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如果你是【流浪地球2】中的投票者,你会选择「流浪地球」还是「数字生命」计划?

2023-01-23科学

我做为一个坚定的地球派,做为一个鄙视数字生命计划的人,看完刘德华/图恒宇的那条支线,我想,如果我处于他的那个境地,我也会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我也想给只有2分钟电子生命的图丫丫一个完整的人生。

首先要明确,在电影中,最初550A中的数字图丫丫已经突破了「数字化」建模阶段,通过算力进化到了智能「互动」阶段,可以主动与现实进行符合数字生命人物心理的实时互动。只不过受限于算力等的限制,只有2分钟的生命长度,无法继续迭代到「先知」阶段。

图恒宇在车祸中失去了亲人,后来拒绝写遗嘱也是因为「不知写给谁」。他余生的唯一信念,就是想给丫丫一个完整的人生,想弥补因为他的过失而剥夺的女儿生命。什么地球危机、文明未来,在他眼里已经不重要了。他的心早已在车祸后变得灰暗,图丫丫是他唯一的光。所以当马兆把数字生命说成是「电子宠物」时,图恒宇的眼神中透露出愤怒甚至是一丝杀气。

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图恒宇没有失去女儿,你认为他会选择「流浪地球」还是「数字生命」计划呢?

整部影片最出彩的也就是刘德华的这条线,比刘培强那条爱情线要高了好几个档次。

说实话,作为有一个女儿的父亲,刘德华和女儿这段,直接把我看哭了!

我竟然,在大年初一这么喜庆的日子里被一个科幻片看哭了!

一方面是剧情真的很打动人,远远超过了科幻片的宏大叙事和爱情片的亲亲我我,另一方面,虽然有些小bug,但致命硬伤不多,可以说是中国式科幻片的新的里程碑。

好,说完投票,我再来填个坑,下面我就说说影片里藏的那些细节涉及到的天文和物理学吧。

(注:以下涉及轻微剧透,但完全不影响观影。可放心阅读)

1.为什么一直在下雪?

在影片中,2044年后,「移山计划」和「逐月计划」相继开启,月球按计划每年将被推出1万公里。但「月球危机」 意外爆发, 「逐月一号」行星级氦3发动机过载运行,其它发动机也相继启动,月球向地球坠来。这时在很多外景镜头里,不论是北京大裤衩外还是巴黎铁塔下,灰暗天空中都飘着大片雪花。这不仅仅是为了烘托末日般的绝望,更是有其科学道理。

大家都能想到的原因,是影片中那时地球自转开始减慢,一天有60个小时那么长的时候,一天将有30个小时位于没有阳光的黑夜中,在早上变得更冷些也能理解。(还有地球自转轴倾角的变化这里就先略了)但更关键的因素,却还是地月距离的改变。

我们知道,月球对地球最大的影响,就是潮汐效应。当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大幅改变时,比如地月距离变为现在的一半,会发生什么状况呢?这时从地球看,月球除了会变得更大(3.5倍),在天空中移动的速度会变得更快(3倍),最恐怖的潮水的高度也将变为现在的8倍。电影中就一个镜头是坐在轮椅上看海鸥的外交官周老,被冲天海啸袭击。

当地球自转变得比月球还慢时,海水将指向月球的方向,随着其移动,地球上的陆地将被持续的高海拔海水所淹没,电影里上海和纽约已经消失在汪洋洪水之中,只留下东方明珠和自由女神像的顶部在水面以上。

那和下雪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因为潮汐力不仅对水体有引力,对大陆板块也有类似的效应。更强的月球引力将会加热地幔并让脆弱的地表开裂并诱发地震,随着超强级别的地震在各大陆蔓延,火山喷发也将变得更加频繁,火山灰就像恶魔的一块块黑布,在整个大气层中蔓延开来,最终遮天蔽日,地表接收到的阳光下降,气温随之降低,寒冬就这样降临了,下雪也就不足为奇了。

2.为什么要领供给?

电影中,刘培强去排长队领限额的粮食配给,因为参加了2044年的战斗还多分到了两袋水果,之后又犹豫了一下,把一袋默默分给了乞讨的小孩。为什么月球的移动会造成饥荒呢?

刚才说了,气温降低,日照数不足,夜间过久造成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加上人力的短缺和土地被行星发动机的占用和破坏,食物短缺造成饥荒是很容易发生的。这个时候,最优先种植的一定是粮食,水果将成为昂贵的奢侈品。而植物死亡导致食物链的崩溃,肉食产品也将变得珍贵。另外,火山爆发等释放出的硫化物随后将以酸雨的形式大量落入海洋,水生动植物也无法幸免。

哦,太阳辐射的增强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韩朵朵的患癌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3.为什么会有碎片和火流星?

电影后半段,渔夫抬头望见天空中降下无数火球,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异象吓坏了。为什么不是一整个月球撞地球,而是会产生那么多的碎片呢?

电影中交待说,一方面是由于月表几个引擎的爆炸,使得岩石被炸成碎片并脱离月球引力,并在地球的巨大引力下向地面坠去。另一方面,电影中也多次提到「洛希极限」。所谓「洛希极限」,指的就是一个天体能让另一个天体解体的距离,当它们的距离少于洛希极限,一个天体就将碎散,并在速度合适时成为第二个天体的环。比如对于38万公里远的月球来说,当它进入离地心仅有10.8万公里的范围内时,它各个部分受到的地球引力会随着距离的远近而有明显的不同,也就意味着将月球各个部分拉开的力大于将其保持在一起的力,很快潮汐力将会让月球撕碎肢解。

需要注意的是,本来这些碎片与月球具有差不多的速度,应该随月球一起沿着一个类似螺旋轨道向地球前进。但随着碎片互相撞击,总有一部分碎片被撞慢,失去了能维持轨道的速度,从而更快地向地球坠落,进入大气层形成火流星。所以影片中当各地市民看到火流星时,新闻广播说还有好几天(剧情太好看忘记具体时间了,3天?)月球才会坠落地球。

4.如果月球真的撞上地球会怎么样?

有一个指数,叫「杜林危险指数」(也有译作「都灵等级」的)。我们可以想象,体积越大的天体,撞击产生的危害性越强。(之前我有一次知聊八点半的直播专门讲这块。)而「杜林危险指数」用0到10来区分不同体积近地天体的危险性。0等级意味着仅有很小的概率造成破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10级意味着物体的体积足以引发毁灭性的全球灾难。

目前有科淡定记录的「杜林危险指数」最高的一次也只有4级,是2004年由小行星99942创下的,而它的直径只有400米。60米直径的通古斯大爆炸能达到8级,而可能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的希克苏鲁伯陨石,有百万亿吨TNT当量,能达到最高等级10级。即便如此,根据推测,希克苏鲁伯陨石的直径也只有10公里。月球直径要比它大400 倍、体积大6400万倍,这个级别已经远远超过了对应全球文明毁灭的10级标准。

月球这么大的撞击物,与其说是小行星撞地球,不如说是矮行星撞地球更准确些。就像45亿年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忒伊亚(Theia)撞击地球形成月球的假说一样,如果月球真的撞上了地球,冲击的能量将高到可以使整个地球都融化,整个地球将像鸡蛋撞石头一样被撞「散黄」,炽热的岩浆席卷各地,局部熔融温度将达到上千度,形成过全球性的岩浆洋,而沸腾的海洋早已不复存在。一片人间炼狱的模样。

像这样的碰撞可能会创造出另一个月球。而文明及大部分生命将戛然而止。电影中的人工智能也许认为,人类把最精密的系统,都用在了自我毁灭上,只有将文明置于如此的死地,人类才能放弃敌意而变得团结。

还好影片最后北京根服务器在德华的挽救下成功接入全球互联网,地球行星发动机启动并最终摆脱了月球的威胁。

5.一些小细节

整部影片绝大部分时间逻辑和科学常识都很在线,有时也为了观影效果做了一些妥协,比如月面的行走姿态过于地球化。也有一些细节可能是疏忽,比如坎帕努斯环形山(Campanus)的直径是48公里而不是影片中的46公里。还有一些是为了要推进故事情节而做的设定,比如人类除了空间站没有其它中继卫星能遥控引爆月球核弹、比如核弹只放在表面而没有埋入地下(估计中国最初有这方面的提议但没其它国家拒绝了),比如无大气的月表核爆应该更像闪光灯而不是一个个不灭的火球。

是否推荐去电影院看?

小瑕不掩瑜。这是一部相当丰满的电影,科幻只是它的外衣。

每个人都能看到不一样的剧情,被某一个小细节打动。

这是一部探讨人在危难与痛苦时如何艰难选择的影片,也是只有中国人才能写出的科幻传承故事,比宏大叙事更人性,比偶像崇拜更深刻,比儿女情长更催泪,比简单的输出价值观更能引起共鸣。

电影的每一个桥段,都映射出那种中国式的爱与牺牲,这比任何特效都要更加珍贵。「中国航天中队,五十岁以上的出列!」一句泪目。

这次,我可以说,在好莱坞式科幻大片以外,我们成功开创了一套新的做科幻片的思维方式。

期待第三部 !

如果你有哪些涉及航天和天文的情节想让我写写的,请在评论中留言,我会尽力更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