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旅行

怎么看待近两年流行的「显眼包」文物?用流行「迎合」观众后,如何引导大众了解博物馆及文物本身?

2024-05-09旅行

我们总说「寓教于乐」,当人们对知识或者事物产生好奇的时候,才是「学习」的开始,「显眼包」文物的爆火,以及最近的与佛祖比耶拍照等都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没有人喜欢被说教,也没有人会对冷冰冰的文字感兴趣,当文物变得鲜活有趣,才更利于附着在文物身上的文化进行传播。

记得之前广东省博物馆因为常规展厅里的玉雕「白切鸡」爆火,甚至于有网友戏称,这才是省博的【镇馆之宝】,「我来广东省博物馆就只做一件事,就是来看白切鸡」,爆火的背后其实也是因为广东地区饮食里对于「白切鸡」的钟爱,而源源不断来打卡的人,自然也会关注到其他的展品,如自然遗产馆及广东历史馆。

「显眼包」文物,此时更像是一个纽带,连接了游客和博物馆,让更多的文物被大家看到。同时,「显眼包」文物带来的流量如何承接好,也是博物馆需要去发散思考的。

想要接住这「泼天的富贵」,博物馆也可以利用显眼包文物的流量和关注度,出系列专题,介绍「显眼包文物」背后的文化底蕴,从其身上的工艺,或者图案延伸出其他文物的介绍,扩大系列文化的传播广度和深度。

或者利用「显眼包」文物演绎出的当代人精神状态的内心OS,出一些关于博物馆的Q&A,以有趣的话题延伸出更多的文物知识。也可以是,「显眼包」文物,搭配其他文物,以对白或者故事的形式,去述说对应朝代背后的故事。

同时,也可以利用「显眼包」文物吸睛的造型,结合博物馆当地的文化,出系列文创作品,如文创雪糕、文创冰箱贴、文创明信片也是很有意义的,将「显眼包」文物的故事以简单明了的文字印在外包装上,进行二次传播,会更让人容易接受。

总之,「显眼包」文物的火热不是坏事,利用这些文物去盘活博物馆,让更多的文物以及文化「火起来」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