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提问很有意思!
作为「 动物行为学 」话题下的活跃答主,我就抛砖引玉,试着来答一下。
(由于答主阅片量不多,不太能确定「狗多于猫」的现象是否符合数据,但基于观影印象,我也赞成该结论,本回答即是在这一前提下展开,如有错漏,欢迎指正~)
我将从 3个方面 尝试分析「末世电影中狗多于猫」的成因(借助 动物行为学 、 社会心理学 以及 编剧理论 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①猫、狗驯化史差异;
②猫、狗对人的依赖程度;
③猫、狗在西方文化中的形象差异。
(一)猫与狗的驯化史差异
——末世气质与镜头表现力
(1)猫的驯化时间短于狗
首先,猫与狗的驯化历史非常不同,目前认为,狗的驯化时间要远长于猫。
狗的驯化,最早可能始于4万年前 [1] [2] ,最晚也可追溯到1万5千年前 [3] ;而猫的驯化,则可能始于4千年前到1万年前 [4] [5] [6] [7] [3] ,也有观点认为,猫的驯化至少在9500年前就开始了 [3] ,但总归还是短于狗的。
(2)驯化起源与末世气质
狗的祖先:狼,最初可能是被人类营地的残羹冷炙所吸引 [8] ,如吃剩的骨头等,而开始逐渐聚集到人类营地周边。
狼与人这两个群体,互相都保持着警惕 [9] ,在尾随人类捡剩饭的过程中,狼通过叫声预警危险的本能,在无意间,很可能也为人类带来了好处;甚至在人类捕猎时,这些「营地狼」也提供了一些帮助,随着人类选择性地接纳那些、攻击性更低的狼,人为筛选的作用开始介入自然选择,于是,狗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成了原始人类狩猎采集生活的好帮手 [8] [2] [3] 。
而猫的祖先,则是被人类的农业发展所吸引。人类在农业上的成功,带来了能够维持一段时间的定居,以及粮食贮藏技术 [10] ,而保存着粮食的粮仓,则引来了啮齿动物,例如老鼠 [5] ,而老鼠又引来了猫,于是,粮招鼠、鼠引猫,事就这样成了。
当人类驯化狗(狼)的时候,还过着狩猎采集式的生活,又由于需要经常迁移,因此,如何捕到猎物、以及如何在迁移中保护自身安全,都是人类迫切要解决的生存问题,而这样的场景,恰恰暗合着末世题材。
从某种角度来说,末世背景往往也意味着回归原始
——「开局一条狗,装备全靠捡」
同时,狗的 3个技能 都与末世场景非常契合:
①预警技能,暗示着环境的危机四伏;
②搜寻技能,暗示着物资的短缺;
③协助狩猎的技能,暗示着丛林法则。
而猫与人类农业的紧密联系,使其相比狗而言更具「现代气质」,若非人类农业文明的丰饶,人与猫,或许就不会相遇,因此在猫与狗中, 后者显然更具「末世气质」 。
(3)驯化造就镜头表现力
——狗面部肌肉的进化(演化)
漫长的驯化,不但改变了狼的行为,同时也改变了它们的解剖结构。例如,狗与狼相比,在眉毛的位置多了一种肌肉,让狗的眉毛能做出更多运动 [11] ,形成一些类似「眼神」的表情。
虽然电影中的猫或狗,完全可以通过特效来制作,不一定需要动物演员,但为了更加逼真,还是得尽量贴近现实中的动物,因此从这一点来说,狗可以做出更多的「面部表情」,在「表演」方面的发挥空间更大,也就更具镜头表现力。
(二)人对社会关系的需要
——独立的猫、依赖人的狗
(1)编剧原理与社会需要
在【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一书中,将诸如【泰坦尼克号】这样的灾难电影,归类为「麻烦家伙」型影片,意指:身处特殊环境中的普通人,遭遇了一个大麻烦 [12] 。问题中所列举的 【我是传奇(I Am Legend)】 显然就属于这一类型(但【芬奇(Finch)】应该不算)。
在「麻烦家伙」型影片中,最关键的一条法则就是:麻烦越大,效果越好。主角面临的挑战难度越大,就越能彰显主角的伟大,影片往往也就越精彩 [12] ;同时,主角所对抗的力量越强大、越复杂,也越有利于人物和故事的充分发展 [13] 。
因此,像【我是传奇】这样的电影,通常就要把主角置于比较绝的绝境中;比如,不仅要让主角处于丧失病毒泛滥的末世,还要让他「孤身一人」,没有(或缺少)人类同伴。
但,我们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有很强的归属需要(need to belong) [14] ,我们希望与他人建立持续且正向的社会关系,以产生归属感 [14] [15] ;与人产生联结,也会让我们感到幸福 [14] ;而加入一只动物角色,通常就能在不给主角带来太多助力的情况下,展现出人物在绝境中对社会关系的需要。
而从「人对社会关系的需要」这一角度来说,相比偏向独居的猫,狗通常是更适合的选角。人和狗都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同时二者构建社会群体的方式也非常相似 [9] ;通常来说,人在家庭中饲养狗的同时,狗也将人纳入到了自己的社会体系中 [16] [17] ,动物行为学家- 康拉德·劳伦兹 (Konrad Lorenz)认为,狗对饲主的「信赖」可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将饲主当成父母,二是将饲主看作「狼群」中的一员 [18] 。
在电影【我是传奇】中,主角的狗:萨姆(Sam),一出场就追随主角左右,作为主角在末世中最亲近的朋友和精神寄托,萨姆的存在凸显了主角内心的孤独 [19] 。
而【我是传奇】原著小说中的狗,则是主角在求生过程中所遇到的流浪狗。小说中对人狗初次相遇时的描写,同样深入展现了在末世之下,主角的孤独和无助:
[20] 在那段漫长的岁月里,他一直很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伴,如今,好不容易看到一只活生生的狗,却在片刻之间又失去它了。就算那只是一只狗。只是一只狗?对罗伯特·内维尔来说,那只狗是整个地球演化的最巅峰。(2)安全基地效应
——独立的猫、依赖人的狗
在心理学的依恋理论中,有一种现象叫「 安全基地效应 」(secure-base effects),例如,当幼儿在感到害怕时,就会向着母亲爬去 [21] ,这时母亲就像环境中的一个「安全基地」 [22] ,可以让幼儿感到安心;有研究表明,狗可能会对饲主有类似的需要 [23] [24] [25] ,而猫则不太有这类需要 [26] 。
因此,从猫与狗不同的行为表现来说,在末世背景下,狗与人更容易演绎出「相依为命」的戏剧效果。
(三)西方文化中的猫、狗形象差异
虽然在今天看来,将西方文化简单地视做一个整体,是粗糙且不严谨的方式,但本回答并非专业的学术文章,同时也是为了方便,所以我就不做细分了,望知友们谅解~
在西方文化中,「人狗平等」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观念 [27] 。狗被视作家庭的一员 [8] [28] ,还有人主张不对狗使用「宠物」这一称呼 [8] 。
在他们的语言中,也有这种平等观念的体现,例如「You lucky dog!」意为「你真是个幸运儿!」 [29] ,以及「Every dog has his/its day」意为「人人都有得意时」 [29] [30] ;与此类似,狗在英语中通常带有褒义 [28] [31] [30] ,同时也是忠诚、警惕、乖巧的象征 [32] [28] [30] 。
而在西方文化中,对猫的印象则多偏向于负面 [33] ,猫被认为是虚伪的和懒惰的 [34] [18] [33] ,是不详的象征 [33] [30] ,通常被与巫术和神秘力量联系在一起 [35] [36] ,甚至还成了恶魔的化身 [35] [33] [31] 。
因此,从西方文化的角度看,如果要塑造一个正面的动物形象,狗比猫的出场率更高,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作为一名「 动物行为学 」爱好者,我更赞成 康拉德·劳伦兹 在【所罗门王的指环:与鸟兽虫鱼的亲密对话】 [37] 中所提出的观点: 真实的、自然的动物,要比「拟人化的动物」更加有趣且迷人。
参考
- ^ Pavlos Pavlidis, Mehmet Somel. Of dogs and men[J]. Science, 2020, 370(6516): 522-523.
- ^ a b 驯化:十个物种造就了今天的世界/[英]艾丽丝·罗伯茨(Alice Roberts)著;李文涛 译.—兰州:读者出版社,2019.1(Tamed:Ten Species That Changed Our World)
- ^ a b c d 亲密关系:动物如何塑造人类历史/[英]布莱恩·费根(Brian Fagan)著;刘诗军 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12(The Intimate Bond:How Animals Shaped Human History)
- ^ 猫内科学(第7版)/[加]苏珊·E. 利特尔(Susan E. Little)著;张海霞,夏兆飞 主译.—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6〔August's Consultations in Feline Internal Medicine(Volume7)〕
- ^ a b Carlos A. Driscoll, Juliet Clutton-Brock, Andrew C. Kitchener, Stephen J. O'Brien. The Taming of the cat. Genetic and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hint that wildcats became house cats earlier—and in a different place—than previously thought[J]. Scientific American, 2009, 300(6): 68-75.
- ^ IIona Rodan, Sarah Heath. Feline Behavioral Health and Welfare[M].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2015.
- ^ Carlos A. Driscoll, Marilyn Menotti-Raymond, Alfred L. Roca, Karsten Hupe, Warren E. Johnson, Eli Geffen, Eric H. Harley, Miguel Delibes, Dominique Pontier, Andrew C. Kitchener, Nobuyuki Yamaguchi, Stephen J. O'Brien, David W. Macdonald. The Near Eastern Origin of Cat Domestication[J]. Science, 2007, 317(5837): 519-523.
- ^ a b c d 第一位朋友:人与狗的历史/[美]凯瑟琳·M.罗杰斯(Katharine M. Rogers)著;高洺木,郝娟娣,孔德芳,刘宏,刘显蜀 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First Friend:A History of Dogs and Humans)
- ^ a b 狗:历史、神话、艺术/[英]凯瑟琳·约翰斯(Catherine Johns);黄英 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Dogs:History,Myth,Art)
- ^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美]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著;谢延光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Guns,Germs,and Steel: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 ^ Juliane Kaminski, Bridget M. Waller, Rui Diogo, Adam Hartstone-Rose, Anne M. Burrows. Evolution of facial muscle anatomy in dog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9, 116(29): 14677-14681.
- ^ a b 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美]布莱克·斯奈德(Blake Snyder)著;王旭锋 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Save the Cat:The Last Book on Screenwriting you'll ever need)
- ^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美]罗伯特·麦基(Robert Mckee)著;周铁东 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9(STORY:Substance,Structure, styl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
- ^ a b c 社会心理学(第11版)/[美]戴维·迈尔斯(David G. Myers)著;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 等 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10〔Social Psychology(11th Edition)〕
- ^ 自我·群体·社会:进入西奥迪尼的社会心理学课堂(原书第5版)/[美]道格拉斯·肯里克(Douglas T. Kenrick),史蒂文·纽伯格(Steven L. Neuberg),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B. Cialdini)著;谢晓非,刘慧敏,胡天翊 等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Social Psychology Goals in Interaction(5th edition)〕
- ^ Know Your Dog:愛犬完全教養事典/大衛·桑德斯(David Sands)著;劉珈汶 譯.—臺北市:大都會文化,2009.10(Konw Your Dog:Understand how your dog thinks and behaves)
- ^ 陈红英, 高民群, 黄宇雄. 从群居性谈犬的行为[J]. 中国工作犬业, 2005(5):12-13.
- ^ a b 狗的家世/[奥]康拉德·劳伦兹(Konrad Lorenz)著;胡小兵 译.—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8(So kam der Mensch auf den Hund)
- ^ 赵德全, 宁志敏. 电影【我是传奇】中的隐喻分析[J]. 电影文学, 2008(21):76-77.
- ^ 我是传奇/[美]理查德·马特森(Richard Matheson)著;陈宗琛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4(I am Legend)
- ^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九版)/[美]David R. Shaffer,Katherine Kipp 著;邹泓 等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1〔Developmental Psychology: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9th Edition)〕
- ^ 王金良, 郑海燕, 牟宏伟. 儿童依恋类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安全型依恋的培养[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1(8):7-8.
- ^ Chiara Mariti, Eva Ricci, Marcella Zilocchi, Angelo Gazzano. Owners as a secure base for their dogs[J]. Behaviour, 2013, 150(11): 1275-1294.
- ^ Robyn Palmer, Deborah Custance. A counterbalanced version of Ainsworth's Strange Situation Procedure reveals secure-base effects in dog–human relationships[J].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 2008, 109(2-4): 306-319.
- ^ Emanuela Prato-Previde, Deborah Mary Custance, Caterina Spiezi, Francesca Sabatini. Is the Dog-Human Relationship an Attachment Bond? An Observational Study Using Ainsworth's Strange Situation[J]. Behaviour, 2003, 140(2): 225-254.
- ^ Alice Potter, Daniel Simon Mills. Domestic Cats (Felis silvestris catus) Do Not Show Signs of Secure Attachment to Their Owners[J]. PLOS ONE, 2015, 10(9): e0135109.
- ^ 商业设计与动物文化/王江南 著.—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3
- ^ a b c 韩宁. 从中西方狗文化差异视角看狗习语翻译策略[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31(5):148-149.
- ^ a b 韦氏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公司(Merriam-Webster Inc)编;施佳胜 等 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7.1(Merriam-Webster's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 ^ a b c d 陈晖晖. 英汉谚语动物意象的差异性[J]. 科教导刊, 2012(20):172-173.
- ^ a b 曹曦颖. 试论英汉谚语中动物比喻形象的文化差异[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3):123-126.
- ^ 英语动物文化考释/覃先美 著.—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11
- ^ a b c d 朱亚辉. 从中西猫文化视角看猫习语的翻译策略[J]. 特立学刊, 2012(6):43-46.
- ^ 猫、狗、马/[英]芭芭拉·汉娜(Barbara Hannah)著;[美]迪安·L.弗兰茨(Dean L. Frantz),Ann Wintrode 编;刘国彬 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9(The Cat,Dog and Horse Lectures「The Beyond」In Tune with the Unconscious A Portrait of Barbara Hannah)
- ^ a b 猫:九十九条命/[英]霍华德·洛克斯顿(Howard Loxton)著;李玉瑶 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6(Cats:99Lives)
- ^ 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美]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著;吕健忠 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4(THE GREAT CAT MASSACRE AND OTHER EPISODES IN FRENCH CULTURAL HISTORY)
- ^ 所罗门王的指环:与鸟兽虫鱼的亲密对话/[奥]康拉德·劳伦兹(Konrad Lorenz)著;游复熙 等 译.—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7(Er redete mit dem Vieh,den Vögeln und den Fis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