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300余件文物亮相!「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展

2024-08-14科学

8月4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和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主办,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山东博物馆联合承办的「铭记历史——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在山东博物馆隆重开展。

本次展览将展至10月31日,地点在山东博物馆一楼4号展厅。「届时,我们会根据社会对此次展览的反馈情况再确定是否延时。」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山东博物馆革命文物部副主任孙艳丽说。

首创「革命文物+水下考古」策展思路

开展当天下午,来到展馆参观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亲子家庭、青少年群体占有较大比重。「我觉得水下考古很有意思,特意赶过来。」徐姓小朋友告诉记者。

孙艳丽介绍,此次展览首创「革命文物+水下考古」策展思路,首次向世人全面系统展示300余件/套甲午沉舰水下考古珍贵文物,跨界糅合甲午沉舰水下考古文物和甲午战争最新史料科研成果,以物证史讲好山东革命历史和中国故事。

展览第一部分「归去」,以历史纵深视野回溯回溯中国近代海防建设与北洋海军的兴衰史。以甲午海战为重点,展现近代中国军民坚韧的民族气节、深厚的家国情怀。

展览第二部分「来兮」,系统展示十年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与研究成果,呈现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成果最丰富的海战战场遗址考古,钩沉甲午历史,告慰北洋将士忠魂。

展览第三部分「传承」,更深入地揭示尘封历史、解读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是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和文博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历史担当,彰显水下考古在守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基因方面体现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300余件/套水下珍宝重现甲午硝烟

「202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更值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工作10周年,在这个时间点完成此次展览,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恰逢其时。」孙艳丽说。

130年前的甲午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深刻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唤起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甲午一役,曾经威震亚洲的北洋海军折戟沉沙。自此以来,探寻甲午沉舰遗踪、告慰北洋海军英烈一直是国人的夙愿。2014年,黄海海域「致远」舰遗址的发现拉开了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的大幕。十年来,「致远」「经远」「定远」「超勇」「扬威」「靖远」「来远」等七艘沉舰遗址相继被发现,近4000件珍贵文物出水,向世人无声述说着海军将士们的英勇时刻。

记者注意到,此次展览采取横向不同独立历史主题、纵向历史发展时空逻辑,纵横双线叙事结构来规划展览内容,深入挖掘,展现近代海军海防兴衰史和新时代人民海军向海图强的时代风貌和鲜明特质。

展览中,不单只是陈列「致远」舰加特林机枪、「定远」舰铜铭牌、「来远」舰镀银铜勺等珍贵文物,还将部分文物的保存方式进行了呈现,比如置于蒸馏水中脱盐处理的37毫米哈乞开斯跑弹药箱。此外,展览还设计有水下考古流程展区,体现了博物馆「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公共文化服务的教育理念。

4日下午,「甲午战争130周年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研讨会」同时召开,主办单位邀请了国内50余名水下考古和甲午战争研究专家,就甲午沉舰考古、出水文物保护、甲午战争研究、近现代沉船调查等专题开展研讨和交流,会议总结了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工作探索出的新经验,形成了中国近现代沉舰考古工作的新模式,推动了甲午沉舰水下考古研究向更深层次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