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2023年中国工业产值占全球35%,超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总和,意味着什么 ,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影响?

2024-07-03科学

一个经济体的产出决定了其居民平均的生活水平,而我国的过去几十年的增长就是一个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化过程。

发展起步晚,很多时候是没办法的,对外依赖国际投资和产业转移,对内依赖廉价的劳动力红利,既不能像早期工业国对外掠实现原始积累,又不能不发展,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才能提升,经济基础不仅决定生活部质量,还有思维模式,教育让更多人的思维禁锢的以放开,更好的观察社会经济的发展。

市场化+工业化+劳动力红利,结合宏观政策的调控, 让我国创造了比上世纪中后期整个东亚经济奇迹更大的经济奇迹 ,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吗,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等等,居民生活水平都是肉眼可见的快速提升,本人生在农村,从人力生产到大型机械的应用,各类家电以意想不到的速度但又潜移默化的进入所有人的生活,生活质量用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点都不为过,这既是发展带来的红利。

随着生产力的极速扩大,发展问题也从生产端逐渐转向消费端,这也是不得不正视的问题,过去我们的发展策略是集中力量突破生产端的瓶颈,也要意识到这些原始积累很大程度来源于劳动者的部分牺牲,比如工农业剪刀差,交到2000年以后得农业税,我小时候年年都会跟随父母用架子车拉着大几袋粮食去交公粮,农民几乎毫无怨言,当然也有工业生产中的血汗工厂,高强度高时间的劳动为再生产提供原始积累,这都是发展过程中应该被铭记的牺牲。

回到这个问题,内需相对发展滞后,但有全球更广阔的市场,尤其是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快车道后,我国的需求限制被打破,生产端超过居民需求的部分由全球市场供给,要说消费能力最强的自然是欧美市场,其实也就十几亿人,但快速增长的外循环掩盖了内需的不足,或者说在那个阶段靠着价格优势扩展全球市场也还是正常的选择。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继续提升,全球市场的饱和和经济全球化裂痕的发生,现在外需虽然还比较平稳,但不确定性越来越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而内需增长呢?可能还不如前十几年,主要原因还是集中力量突破生产端时出现了资源的过度配置,政府部门本身并不直接创造财富,而是通过狭义和广义的税收来完成资源的再分配,一部分当然去了生产端的突破,跟多的可能还是去了少数既得利益者的口袋,导致的结果是,现在政府、企业、居民全部高杠杆,以货币衡量的财富存量也是屡创新高,比如逐年大几十万亿的存款增加,政策不能不考虑结构的情况下疑问市场这么多钱不投资和消费,因为钱根本就没在需求端的手上。

回到这个问题,资源向生产端和分配端的配置,来源于居民端的负债挖掘,比如现在居高不下的居民杠杆和居民负债与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都是大幅压制了内需的潜力。经济循环也就出现了阻塞,当然只要外需依旧强力,这个问题还可以再拖一拖,只是内需不足带来的企业利润下降,企业利润下降带来就业薪资压力,都是自我强化的过程,市场自发削减开支来去杠杆也是无法靠行政力量阻碍的,带来了新的挑战。

总结起来,我们过去的发展绝对称得上是经济奇迹中的奇迹,居民生活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随着生产端和工业化的进程,发展策略上过度挖掘需求端的潜力来补偿生产端和分配端,导致了内循环的阻塞,换句话就是更加依赖外部市场消化产能,即便如此依旧无法匹配如此高强度的生产,遇到了与早期工业国都会遇到的问题,消费不足带来的产能过剩危机。而早期工业国不管去不去工业化,都会转向福利社会和消费型社会,以降低传统经济下行周期的压力,只是现在我国的居民的消费能力,还没转向之前,就已经在信贷扩张周期负债累累了,让内循环这个国家战略可能存在很大的阻力。

其实又回到了前几天的一个长篇讨论的问题:救市-需求端与供给端路线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