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成龍魔咒:十個代言九個涼,唯獨這家特別強

2019-06-03娛樂

據說,在中國追星有三大禁忌,一個是 「逃犯不能看張學友」, 因為看張學友演唱會被逮的逃犯,已經夠湊好幾桌酒席了。


還有一個是 「看演唱會要遠離蕭敬騰」 ,因為每次蕭敬騰開演唱會都下雨,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和龍王拜過把子。


還有一條是 「打廣告不能找成龍」 ,因為被成龍代言過公司就要GG。


成龍大哥代言霸王洗發水,結果霸王被造謠致癌,生意一落千丈。


他代言愛多VCD,結果人家老總坐牢了。


代言汾煌可樂,結果這可樂從此銷聲匿跡。


在數不勝數的例子下,大家都說: 成龍是廣告界的黃旭東,奶誰誰死。


然而,所謂的「成龍魔咒」其實是假的。
因為,還有不少企業雖然被成龍代言過,但是非但沒有倒閉破產,反而越做越好,日子過得蒸蒸日上,比如說格力。


「成龍魔咒」奏效的企業,都有這樣一個特點:他們都是民族企業中的佼佼者。起初,他們借著市場經濟的浪頭,依靠著敢打敢拼的幹勁,成了國產品牌的領航旗艦。
但是,在後續的發展中,和外國企業的商戰中,他們卻又因為各種各樣的失誤,或是對手的強力打壓,被淹沒在了時代的浪潮裏。
他們有的敗於行銷,有的敗於技術落後,也有的敗於公關不善。
這些看似倒在「成龍魔咒」裏的公司,實際上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中,一腳踩空掉河裏了。
1
在80後、90後上學的時候,都對一個聲音特別熟悉。
「小霸王其樂無窮啊!」


創造了小霸王的人叫 段永平 ,是人大的經濟學碩士。
1988年,段永平從北京南下到廣州,被怡華集團的總經理 陳健仁 看中,當了日華電子廠的廠長。
當時的日華電子廠虧了200多萬,處在倒閉的邊緣。


段永平註意到,那時任天堂有一款遊戲機在美國、日本賣得大火,但在中國就不行。
那是因為一台遊戲機要800多,一個遊戲帶要200多,當時中國很多家庭都買不起,家長都跟小孩說: 「想玩遊戲就好好讀書,長大了掙錢買吧」。
可是玩是孩子的天性,段永平敏銳地發現了,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於是,段永平帶著廠子裏的科研人員山寨任天堂。
1991年6月,這款叫「 小霸王 」的遊戲機橫空出世。
他們山寨出來的遊戲機,一台只要300多,連任天堂的一半都不到。正版買1個帶只能玩1個遊戲,他1個帶裏裝8個遊戲,價格還只要幾十塊。
小霸王一出場,只用了3年時間,這個虧損200萬的廠子就達到了1億產值!


1993年,遊戲機浪潮很快過去了,電腦遊戲開始流行了。跟遊戲機一樣,正品電腦一台要上萬塊,又是個大多數人買不起的奢侈品。
段永平復制了小霸王的路子,他花了20萬人民幣買下了「五筆字型」,給第一代小霸王加上了電腦鍵盤和學習卡, 「小霸王學習機」 就此誕生。
把小霸王學習機連上電視,就是一台低配版的電腦。比起一萬多的電腦,300多的小霸王的優勢太大了。
而且,這款機子名字叫「學習機」,很有欺騙性,不知道有多少孩子用這個當借口騙家長買了小霸王學習機,然後天天打忍者神龜、雙截龍。


這款產品讓小霸王徹底起飛,賣遍大江南北。
從1992年到1995年,小霸王的產值每年都要翻一番,1992年是一個億,到95年已經變成了8個億。
在賣得最好的幾年裏,年底廠子分紅的時候,用來包獎金的報紙是一摞一摞地用。每年的年三十,大家都在家過年的時候,小霸王的廠子外面等著拉貨的司機,還能排出長長的隊伍。
公司賺錢了,就請來了當紅的成龍打廣告,成龍大哥那句經典的廣告詞: 「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小霸王」 ,更是把小霸王的銷量頂上了天。


然而,就在小霸王如日中天的時候,小霸王的團隊卻分崩離析。
一手打造了小霸王的段永平主張加大研發投入,繼續打磨小霸王的技術,他的目標遠遠不只是山寨, 而是把小霸王做成中國的松下
陳健仁 卻主張把錢投到集團酒店、地產專案上,拿小霸王的利潤去填其他專案。他是董事長,必須考慮整體風險,也得滿足股東對利潤的要求。
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無法調和。 1995年8月28日,段永平提出離職。


陳健仁對段永平有知遇之恩,即使到了要分道揚鑣的時候,雙方心裏也始終把對方當成朋友。
段永平離職的歡送會,是陳健仁親自主持的,臨走時,陳健仁還送了段永平一輛奔馳作為紀念。
當天的酒會上,段永平眼含熱淚,醉得一塌糊塗。之後,段永平糊陳健仁立了君子協定—— 離職後1年內,絕不做和小霸王同類別的產品。


在段永平剛走的那幾年,小霸王的營業額還是節節高升,沒有人能想到的是,這竟然是小霸王最後的輝煌。
段永平在離職時,帶走了幾個小霸王的核心人員,其中包括後來oppo的創始人 陳明永 ,vivo的創始人 沈煒 ,「小天才」手表的掌舵 金誌江
這些人全是高手,他們的離職,讓小霸王再無進取之心。
很快,沒有砸錢做研發的小霸王後勁不足。市場上,VCD、文曲星、點讀機,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誕生時,小霸王還裹足不前。
等國外都出到PS2了,當初玩小霸王的孩子,都長大開始玩彩色3D遊戲了,小霸王還是只有學習機。
「船長都不在船上了,水手們哪裏知道要把船開往何方呢?」


小霸王不是沒努力,它接連推出過小霸王的VCD、電火鍋、平板電腦、手機。可時代變了,越來越多國產有了自主技術,而小霸王卻還在「山寨貼牌」,只會造低價低配產品。
後來,小霸王還找過一批專業研發人員,做過幾款遊戲主機,但依然是「破解+山寨」的模式,遊戲體驗非常差。


當年對小霸王有感情的那批人,早已經長大成人了,他們完全有足夠的錢給自己買一個PS4、Xbox,為什麽要買你不好用的山寨貨呢?
這麽多年了,主機的市場依然是索尼、微軟、任天堂三分天下,原本有希望成為中國索尼的小霸王,在幾代的技術差距面前, 徹底失去了翻身的機會。
相反,段永平為首的那一批小霸王核心人員,創立了步步高,做了oppo、vivo,到現在還在市場上呼風喚雨。
小霸王的敗局,不是敗給成龍的代言,更多的是敗給了自己。


2
2010年7月,香港媒體【壹周刊】發表了一篇長報道。
標題上只有大大的四個字—— 「霸王致癌」!
這篇報道有如核彈一樣,一發出來,就把霸王洗發水炸得粉身碎骨。


霸王的創始人叫陳啟源,從1988年開始,他就一直在打磨洗發水這一個產品。在最初起家時,陳啟源和太太一個負責鉆研技術,一個負責跑遍所有經銷商,夫妻倆把洗發水賣遍了廣州。
隨後,陳啟源買下了中藥洗發水專利,組織技術人員不斷研發,另一邊搞多樣化經營,陸續發展酒店、牙膏等業務。
在當時的洗發水市場被一眾外國大牌霸占的情況下,霸王洗發水硬是死死守住了自己的市場。


2005年,陳啟源覺得產品已經打磨成熟,是時候進軍全國市場了。
霸王找到了成龍大哥,做了一條火遍全中國的魔性廣告。
成龍在廣告裏Duang~的一下的動作讓所有人印象深刻, 「其實一開始我是拒絕的,因為你不能讓我拍,我就馬上去拍」 這樣的金句,也迅速在網上走紅,成了鬼畜界的知名素材。
這條廣告讓霸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根據霸王集團自己的上市招股書,在中草藥洗發水領域,霸王的市場占有率一度高達46.3%。
2009年7月3日,霸王在港交所上市,上市價每股2.38港元,到了年底就變成6.475了。
霸王集團的銷售員,被業內人士稱為「霸王花」。在霸王最巔峰的時候,全國各大商場、超市,有超過9000名「霸王花」。
這個時候的霸王可謂順風順水,是所有國產日化品牌追趕的目標。
但是壹周刊的這一篇報道,毀掉了霸王苦心經驗的大業。
這是一條價值16億的謠言。


壹周刊在這篇文章裏宣稱,經過科學的化驗,霸王旗下的多款中草藥洗發產品均含有被美國列為致癌物質的二惡烷。
然而實際上,二惡烷只是洗發水生產過程中的殘留物,所有的洗發水都有。霸王的二惡烷含量還只有6.4ppm,遠遠低於美國等國制定的安全標準,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這個霸王洗發水致癌的謠言,是霸王的競爭對手搞出來的。
霸王創始人很快把香港壹周刊告上法庭,要求對方賠償6.2億。
但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謠言早已經傳了出去。在短短6年時間裏,霸王虧損16.62億,市值蒸發93%。


2016年5月23日下午,香港高等法院裁定被告香港壹周刊出版有限公司敗訴。
但是,法庭以要保護新聞自由為由,只讓壹周刊向霸王賠償300萬港元,並向原告賠償八成訴訟費。
對於霸王來說,這場勝利來得太晚了,即使沈冤得雪,他們也失去了企業的聲譽。
直到現在, 還有很多人把「霸王創始人禿頭」謠言當真 ,還有很多人還因為「霸王出過事」的印象,不會去買他們家的洗發水。
位於廣州的霸王工業園,原本有2000多個工人,占地22萬平方米,一度只剩下了200多個人,很多廠房都租出去了。
元氣大傷的霸王並沒有放棄,但直到現在,公司都沒有恢復往日的輝煌。
霸王沒有輸在正面對抗上,而是輸給了競爭對手的抹黑,港媒不負責任的謠言,成龍大哥也無能為力。


3
2013年,珠海市有人舉報當地國資委一個叫 周少強 的官員,在豪華會所公款消費,光7、8萬的名牌紅酒就喝了12瓶。
部門紀委調查後得出了一個神奇的結論:這場飯局只喝了6瓶,另外6個空瓶是 「學習紅酒知識的道具」。
但是市紀委介入後,周少強還是被免職,被中紀委點名批評,網友封周少強為 「學酒哥」


「學酒哥」周少強,是格力集團的副總裁、黨委書記。他出事後,知道內情的人都感嘆: 格力電器的豬隊友終於進去了!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 格力電器 格力集團 爭鬥由來已久,周少強事件,是雙方爭鬥的一個縮影。
格力集團是珠海市的一家國企,格力電器前身是叫海利空調廠,1991年被並入到格力集團旗下,等於格力集團是父親,格力電器是兒子。


格力電器剛開始做空調的時候,什麽技術都沒有,空調內機都是采購來的。
當時的中國市場上,松下、三星、日立才是高端品牌,國產的幾家空調做來做去都差不多,因為沒有自己的技術,都是買的現成的。
但是,格力電器總經理朱江洪的帶領下,一點一點做研發,從模仿到創造,慢慢開始有了自己的壓縮機,自己的電機,自己的電控,逐漸成為了全國的空調龍頭。


圖:格力電器總經理朱江洪
2003年,格力電器收入破百億,比集團其他部門加起來都多,甚至占了珠海工業產值10%。
此時,功高蓋主的格力電器卻和格力集團鬧翻了。
從1999年開始,格力集團為了盈利,不斷拿格力電器的利潤補貼房地產,甚至還搞了個 「格力小家電」 打著「格力」商標,賣質素不過關的產品。
為了保住品牌,格力電器發表聲明: 「不允許其他人濫用格力商標」。 可集團仗著是上級單位,正面懟格力電器說: 「商標歸集團所有」,自己想用就用。
然而,由於技術強大的格力電器盈利巨大,這場父子爭鬥以「父親」的失敗告終,朱江洪向上面抗議沒多久,集團原董事長徐榮就被調走了。


2003年,格力集團又整一個幺蛾子——他們想把業績很好的格力電器賣給美國 開利集團 ,讓外人來收拾格力電器。
那時,「引入500強」外資是地方官員重要的考核指標。但是,其中的絕大部份收購都是失敗的。很多500強外資打著「技術合作」的名義收購優秀的國產品牌,買下後就強占國產品牌的市場。
比如著名的北冰洋汽水,被分配跟百事可樂合作。沒多久,百事利用完北冰洋的銷售渠道後,就把北冰洋甩開。全靠北京人的懷舊,北冰洋才勉強活了下來。


比如90後買雪糕時經常看到的香雪海冰櫃,和三星合資之後就被雪藏,淪為三星的代工廠,國內冰櫃霸主就此銷聲匿跡。


這種被外資利用完就拋棄的故事太多了,格力電器不想步這個後塵。
於是,董明珠和朱江洪一邊拼命抵制,拒不配合開利的收購。同時多次向政府上級官員反應情況,想要阻止格力集團 「賣兒子」
當時的格力有了自己的技術,已經成了珠海的經濟支柱、科技發展的名片,誰也擔不起格力被搞砸的責任。
在開利提供9個億要收購格力,並以年薪8000萬的條件聘用董明珠時。董明珠說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話: 「我是絕不會賣格力的,貴企業今天是五百強,你保不準格力明天不是五百強!」


在「父子之爭」白熱化的時候,格力電器啟動了股改方案。珠海市政府組織了一個班子,專門到深圳、北京和上海等地,考察並拜訪持股的證券公司、詢問格力電器的原領導班子能否留任。
2005年年底,格力集團股改方案明確表示, 「格力電器原有領導班子保持不變」 ,「父子之爭」暫時落下帷幕。
格力電器的技術和董明珠的努力,讓他們逃過了「成龍魔咒」。不僅沒有陷入破產的困境,反而實作了連續增長。
反而是格力電器當初的敵人,一個接一個地倒下。
2014年,格力電器一年營收有212億美元,位列世界500強。 而當初想收購格力電器的美國開利公司,現在整個公司賣掉,也只是格力一年收入的一半。
2018年,格力在國際市場上擁有30%的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一。
董明珠當年的豪言壯語,終於變成現實。


中國改革開放的四十年,是中國企業踏過荊棘叢,夾縫中求生的四十年。
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企業在國家排程下,只需要按照標準埋頭生產,就能攢下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但是改革開放之後,90年代,外資大潮湧入中國。 他們技術更先進,管理更科學,他們一出手,就給中國各行各業的民族企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技術含量高的汽車、電子產品界,毫無疑問,都是外資才能玩的行當。


就連最普通的牙膏、洗發水等日用品,國產品牌在成本、廣告、供應鏈等方方面面,也比不上初來乍到的外資公司。
電視台一共播3個洗發水廣告:海倫仙度絲給你看去屑、飄柔成天放長發美女、潘婷賣油亮直,三家各有特色,爭得熱火朝天。
結果回頭一看,這三個全是寶潔一家公司的。


國產貨為了對抗強大的外資,是什麽法子都用上了。
有的人認為廣告效應就是一切,不惜拿出重金做廣告;也有人認為技術才是王道,像格力一樣哪怕在生死攸關之時,也不忘砸重金搞研發。


秦池酒廠 的老板 姬長孔 為了搶下新聞聯播、春晚的廣告區,也就是 「標王」 稱號。在對手出價是6398萬的情況下,姬長孔為了湊個吉利數碼,硬是多花了近300萬,直接開價6666拿下標王。
在那會,北京房價4000多,一般人一個月薪金才400多。
1996年,姬長孔更是花了 3.212118 億元 再次拿下標王,有記者問他這數碼咋有零有整的,他回答說因為這個數碼是他的手機號,吉利。
拍下標王當年,秦池收入就翻了5倍。


但是,廣告效應帶來的增長是會消減的,秦池第二次拿到標王的輝煌,僅僅只撐了2個月。


2個月後,報紙突然揭露,秦池酒廠的酒全靠從四川引進勾兌,並非自己生產的,所有的消費者為之嘩然。
其實,勾兌白酒跟造假是兩回事,勾兌後的秦池質素其實更好。
但因為秦池酒本來就沒有什麽技術壁壘,小小一個半真半假的負面新聞,足以把秦池淹沒在口水裏。此後,秦池一蹶不振。


在數十年商戰搏殺裏活下來的中國企業,都是有兩把刷子的。
自從2000年以來,歷經艱險生存下來的國貨,靠著積累的技術和經驗,開始逐漸反擊,繼而從2010年開始一點一點收復失地。
也正是從那個時候,不斷有外企敗退中國的訊息傳來。


在手機領域,原本只能在索尼、三星、諾基亞、蘋果等國際大牌選其一的使用者,紛紛投向了國產品牌。


2000年前後,松下、西門子的冰箱,是有錢人家才用得起的,但到了2015年, 海爾、海信和容聲位列三甲,西門子只能排第四 ,松下份額可以忽略不計。
2000年前後,松下、索尼、日立是高端彩電的代表,但是到了2015年,海信、樂視、創維、TCL和長虹成為市場主流。反而日立在2015年終止了中國的電視機業務,松下也是日薄西山。
大江東去浪淘盡,中國用無數企業的汗水和鮮血,證明了在商場上,技術和研發才是企業發展的王道。
這些企業多年的奮發圖強,不僅讓他們一個個收復著當初失去的市場,也讓他們在面對美國強行施壓的今天,能有底氣傲立潮頭,果斷還擊。


圖:2015年,華為的研發投入共596億,在世界多所大學拓展技術合作。
圖為與華為達成合作的曼徹斯特大學石墨烯實驗室


圖:IEEE解除對華為的限制
參考資料:
吳曉波:【大敗局】
盧詩瀚:【是誰讓成龍背了25年黑鍋:國貨反擊戰早已打響】