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朋友找到我。
咨询爬泰山相关事宜。她想安排16岁的儿子独自去爬泰山。
她总觉得儿子太宅了,想让儿子突破一下自己。
她给出的任务是,拍一张泰山日出。
问我合适吗。
我说,拍日出的话需要夜爬,有一定的危险性。一个16岁的孩子,在黑漆漆的夜晚,独自跟着一群陌生人爬山,他会恐惧。不如改为早上去,晚上回,把任务改为跟「五岳独尊」合个影。
她问,当天能爬完吗?
我说,能。
她问,需要准备什么物资?
我说,吃的喝的都不用提前准备,你不要把泰山想得太荒凉。泰山有三节,山下,中天门,南天门。这三处都是补给站,说补给站都小了,可以理解为银座商场,山顶还有德克士、沪上阿姨、蜜雪冰城。
她问,山上东西贵吗?
我说,不贵,老百姓可承受范围。我个人的感觉就是良心价。红牛10块钱,矿泉水应该是5块钱,若是有水壶可以装他们的凉白开,更便宜,黄瓜从山下到山顶都是10元三根。现在全国的名山大川旅游市场都在追求口碑,在物价问题上,没有很离谱的。
她问,山上冷吗?
我说,我全程短袖短裤,但是我建议必须带轻薄羽绒服或户外保温毯,因为山上天气变化多端,真遇上极端天气人很容易失温。我爬山都背着羽绒服,虽然一次都没拿出来。(参考甘肃马拉松失温事件)
她问,有没有消费陷阱之类的?
我说,没有,现在的泰山不是过去的泰山,没人拉客,没人推销,也没人搞迷信那一套,相当的文明。
她问,登山杖需要买吗?
我说,若徒步上山缆车下山,在山下花几块钱买根就行了,也可以问下山的游客要,甚至垃圾桶里就能捡到。若是全程徒步,可以在网上买根折叠的,轻量化的,上山可以把登山杖调短一点,下山需要长一些。
她问,你用了吗?
我说,我全程都用了,省力气是次要的,主要预防踩空。
她问,摊位上有卖泰山石的吗?让他买块带回来摆学习桌上。
我说,明面上没有了。
她问,那有什么值得推荐的纪念品吗?
我说,可以从摊位上买个石敢当。过去摊位除了卖水卖黄瓜就是卖泰山石,现在泰山石不允许卖了,他们就卖石头刻的石敢当,鸡蛋那么大,很卡哇伊,既可以当挂件又可以当摆件。
朋友开心地安排儿子爬山去了。
对于「石敢当」,我从小就好奇。
村里凡是冲马路的房子,都会迎着马路立一块石头,上面刻有「泰山石敢当」。小时候总觉得这是个病句……
「石敢当」到底是个啥?
骑行泰安时,路过石敢当文化园,进去溜达了一圈。我以为是个博物馆,实际是个欢乐城,整体风格借鉴了太阳部落,以互动为主,飞越泰山、峡谷漂流。
游客多是来「玩」的。
园区关于「石敢当」的介绍少之又少。「石敢当」原型到底是什么?石头?人?仙?
我研究了半天,更迷糊了。
泰山本地人眼里的「石敢当」基本就是舞台剧【泰山情缘之石敢当】里的形象,英俊少年、除暴安良、梁祝式的爱情。
只是,这个剧本太俗套。
另外,相比「石敢当」的法力、影响力而言,这个故事太小了。
「石敢当」缺个大故事。
用大故事把形象给锁定、统一,不至于版本众多。
这方面,还真做过尝试。电视剧【石敢当之雄峙天东】里,「石敢当」简直就是翻版的孙悟空,从泰山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剧情咋这么熟悉?
因为,该电视剧出品于【西游记后传】团队。他们原本是想翻拍【西游记后传】,还邀请了六小龄童演孙悟空,刚要开机,结果国家出台政策,限制随意翻拍名著,于是他们临阵换枪,改剧本,把孙悟空改为了「石敢当」,旗子一换成了【石敢当之雄峙天东】,六小龄童也摇身一变演起了玉皇大帝。山东卫视最积极,既投资又承诺黄金档,还搞了个看热剧赢泰山门票的活动。
山东卫视眼光一贯如此的土笨拙!
我看文化园介绍,泰山石敢当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我还是很好奇,用哪个故事入选的?
【泰山情缘之石敢当】还是【石敢当之雄峙天东】?
为此,我咨询了乙烯老师。
他的答复是,都不是。
是以「习俗」入选的。什么习俗?
在家门口或者交通要冲立一块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碑作为镇宅之宝。
就这?
对!
丁字路口信仰!
我问,那石敢当的形象,到底是石是人是神?
他说,都不准确,可以理解为民间版化煞法器。
我问,石碑必须使用泰山石吗?
他说,石碑材质没有要求,这个法器制作非常简单,任一块石头上刻有「泰山石敢当」即可生效。
我说,貌似全国通用。
他说,有华人的地方就通用。
我说,我在日本琉球群岛见到过。导游的说法很宫崎骏,她说魔鬼有直向行走的习惯,因此琉球人在路口设置「石敢当」,以防止魔鬼进入自己家中。(附图1,2,3,4)
他说,日本的应该不是「泰山石敢当」,而是「石敢当」。
我说,我记不准了。
他说,因为日本传承的是唐宋文化,明初传过去的,那时的「石敢当」还没有跟「泰山」汇合,是一个独立的民间习俗。
我说,也就是说,「石敢当」这个习俗最初并非产自泰安。
他说,是的,全国版的,也也没考究出具体的发源地。
我问,什么朝代开始流行的「石敢当」?
他说,很多学者认为是西汉,因为「石敢当」这三个字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但是,这段话里的「石敢当」未必是我们理解的石敢当,更多只是巧合,因为【急就章】是当时的启蒙课本,这一段是用来介绍姓氏的,师、石都是姓氏。后面几段还列举了一些当时大众熟悉的石姓人名,来佐证「敢当」。
我问,那您认为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他说,隋唐时期。历史要讲实物证据,最早的实物记载是宋代出土的唐代石敢当,其铭文曰:「石敢当,镇百鬼,厌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
我问,有没有可能唐朝以前的还没挖到?
他说,有可能,但是倘若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民俗,不可能挖不到。泰山上的秦刻石目前只有九字半,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碑?因为它能证明秦始皇真的在泰山封禅过。
我问,「石敢当」这个信仰是怎么来的?
他说,山神崇拜。古人有个说法,「山川之灵,足以纲纪天下者,其守为神」,山不能移动,但是山石可以。把山石理解为山神的代理人,于是出现了用丸石镇宅的风俗。
我问,唐宋时期,石敢当的布置方位有讲究吗?
他说,最早是以埋为主,多刻成石龟。西安博物馆有个「大中十年神龟镇宅石」,龟背刻着「闭地户,开天门」,底部刻着「辛卯记,大中拾年十月廿一日,宅德迁年,人受万岁,神龟为主,镇一宅内,万灾不起」。虽然没有提「石敢当」,但是可以理解为其早期流派。随着时间推移,石敢当慢慢从地下转移到了地上,功能也逐步退化。最初是镇宅、祈福,后来功能越来越单一,就是化煞,解决冲马路的问题。
我问,那什么时候又与「泰山」融合在了一起?
他说,明清时期。明朝前,泰山离「老百姓」很遥远,属于皇室、教派、名士的专属舞台,在他们的引领下,东岳庙全国开花,但是呢,仍然是他们少数人的祭祀场所。转折点是碧霞元君入住东岳庙,碧霞元君迅速席卷全国基层信仰市场,泰山也随之深入广大老百姓的心中,「石敢当」自然不自然的就抱了「泰山」的大腿。所以你再看明清时期老北京的建筑,胡同尽头用的是「泰山石敢当」而不是「石敢当」。
我问,那「石敢当」判给了泰安,并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安怎么书写「石敢当」的起源?
他说,有山的地方,就有山神信仰,信久了就会人形化。新泰莲花山那边就信出了这么一位山神,叫石大夫,现在莲花山上还有个石大夫庙,每年还搞石大夫信仰暨民间习俗论坛。在追溯「石敢当」身份时,把「石敢当」与「石大夫」划了等号。
【泰安市志】:石敢当又被人们称为「石大夫」,他是能驱鬼怪、镇妖邪、主功名、送子嗣、掌财富、赐福寿、医百病、保平安的一方神灵……
略勉强!
我仔细梳理了一下,发现千年来,「石敢当」的使用方法和功效几乎没变过。乙烯老师说的对,它不是块石头,也不是人,也不是仙,就是一件法器,至于非要把「石敢当」人形化,在我看来,属于劈叉了,画蛇添足。
我问,历史上有没有朝代试图把「石敢当」人形化?
他说,宋金、明清时期都有过,画成了持剑的将军,称为石将军,不过也没怎么流传过。论将军崇拜,「石敢当」比不过「关公」,论治病崇拜,「石敢当」比不过「药王」,其丁字路口信仰经久不衰的根本是扫街广告做的好,自古至今,大街小巷都有,有文字LOGO,又有功效护城河。
我问,能否用泰山石替代「泰山石敢当」?
他说,若是解决冲马路的问题,还是要使用「石敢当」,术业有专攻;若是镇宅,放块泰山石效果更好。
我说,若是用泰山石来刻个「泰山石敢当」呢?
他说,那就是PLUS版的,既……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