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動漫

【鬼滅之刃】裏,珠世和愈史郎這樣的鬼就很好,為什麽炭治郎非要執著於彌豆子變成人類?

2022-01-24動漫

你以為人類需要的是長生不老

其實人類需要的只是一個擁抱

比如已經真正實作頭部再生,真的可以長生不老了的猗窩座,為什麽要結束生命?

因為他終於再次找回了自我,他知道了自己要成為強者的原因。

他想要變強,以前是為了重病的父親,再後來是為了未婚妻子戀雪。

因為戀雪的擁抱,猗窩座找回了過去的自己,變回了泊治。

比如已經活下來的珠世,為什麽要和鬼舞辻無慘同歸於盡?

鬼舞辻無慘看中了珠世的醫術,想要讓珠世幫自己克服陽光,承諾身患絕癥的珠世變成鬼後可以永遠活下去。

珠世為了深愛的丈夫和孩子,想要變成鬼繼續活下去陪伴家人,卻因為鬼的本能殺死了丈夫和孩子。

變成鬼後,人類的血肉就會讓珠世食指大動,人類的食物根本就無法入口,最終珠世只能從黑市購買人類血液茍活。

彌豆子需要的是長生不老嗎?

禰豆子想要和家人永遠在一起,想要幫哥哥共同承擔家庭的責任。

人類需要的從來都不是長生不老,而是擁抱,這點很多年前就有人證實過了。

當時被歐美封神的教育界大師華生認為,越早把嬰兒與媽媽分離,就越容易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孩子哭就任他哭,哭一夜也不要理會,這就是廣為流傳的哭聲免疫法。

因此,在當時美國產後立即斷奶,讓孩子自己睡小屋,盡量避免跟孩子親密接觸,以此來培養孩子獨立性的父母不計其數。

1959年美國心理學家哈洛認為這種育兒方式是在傷害孩子,對孩子的心理以及情感造成負面影響,為了打破這一育兒觀念,他做了一項轟動世界的恒河猴實驗,也是被稱為世界最殘忍的實驗之一。

他將一部份新生的嬰猴進行了產婦分離,小猴子出生之後就獨自生活在籠子裏,並在籠子裏給剛出生的嬰猴提供了兩個假的「猴媽媽」。

一個是由鐵絲網做成的,胸前掛著一個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頭奶瓶,「鐵絲媽媽」只能提供食物,但無法擁抱;

另一個是絨物做成的「絨布媽媽」抱起來很柔軟,但是卻無法提供食物。

如果按照華生的育兒理論,應該是掛著奶瓶的鐵絲媽媽會更受歡迎。然而,實驗的結果卻令人難以置信,那個摸起來很舒服的「絨布媽媽」居然打敗了掛著奶瓶的「鐵絲媽媽」。

在實驗最初的幾天裏,小猴子大部份是圍著掛著奶瓶的「鐵絲媽媽」,因為它24小時可以提供食物。

然而沒過幾天,令人驚訝的事情發生了,哈洛發現,籠子裏所有的小猴子只有在饑餓時才會去找掛著奶瓶的鐵絲媽媽,其它大部份時間都會黏著這個絨布媽媽。

小猴子一吃完立馬會離開回到絨布媽媽身邊,有些小猴子甚至一刻都不願意離開絨布媽媽即便吃奶也要掛在絨布媽媽身上。

幾個月後,實驗的結果出來了,如果按照當時華生育兒的觀念,這部份從小被分離的小猴子應該是比在猴媽媽呵護下的小猴子更加聰明、更加獨立、更加強壯才對,但是結果卻是相反的。

這些從小就被分離出來的猴子和正常成長的猴子產生了巨大的差異,它們明顯比正常成長的猴子們膽小、目光呆滯、手足無措、也不懂得和同類相處。

哈洛為了進一步做實驗,他又在籠子裏放入一些猴子們會害怕的東西,比如一只木制的大蜘蛛,當小猴寶寶一看到這些東西,會跑到絨布媽媽懷裏鉆緊緊的抱住它,似乎這樣可以給它更多的安全感,而鐵絲媽媽被晾在一邊,甚至連看一眼都不看。

最後哈洛幹脆把絨布媽媽拿走,只留下掛著這個奶瓶的鐵絲媽媽,然後再拿玩具嚇小猴子,可即便是被嚇得瑟瑟發抖,小猴子也不靠近掛著奶瓶的鐵絲媽媽,沒有絨布媽媽的懷抱它就蹲在角落裏縮成一團,一邊顫抖一邊尖叫。

而後哈洛又繼續下一個實驗,將小猴子分別放在3種不同的籠子裏,3個籠子裏面都放了很多小猴子喜歡的小玩具。第一個籠子裏有絨布媽媽和玩具,第二個籠子裏有鐵絲媽媽和玩具,第三個籠子裏,只有玩具。

實驗的結果是,當籠子裏只有鐵絲媽媽或只有玩具時,小猴子是非常緊張和害怕的,它不敢靠近鐵絲媽媽也不碰玩具,只抱自己的頭蜷縮在墻角;

而當在有絨布媽媽的籠子裏時,小猴子會緊緊的抱著絨布媽媽,在絨布媽媽的懷裏,張望著周圍的玩具,然後會小心翼翼的試著觸碰那些玩具,然後大著膽子將玩具拿走,再回到絨布媽媽的懷裏。

更為殘忍的還在後頭,哈洛將絨布媽媽變成一個變成了壞蛋,這個壞媽媽會時不時向小猴子們放鐵釘、射水柱來攻擊小猴子,嚇得它們到處竄。

可讓人意外的是,不管壞媽媽對它們做了什麽,無論怎麽攻擊或虐待它們,小猴子都會在絨布媽媽停止攻擊後義無反顧回到媽媽的懷抱,緊緊的抱著絨布媽媽不放開。

這多麽像人類的孩子,即使被媽媽打罵也依然哭著要媽媽抱。

小猴子的這一行為更加佐證了,嬰孩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溫暖和撫慰,那些從小就缺乏母愛的人,成年之後極易出現巨大的心理障礙,並且這種影響會伴隨他們一生。

哈洛透過實驗得出了兩個結論:

愛源自於接觸而非食物,溫暖的接觸才是母親的本性;

獨立並不是「孤立」和「狠心」訓練出來的。

按照當時風靡的華生育兒理論,嬰兒只會對食物產生依戀,只要有充足的食物,母親是可有可無的,並且認為這種親情只會讓孩子成年之後喪失獨立自強的精神,而哈洛的實驗則打破了華生的育兒理論。

實驗證明那些從小得到細心呵護、溫柔擁抱、及時回應在媽媽的懷抱裏得到安全感的孩子,反而更容易離開媽媽的懷抱去獨立探索,成為更加獨立、更能適應社會的人。

越是得到關愛和疼愛的孩子,就越會敞開內心,變得開朗樂觀而充滿自信。

而越是得不到關愛的孩子,就越容易封閉自己的內心,漠視周圍環境,孤僻不合群。

實驗到此並沒有結束,因為數年之後,當這一批從小和自己猴媽媽分離的猴子長大之後,發生了更急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哈洛發現,當初在絨布媽媽身邊長大的猴子,在它們成年之後也出現了嚴重的自閉、自殘、抑郁等心理問題,甚至在它們生下孩子之後,還會對自己的孩子暴力毆打,甚至殘忍殺害。

這個發現令哈洛很是吃驚,為什麽會這樣呢?

為了進一步研究這個現象,哈洛再次做了一個實驗,他給這些絨布媽媽增加了一個晃動的功能並能發出各種好玩的聲音,能夠讓絨布媽媽和小猴子產生互動。

然後奇跡出現了,小猴子有一個可以跟它一起互動玩耍的媽媽,在長大後一切正常,可以交朋友,可以正常融入社會。

於是哈洛得出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結論:愛存在在三個變量,分別是觸摸、運動和玩耍,只要你能夠提供這三個變量,就能夠滿足一個靈長類動物的全部需要。

緊接著,哈洛又在一批小猴子出生之後做了新的實驗,不給它們任何的假媽媽,讓它們孤獨地在籠子裏生存。

在八個月之後,再給它們絨布媽媽和奶瓶媽媽,然後拿玩具嚇唬它們時,結果令人心疼。

小猴子受到驚嚇後並沒有奔向任何一個媽媽,而是縮成一團躲在角落裏瑟瑟發抖,並行出絕望的叫聲。

這些猴子在長大後,自然無法融入到正常的猴群,並伴隨著自殘,攻擊等行為。

很多人認為哈洛的實驗對於那些猴子來說太過殘忍,並且很不人道,因為被實驗的恒河猴有很多在實驗中喪失了生命。

但我們要知道,恒河猴和人類有93%的DNA吻合,它們具有超強的記憶力、學習能力和自我決斷力,並且向人類一樣擁有相似和易懂的表情表達,是社會化的復雜動物。

它們有著有人類類似的發聲系統和溝通方式,它們可以透過身體姿勢和手勢、面部表情、發聲進行溝通。

這個實驗無疑對恒河猴是非常殘忍的,因為它們是一群擁有情感的社會化動物。

殘忍的實驗證明了父母對孩子的養育不能僅僅停留在餵飽層次,要使孩子健康成長,一定要為他提供觸覺、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通道,及時回應讓孩子能夠感到父母的存在,並能從他們那裏得到安全感。

小的時候得到了愛,我們才能做一個正常的普通人,我們才能愛自己,同時把愛傳遞給他人。

我們終其一生其實需要的其實僅僅是一個擁抱。

死亡並不可怕,死亡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終點,從來沒有人能夠逃脫它也應該如此。

因為死亡就是生命中最好的一個發明,它將舊的清除以便給新的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