种认知,甚至是很浅显的,包括很多介绍工业4.0的书籍也是在这个认知上的胡编乱造和瞎几把意淫,真正的智能化产业升级革命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

A、企业制造工艺流程的优化与再造 ,其实机械行业或者制造业的智能化产业升级的难点就在这里,对整个产品生产流程的优化与再造,这额既要结合自己企业产品的生产工艺特点,还需要结合当前的技术先进程度,同时也要参考企业实施的成本与周期等,这是一个很全面的考量,不是一个轻易能下的决定。而且一个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是否能够成功,很大概率都建立在工艺流程的优化与再造上,而且这个工作只能以企业内部的人员来主导,是绝对不可以假手于人,如果一味的将这些工作外包,那得到的结果很难符合既定的产业升级要求,甚至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B、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升级 ,企业一旦确定了新的生产工艺流程,则可以结合当前的自动化技术来实现对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技术改造,这也是一个需要平衡技术与成本的艰难过程,很多东西的自动化改造并不需要建立在那些主流的、高大上的「机器人」应用上,其实机器人的应用只是制造业自动化应用技术中的一个环节,是很小的一个部分,而其它很多自动化功能的实现是不需要借助「机器人」来实行的,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气缸+运动导轨来驱动一个动作,也可以通过丝杆+导轨+电机的形式来驱动一个动作,也可以通过齿轮齿条+电机+导轨的形式来驱动一个动作,也可以通过液压+导轨的形式来驱动一个动作,这些方式都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改造,而且相对「机器人」来说,具有成本更低,可靠性更好,维护更方便,升级更简单等特点。

尤其是在自动化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秉持两个观点:第一个是一定要简洁,不要把自动化过程设计得太复杂,这不是一个比谁做的更赏心悦目的工作,而是要从实际应用来衡量的结果输出,对于任何环节来说,「多个庙就多个鬼」,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第二是可靠性为王,很多人在设计自动化过程的时候,过多的注重生产节拍与效率的榨取,却忽略了自动化过程的可靠性,其实如果一个自动化产业升级丧失了可靠性,那基本上就算是一个失败的产业升级了,因为只有持续的可靠性工作,才是自动化的价值所在。

同时,自动化改造过程并不是一个做完基质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改造升级的过程,随着各种生产工艺的持续优化,随着各种自动化技术的升级与创新,随着企业与市场的各种需求与配置,我们的自动化产业升级都将是一个持续而长久的过程,需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建立这种认知,从企业高层到执行员工都思想统一。

C、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化控制带了革命性的基于,也让自动化的生产过程得以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有了天然的结合条件,而去物联网技术的选择多样性也为企业在成本平衡上带来很大的余地,例如从普遍使用的低成本条码扫描,再到升级版的二维码扫描,然后到RFID射频技术等,让我们在实现物联网的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这对于制造业不同行业,不同需求和不同投入的企业来说是很大的包容。

其实,这个世界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最适合的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很多人都单纯的以技术的先进性来衡量一个技术的价值,而对于企业而言,技术的应用要与企业的自身的实际条件相结合,既要考虑实施的功能,也要考虑实施的成本,既要考虑实施的效果,也要考虑实施的迭代,并从这些影响因素里找出最适合自己企业的物联网方式,以最高效而合理的成本来推行自己企业的物联网产业升级。

D、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集成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企业的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了未来制造业企业的一种标配需求,我可以很肯定的说,不管一个企业是否需要去做智能化产业升级,它都无法逃离企业的信息化产业升级,因为企业的信息化产业升级并不建立在企业自动化产业升级的基础之上,它是可以单独来大力推进的。

我们现在讨论的智能化改造,其实是对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一种深度融合的统称,任何智能化产业升级都需要涵盖自动化和信息化两个方面,如果脱离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来谈企业智能化是很片面而失真的,但我个人认为,信息化技术将来的市场前景要远远大于自动化技术,因为它有着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客户需求,每当想到这个点,我就有一种「悲从心来」的感觉,为什么我从事的不是信息化输出的行业和工作,这让我错失了很多机会。

虽然我现在也在主持公司的信息化改造和产业升级的工作,但是我只能以一个类似「联络员」或者「勤务员」的角色来参与到这个工作中来,对于很多真正的技术类工作我并没有什么发言权和执行能力,这是我经常感觉很「无力」的现状,所以,如果你现在还很年轻,如果你刚好计算机语言学得不错,我强烈建议你进入这个行业,这是绝对的朝阳行业,而且未来的市场前景和发展前景都不可限量。

02 智能化产业升级对人才结构的需求也出现了变革

什么样的生产模式,就需要配备什么样的企业人才结构,这是一种很常识的认知,随着智能化企业的诞生和发展,与之对应的企业人才结构需求也会随之而来,从目前的现状而言,无论是企业还是各大专院校都没有做好准备,绝大部分人还是抱残守缺的过着温水煮青蛙的既定式生活,我们在内心恐惧自己有一天会被机器人代替,又对此在行动上表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样子,好像这一切都还很遥远,但是如果真的到了这一天,试问你将如何自处?

其实很多企业,无论是基层的员工,还是高层管理者,都对制造业产业升级抱有一种观望的态度,而且从目前的大环境来看,这种局面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但是这种观望也将意味着被淘汰,其实每一次产业革命的前期,都会有很多人或组织报以谨慎的观望,而他们最后就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和陪葬品,任何革命都是以牺牲无数人的当前利益为代价实现的,为什么不能是你呢?

智能化产业升级,淘汰的一定是那些从事重复的、体力的、简单的、无技术含量的工作的从业者,而这个阶层的从业者又存在一个天然的劣势,那就是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都很低下,他们不愿意改变,更不愿意接受改变,所以当时代前进的大潮来临的时候,他们会成为最新的牺牲品,与其说是哀其不幸,不如说是怒其不争吧。

努力去成为一个企业永远都需要的人,永远去成为一个具有价值输出和交换的人,永远成为一个可以拥抱变化的人,是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对我们每个人的要求,你我都无法例外,也不应该被例外。

当然相对应的社会教育体制也存在变革的需求,现在的大学教育,对于智能化产业升级的实质性教育内容几乎为零,更多是停留在一种懵懂而粗犷的认知上,不仅学生需要被教育,老师也应该被培训,因为即使是很多老师也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认知,如果强求他们去教导学生,这无疑是赶鸭子上架了。

同时社会职业教育也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发展与准入,不能将人才的培养成本完全推给企业来承担,试问有多少企业能够轻易的消化这些培养成本,有多少企业在做着「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赔本买卖,而且这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这对企业和新人们来说都是很关键的因素。

03 政府是否做好了准备?

其实,自从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强国战略后,政府在智能化产业升级的投入上是有目共睹的,我从2017年到现在接到的政府性培训就不下5次,当然我参与的次数是0次,不是我不想去,而是真的分身乏术,但是从政府的支持力度来看,这确实是很系统而大规模的投入了。

思想认知上的培训与宣传,政府更注重技术性的推介和项目资金的资助,很多国内的企业都进入了政府推荐的智能化产业升级优选企业名单,而且从这些企业采购技术和产品不仅可以得到更好的技术支持,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政策优惠, 同时这些政策都是很普惠性质的,绝大多数企业都是有机会享受的。

我们来举个例子,在很都城市都推出了一个政策,只要企业采购机器人,不管你是什么用途,只要能够用起来,凭采购发票就可以报销机器人的20%的资金,不错,力度就是这么大,如果以20万一个机器人来算,你可以从政府拿回来4万元补助,你自己只需要出16万就可以了,这4万是白给的,不需要验收,也不需要有任何特殊的交代,填个表就给钱。

当然这些工作虽然在做,但是也有很多地方 政府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特别是在智能化产业升级的基础需求上,还是存在很大的缺失的。

例如对于很多小企业来说,智能化改造的成本太高,而实用性有较低,他们现在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做与不做都是错,或者这是政府有意的淘汰低端产业的故意,又或许是一种变向的保大舍小的策略吧,但是简单而粗暴的牺牲掉一批中小企业来推进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否可行?这还是有待商酌的。

无论从技术的发展,还是成本的考量来说,不推行智能化产业升级的明天,企业一定是个死字,至于是快刀斩乱麻式的自我退市,还是心有不甘的苟延残喘,都不能改变这些落后企业的命运,但是这并不是一股可以完全忽略的力量,这也牵涉到成千上万人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与繁荣,政府是否已经有了全盘的考虑,还是简单的把这个「刽子手」的角色扔给了市场。

还有我们前面提到的人才培养的模式上,政府是否也在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引导甚至主导这项工作的发展,我们都没有看到一个很明显的信号,更没有看到很亮眼的成绩,我们都将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