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35岁转行EHS行业,该准备什么?

2021-11-02科学

导读:本文首发于2022年10月,作者何雪。今年4月,她已被另一家企业高薪挖走,职务EHS主管!

2020年6月,在答辩、合影、聚餐之后,我与陪伴四年的闺蜜相拥告别,坐上了前往成都的动车,在那里我将开启我的职场第一站——某公司工程设备部的管培生岗位。在抵达公司后,行政部门的同事为我们分配了宿舍,随后便立即安排我们进行拓展训练。当我在拓展训练签到表上签字时,我突然发现我归属的部门竟然是HSE。「纳尼,我不是应该属于工程设备部吗?」在我纳闷之际,或许教官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道:「 瞧,那个开着扫地车,在厂区内扫地的,就是你的同事 」。

当时40℃的天气,我的心却拔凉拔凉的。但因为疫情原因,我没有胆量立即辞职走人。直至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HSE部门的安全工程师离职走了,而我所学的专业中正好带了「环境」两个字,于是便这样误打误撞到了HSE部。 但是,我心里想的是「天下之大任我逍遥」,一旦有机会,我一定要离开这个「鬼部门」。 那为什么我又会留下来呢?这一切都要从要从集团的HSE内审开始说起。在我入职的第二个月,集团HSE部门对我所在的公司进行HSE内部审计,就是这次审计让我对HSE有了兴趣,让我感觉到HSE工作是有价值的,我也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从那之后,我开始积极去HSE究竟是什么?它有什么意义?如何做? 虽然我不是学这个专业的,但是我可以通过学习让自己变得专业。 于是,我就这样边干边学,至今两年多过去了……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主要是做安全方面的工作,顺带协助环保工程师打理些三废治理设施的事儿。对于安全工作,我也从「门外」走进了「门内」,并且感触良多:

1.安全是个技术活。 两年的工作,最大的体会就是安全是一个技术活。虽然我们常说「安全管理」,但实际上它非常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撑,如果 专业技术不过关,不管你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别人都会抱有质疑的眼光看待 ,如此,谈何管理?

2.人是管理的核心。 不管是普通操作员工,机修、电气、工艺等技术人员或者管理干部,也不管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的高低如何,人始终都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者、管理者与操作者。

3.需要足够的耐性。 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像黄牛一样有耐力、有韧劲。比如有些隐患整改,可能需要物资请购、施工改造,时间跨度拉的比较大,如果缺乏耐性,那时间一长,后期整改追踪就容易被搁置在一旁,无人问津。

4.员工认同很重要。 由于一些方式方法不得当,导致管理干部、员工对一些「要求、不准、禁止」等规定不理解、不认同。于是,当出现一些违规行为,要按规定职责时,就会闹出很多不愉快的事。

5.留痕是形式管理。 个人认为, 留痕是形式管理,并不是形式主义 。以签到表、现场照片、检查记录等形式约束相关人员按要求完成工作,形式没有问题,但后续监督的执行情况需要打「?」。像我们每个月要求车间提供安全工作开展得相关资料,就会有部门抱怨说安全资料太多,如果 真正开展了这些工作,资料是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只需要月底汇总整理即可。

6.需要理想和抱负。 虽然现实很残酷,但作为安全管理人员,我认为还是需要一些理想和抱负,希望自己公司的「零事故」。我们所作的所有的工作都是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我们的工作是有使命的。

7.本质安全最重要。 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是我认为急需改善的一个方面。早年老设备的URS根本不会涉及安全,很多管控措施都后期企业自己加装的,谁去加?设备维修人员、机修……

8.设备故障要减少。 很多与设备有关的事故,都发生在故障处理和检修阶段,减少设备的故障,就自然减少了这类事故的发生率。所以,我们会把 设备故障率也作为安全激励的一个重要指标

9.换位思考很重要。 有很多事故,其实归根结底都还是跟没有给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有关。比如为了节约能耗,最大化利用室内空间,车间里摆满了输送带、包装机等设备,在这样的 拥挤作业环境下,员工极容易发生事故 ,且发生后很多人还会指责他们「风险识别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但如果你换位思考的话,你觉得员工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就是我,一个专业中带了「环境」两个字,误打误撞地干安全两年半的一些感触,这些感触可能在一些前辈那里,或许摆不上桌面,但我觉得 还是应该留下些什么,来记录我的EHS之路。 尽管,我不擅长写作。

EHSWeekly小编说: 有许多做EHS的人,他们并非安全工程、环保工程或者消防工程专业毕业,但他们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学习把自己变得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