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来南洋的动员群众基础离不开反清复明。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两项和南洋华人一点关系都没有。至于鞑虏是指谁呢?
2024年7.27日我拜访了马来西亚新山(位于新加坡上方的马来西亚城市,仅一水之隔)的华族纪念馆(JOHOR BAHRU CHINESE HERITAGE MUSEUM),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发源。其中,在三楼,我看到了关于新山这座城市创建的时间线:
短短的两个字,却在我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是我想的那个明墓吗?我隐约听说过明末残余华夏民族转向南洋地区的传闻,但由于清朝销毁修改了大量前朝史料记载,无法得以验证。
既然是明墓,为何1920年才于新山建立?是谁修建的坟墓,又是谁被埋葬于此?明墓又和新山这座城市有怎样的关联呢?
我查阅了星洲网、东方online、新山报等多家媒体,以及本地论坛等多方资料:
明墓由义兴公司建于1921年,义兴公司是洪门一个支会,千百年来与新马华人社会关系紧密。明末清初时期,华夏有识之士拒绝承认清朝的合法性,他们团结起来对外称天地会,对内自称洪门。天地会创立于康熙13年,创办人是郑成功部将陈永华(民间传说是郑成功),宗旨反清复明。当最后一个南明政权覆灭后,台湾也随之被清军控制,洪门志士纷纷前往南洋避难。义兴公司便是这样出现在新马华人社会,它最先来到马来西亚的槟城,当时正值18世纪末。 [1]
不知是怎样的契机,让义兴公司当时的首领 陈开顺 [2] 与当时的马来西亚的最高统治者天猛公、苏丹等建立了高度信任,1844年10月22日,天猛公授予他首张港契,陈开顺成为了新山的首位港主。并带领华族开垦荒地,建设城市,发展经济。
「港」即为潮州人方言中的「河」,沿河上岸落脚点即为「港脚」,为一港区市集所在。而开发此港区的领导人,便是「港主」。
在港主制度下,华人在柔佛地区开拓了一百多条海港,包括陈厝港、黄厝港、郑厝港等。港主大多为潮州人,如陈开顺、陈旭年、林亚相、黄亚福等先贤。这些人都是后来辛亥革命的鼎力支持者。
柔佛处于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我们的先民很早就借助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吹送,来往於这充满金黄色诱惑的宝地。明(1368—1644)、清(1644—1911)时代,有文献记载华人曾到此贸易、迁移、垦荒等。柔佛又名亚洲大陆的「南端地极」。1511年,曾经辉煌灿烂的马六甲王朝被葡萄牙人击垮。顽强的马来统治者乃南迁,建立了柔佛王朝。
新山开埠之初,潮州人相继移入,成为新山华人社会的主要社群。潮州人向来善于经商,是早期新山华社最有经济实力的社群;他们不但垄断了甘蜜胡椒业,也垄断了海屿郊、米郊、巴刹小贩和杂货行。
在早期,中医药在传统华人社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生病时就用家传药方或根据中医开的药方到中药店抓药,再根据药方精简的指示熬煮和服食。除了传统中药,一般的中药店,也有售卖中成药。在新山,早期的中药店多是由广客两帮人士经营的。
海南人和福州人南来较迟,好的华族行业都给其他的方言群霸占了。他们只好向一些较冷门的行业发展。海南人遂往西方行业发展:他们在面包西果、西餐、咖啡等行业有杰出的发展。福州人除了在理发业和文娱事业有所发展之外,他们在咖啡酒餐业也有优越的成就。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孙中山先生来到南洋,在新马两地进行了大量的宣讲。迅速得到华人华侨的积极响应。其中,黄花岗七十二人中有六十八位属于洪门成员 [3] 。华侨也在革命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孙中山先生给予华侨在辛亥革命中以高度评价,」 时帝制之破坏,华侨实为一最大之力 [4] 。「接下来第二次,他在1916年发给海外会员的一份通告中,规劝他们不可遗忘「 此次推翻帝制,各埠华侨,即捐巨资以为军费,而回国效命决死,以为党军模范者 」。 [5] 孙中山第三回提到华侨的贡献是在1917年,其为一本有关同盟会的通俗小说【同盟会演义】写序言时,他宣称:「 同盟会之成,多赖海外华侨之力……惟吾深知同盟会中无华侨一部分者,清室无由以覆,民国无由而建也 」。 [6] 孙中山第四次意译华侨的重要性是在1921年12月的一次澳洲墨尔本党支部开幕聚会上。在那次演讲里,他提到说:「 我海外同志。昔与文艰苦相共。或输财以充军实。或奋袂而杀国贼。其对革命之奋斗。历十余年如一日。故革命史上。无不有华侨二字。以长留于国人之脑海 」 [7] 。他最后一次明显凸出华侨的重大贡献,是在1923年10月15日广州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的演说:「 本党最发达的地方,是海外各埠。海外华侨很多的地方,都有中国国民党。华侨的思想开通较早,明白本党的主义在先,所以他们革命也是在先,每次起革命都是得海外同志的力量。 [8] (注:此五条评价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的黄坚立教授于【华人研究国际学报】刊登的一篇「华侨为革命之母」赞誉之来历与叙述。)黄花岗起义72烈士中,有29人为当时的马来西亚华人,而在此之前的黄冈起义则是新加坡华侨直接组织参与的。
海外华侨最为集中的南洋地区,即是他进行革命活动的后方根据地。新加坡作为南洋的地理中心,不仅是华侨人数最多、最集中,也是财力最富有的地方。早在广州起义之前的1907年,新加坡华侨富商许雪秋就在孙中山的授命下领导、发动了潮州黄冈起义,这是由新加坡华侨直接组织、参与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不仅如此,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所需经费的大部分都是南洋华侨资助的, 尤其是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及此前黄冈起义所需经费的全部几乎百分之百来自于南洋华侨的捐助。 据有关统计数字,仅1911年这一年,南洋华侨捐助的革命善款就有五六百万元!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主办方:当代中国研究所 [9]
孙中山「九次革命、五到槟城」。马来西亚的槟城是重要的海外革命根据地之一。
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先生在槟城召开著名的「槟榔屿会议」,当时海外政治思想分为两大派系,一是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思潮;另一派则是康有为的保皇党。由于保皇党在新加坡诋毁孙中山滥用公款,导致革命活动备受牵制,唯有槟城华人仍然坚决拥护革命,因此,孙中山将革命基地转移至槟城。槟榔屿会议后,华侨在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指挥机构、从海外购运起义所用的枪支弹药并踊跃参加「选锋」(敢死队)。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理事任贵祥在【华侨与黄花岗起义述论】一文中指出,「据统计, 回到中国香港集中准备参加起义的南洋华侨至少有500人。他们争先返国效力,甚至因人数过多,由抽签以决定回国参加者 。」 [10]
中國總理溫家寶今年四月到訪馬來西亞,出人意表的是,他的其中一個行程是要求會見檳城的孫中山支持者後裔。溫家寶與代表團原本是要北上檳城參觀孫中山遺蹟,同時接見革命後裔,不過因時間不足,因而改為在其下榻的酒店會見這批後裔。
這也是台海兩岸領導人第一次在訪問大馬期間,會見已被人遺忘了的孫中山支持者後裔,為他們帶來驚喜,也有點受寵若驚。會見溫家寶的檳城孫中山支持者後裔逾十人,他們最感震撼的是,當溫家寶在接見他們時,能夠一一說出他們的名字和他們的先輩的名字。 [11]
华人势力的扩张早已引起了英殖民政府的不满。1911年,清朝覆灭,义兴公司失去了公开活动的正当理由,被迫于1920年解散。为避免信物、神主牌等遭受破坏,将108块抗清志士的主神牌等其他资料放入墓中,天地会的所有秘密也被一并封存。至今墓园中仍有数十座刻着「氵月」的无名墓碑。明无日、清无主,这也是反清复明斗士的常用暗语。
如果细心的朋友还会注意到,墓碑上采取的是甲子纪年。采用甲子纪年而非清朝名号,也是反清斗士常用的暗号之一。如红楼梦中也是采用甲子纪年,并借林黛玉之口表达对五柳先生陶渊明的推崇,陶渊明也是不愿出仕新朝(刘宋),拒用新朝年号,只题甲子纪年 [12] 。红即为朱,宝玉即为大明子民,黛玉即崇祯皇帝,批词玉带林中挂,宝钗即为金、大清。当时的人们为表悼明哀汉之意,通过各种密码写就红楼梦等小说,传达民族情绪,如文中借香菱之口骂「小骚达(鞑)子」等。现在为民族团结故不再提倡这样解读,感兴趣朋友可自行了解。
注:潮州人供奉的朱天大帝即为崇祯皇帝,每年农历三月初五都要祭拜 [13] 。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窃取果实,孙先生还想摇人革命已经摇不到了,对于受了两千年华夏文化熏陶的汉人来说,只要推翻大清,目的已然达到。至于是谁上台都一样,他们不再有兴趣博一个从龙之功。无论帮谁,都是等于谋杀另一边的中国人,这是违背其民族主义的。
我看到知乎上有个问题是: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妥协性? 其实,推翻大清,动员南洋华侨的最大公约数已然不存,才是真实原因。
此时孙先生也发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不利于中国边境地区的民族团结,必须提出一个新的最大公约数,凝聚人心,才有了三民主义。
南洋华人下一个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情绪高涨时期是抗战时期。
南洋华侨捐款占抗战总经费的1/3,南洋华侨机工在抗战中起到了重要的物资输送作用。
「抗战头三年,华侨汇回国的各种捐款就达到20亿国币,平均每月6000万元,占当时全国军费开支的85%!」这是广东省侨办提供的一组数据。1938年10月,上海、武汉、广州相继失守。海上运输全被日军切断。当时的祖国大陆缺乏工业基础,空运补给能力有限。另外中国的对外贸易也依靠陆路运输。为此,国民政府决定加紧在西南大后方修筑滇缅公路。
消息一出,立即得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南洋华侨青年积极响应,报名踊跃。据陈嘉庚先生回忆:「有一修理机工在南洋10余年,招同伴10余人,并自带其机器设备前往祖国」。「槟城槟榔摩汽车修理厂的一位师傅,还带着两位徒弟一道回国」。由于对机工年龄身体素质要求较严,一些不符合条件的青年甚至想尽办法,蒙混过关,如虚报岁数,小的报大,大的报小。机工要求男性,有的女青年如李月梅、白雪娇等就干脆学花木兰「女扮男装」。 [14]
我也在tt上看到过来自大马华人对这段历史的视角:中国当时许多青壮年打仗已经快打没了,滇缅公路为20万云南妇孺老少手拉肩扛给修出来的,滇缅公路80%为山路,悬崖峭壁多,陡坡急弯多,而且为躲避日军轰炸,他们只敢在夜间开车,开近光灯,听到飞机声音就立刻熄火关灯。危险性可想而知,再遇上暴雨时期,路况条件更差,甚至根本不能称之为路。汽车一旦跌入山谷就再也找不到了,伤亡惨重。华侨机工殉职事故栏经常出现翻车二字。除此之外还有疟疾等热带疾病。1940年日本控制滇缅铁路后,对其狂轰乱炸,其中有一座跨越怒江的桥被炸断,但华侨机工仅用十个小时,就用汽油桶、木板等重新搭建完毕。
日本在东南亚地区也对马共、上面提到的义兴公司等华人华侨组织展开了大规模的报复和谋杀。
如果说中国两千年来的威胁一直在北方,那么南方便是华夏民族的血泪史。
我想起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记者在飘【Gone with the wind】借女主Scalett父亲之口说: 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你去为之工作,为之战斗,为之牺牲的东西。因为,它是唯一永恒的东西。 女主Scalett说哪怕去偷,去抢,嫁给不爱的人,去杀人,她也绝不卖掉父亲留下的农场。一个手无寸铁的姑娘对父亲买下的农场都能如此坚持,更何况今天的大马华人呢?
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与海洋作斗争的历史,先祖先辈们辛勤耕耘,不忘祖国,今天的我们更要在这片土地上好好生活,将血脉延续下去。
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文化,吾辈有责。
参考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義興會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陈开顺
- ^https://www.rfi.fr/cn/中国/20100417-洪门的黑与红
- ^ 海外出版社编【华侨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台北:海外出版社,1981),页23–24。这可能就是常被一些学者误认为的1916年「致海外革命同志书」,此信没能在任何孙中山选集内寻获。
- ^ 【华侨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台北:海外出版社,1981),页23–24
- ^ 孙中山在1917年4月为赵公壁的【同盟会演义】所写的序言。来源同上,页24、165。
- ^ 〈美利滨分部党所落成并开恳亲大会训词之一〉,胡汉民编【总理全集】(上海:民智书局,1930)
- ^ 〈在广州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8册,页280。
- ^http://hprc.org.cn/gsyj/zhutiyj/xhgm/xhztyjlw/201202/t20120213_4019593.html
- ^https://www.chinanews.com.cn/hr/2023/04-27/9998380.shtml
- ^ https://www.yzzk.com/article/details/封面專題/2011-41/1364211348701/南洋華人是辛亥革命之母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陶渊明
- ^http://www.historychina.net/qsyj/ztyj/ztyjzz/2012-09-07/33266.shtml
- ^http://www.dangjian.com/shouye/zhuanti/zhuantiku/kangzhan/gushi/202008/t20200827_5767676.shtml
- ^http://cpc.people.com.cn/n1/2022/0623/c443712-3245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